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紧凑城市

紧凑城市

紧凑城市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0986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U+L 新思维”全国学术研讨会、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GIS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暨第2届地理元胞自动机和应用研讨会等;紧凑城市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磊、吕斌、唐立娜等。

紧凑城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0986 占比:99.68%

总计:71217篇

紧凑城市—发文趋势图

紧凑城市

-研究学者

  • 郭磊
  • 吕斌
  • 唐立娜
  • 周永章
  • 扈龑喆
  • 沈中伟
  • 温春阳
  • 王桢栋
  • 解永庆
  • 谢伟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红娟; 宋玲
    • 摘要: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的实现离不开美丽城市的建设,美丽城市一定是集约紧凑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更是宜居和乐居的.紧凑城市中蕴含着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体系,追求有序、紧凑和复合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人是城市的真正主体,致力于满足人对城市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前提,是构成美丽城市的基础,是通向乐居城市的台阶,也是实现可持续城市的保障.因此,我国城市转型要以紧凑城市建设为契机和抓手,全面展现和演绎紧凑城市的多元价值属性,致力打造符合紧凑城市的空间结构特性,方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蓝婷; 唐立娜; 徐智邦; 贾玉秋
    • 摘要: 城市是地球上扩张速度最快的栖息地,城市的无序扩张被称为城市蔓延,城市蔓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为了应对城市蔓延所带来的问题,紧凑城市的相关理论逐渐得到重视。城市空间紧凑度量研究是紧凑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法绘制城市空间紧凑性度量研究知识图谱,梳理城市空间紧凑性度量研究脉络,以期指导未来的紧凑城市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城市紧凑性度量指标的研究基本遵循由粗略到详细,由外部到内部,由形态到功能,由静态到动态,由二维到三维的认知过程;(2)城市功能紧凑度研究相比形态紧凑度研究较为不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更加关注城市的功能效率;(3)新兴众源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作为遥感数据的重要补充以丰富未来城市紧凑度度量的研究。未来城市紧凑度度量指标应统筹微观和总体,并兼顾公平和效率。
    • 沈锦焘
    • 摘要: 位于昆山中心城区的朝阳路片区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与自然特征,承载着昆山人民的美好生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增长,昆山旧城核心片区已逐渐成为城市的消极地带。通过研究紧凑城市相关理论,以朝阳路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功能业态、活力点、城市空间、景观4个维度分析片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结合国内外旧城更新改造经验,提出不同层面的旧城区活化更新设计策略。
    • 戴霄晔
    • 摘要: 基于“精明增长”及“紧凑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土地集约利用、功能业态复合、立体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本文对金桥副中心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三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开发理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实践过程中的开发机制、协同管理等具体落实措施进行阐述,为类似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 朱介鸣; 郭旭; 郭炎
    • 摘要: 共同富裕是新世纪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探究我国品质导向的空间重构中的空间公平,以助力社会公平发展。在我国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自治村庄的非农经济发展造成了破碎、低效的土地开发。通过规划干预,实现集约紧凑的城乡空间格局已成共识。然而,从破碎到集中的空间重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庄土地权益重置的公正性。本文揭示:市场驱动的村庄自主土地开发造成了市场与公平的偏离,展现为村庄之间土地发展权益配置的差别。国土空间紧凑发展的规划蓝图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差别,形成了规划与公平的偏离。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偏离制约着品质化的空间重构,须配以公平的土地权益调节机制:空间重构的治理需从自治村庄上升到区县尺度;国土空间规划应在区域尺度建立公平的初始土地发展权配置与调节制度,使村民变居民前享有均等的发展权益。
    • 缪杨兵; 张婷; 黄鼎曦; 解永庆
    •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紧凑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紧凑城市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尺度、多等级城镇的“紧凑”,体现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组织的集合形态,但目前我国对于紧凑城市的探索和实践仍处在初级阶段。本文深入剖析荷兰兰斯塔德和中国香港两个地区建设紧凑城市的模式,比较高密度利用导向和混合化利用导向下紧凑模式的异同,总结相关经验,并从批判性角度分析紧凑城市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最后,本文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导向,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监管、政策与技术保障等角度提出将紧凑城市理念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路径,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
    • 廖雨翔
    • 摘要: 紧凑城市发展模式虽然以多种实践途径控制了城市边界无序扩张等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民主性城市空间的营建的探讨。本文回顾了紧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既有评价机制的应用;通过历史、概念、案例等多元视角解析民主性与设计实践的相互关系,并由此结合紧凑城市发展问题与既有研究,分析城市空间民主性的理念;通过现实案例、城市结构、设计策略等层面,指出紧凑城市下营造城市空间民主性的意义及解决的问题;通过城市、绿地、社会、文化等层级,结合紧凑城市发展背景,提出了“一提、一推、一建、一优”营建城市空间民主性的设计策略。
    • 廖雨翔
    • 摘要: 随着紧凑城市立体化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与推进,城市步行连廊研究作为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且作为紧凑城市步行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内外城市都在不同时期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索。文章回顾了既有的城市步行连廊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在立体发展机制研究、交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城市步行连廊的意义与作用;从综合城市空间、设计文化、组织结构等层级分析了城市步行连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设计方法、链接结构、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城市步行连廊的实施策略。在我国逐步推进立体化发展机制的背景下,城市步行连廊相关研究有利于完善紧凑城市步行系统,保障人们交通出行合理性,促进紧凑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
    • 方素; 夏晟
    • 摘要: 当前城市更新中的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提升、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回顾城市空间立体化的相关研究,以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指出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模式是以营造弹性和地方特色空间体系为目的,采用城市设计手段与精明开发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需求矛盾的过程.案例聚焦空间立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阐释集约紧凑的空间立体化模式,最终为高强度地区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与技术参考.
    • 吕颖仪
    • 摘要: 通过整理街道空间发展历程、国内小街密网街道设计早期实践与研究概况,阐述关于小街密网理念下,高品质一体化设计的街道空间的必要性.以琶洲西区城市设计项目的2个街道空间的阶段设计管控进展为例,简述在琶洲西区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下,探索突破行业壁垒、模糊红线概念的多专业、全要素、高品质街道空间设计管控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