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94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7457篇;相关期刊569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等;类风湿因子的相关文献由4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志成、甘萍萍、罗湘宇等。

类风湿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4 占比:6.22%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7457 占比:93.67%

总计:29314篇

类风湿因子—发文趋势图

类风湿因子

-研究学者

  • 吴志成
  • 甘萍萍
  • 罗湘宇
  • 耿英利
  • 黎明
  • 马春霞
  • 栗占国
  • 谭立明
  • 李博
  • 李小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丹丹; 马新; 王文晶; 赵燕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推拿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20年9月—2021年6月87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比较两组病人症状改善效果、实验室检测指标、甲襞微循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障碍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非药物干预中应用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病人实验室指标及甲襞微循环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赵荣
    • 摘要: 目的研究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RA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和研究组(25例,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RF、ESR、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68.00%比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RF、ESR、CRP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对RA患者采用托法替布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可更有效降低RF、ESR及CRP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 饶彦婷; 张薇; 陆婷; 徐圣经
    • 摘要: 目的探究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S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泼尼龙片+硫酸羟氯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76.74%)(P<0.05)。治疗45 d、90 d后两组患者眼Schirmer检验结果、口干、眼干症状均有所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5 d、90 d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CD8^(+)、CD19^(+)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D4^(+)、CD8^(+)、CD19^(+)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泼尼龙片、硫酸羟氯喹片治疗SS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血IgG、ESR、RF等指标,并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 邓汝将; 肖运通; 康茜; 肖叙平; 钟桂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联合检测在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患者为RA组,根据RA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DAS 28)评分分为低活动期组(n=28)和高活动期组(n=32),同期60例非RA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非RA组,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风湿因子RF-IgG、抗CCP抗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清CRP、RF、RF-IgG、抗CCP抗体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能。结果RA组血清CRP、RF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血清RF-IgG、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RF、RF-IgG、抗CCP抗体及其联合检测诊断RA的AUC分别为0.636,0.674,0.703,0.796和0.879(P<0.05)。高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CRP、RF、RF-IgG、抗CCP抗体水平高于低活动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RF、RF-IgG、抗CCP抗体与DSA28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CRP、RF、RF-IgG和抗CCP抗体水平与RA的产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评估RA进展。
    • 张银环
    •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三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45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并回顾性分析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A-CCP、RF、CRP水平及3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分析A-CCP、RF、CR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效能。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血清A-CCP、RF、CRP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且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血清A-CCP、RF、CRP水平及血清RF、CR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A-CC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特异度均显著高于血清RF、CRP检测(均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CCP、RF、CRP水平会异常升高,且相比于血清RF、CRP检测,血清A-CC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相对更高。
    • 邱巧丽; 毛素芳; 吴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激素用量将60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小剂量组(n=18)、中剂量组(n=22)、大剂量组(n=20),3组患者在上述基础均联合艾拉莫德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水平、疾病活动性28评分(DAS28)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8周的ACR50缓解率呈上升趋势,大剂量组治疗4、8周的ACR50缓解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RA的疗效确切,抗炎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RF、ESR水平及疾病活动度,抑制骨破坏,且安全性较好。
    • 吴少麟; 廖燕飞; 夏汝年; 李立荣
    •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选取124例在该院治疗的R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RF、抗CCP抗体检测,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分为合并组(n=38)和未合并组(n=86)。比较两组患者RF、抗CCP抗体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获取RF、抗CCP抗体对RA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cut-off值)。以cut-off值为划界点,比较不同RF、抗CPP抗体水平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合并组患者血清RF(187.32±31.67)U/mL、抗CCP抗体水平(316.72±44.87)RU/mL均高于未合并组(126.88±25.61)U/mL、(258.91±37.53)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7、7.43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F、抗CCP抗体在ROC曲线下对RA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AUC分别为0.701、0.775,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P<0.05)。RF的cut-off值为156.74 U/mL,抗CCP抗体的cut-off值为284.63 RU/mL。RF≥156.74 U/mL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总发生率(41.7%)高于RF<156.74 U/mL的患者(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6,P<0.05)。抗CCP抗体≥284.63 RU/mL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总发生率(56.4%)高于抗CCP抗体<284.63 RU/mL的患者(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0,P<0.05)。结论RA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RF、抗CCP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与RA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 刘晓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骨科接收并诊疗的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4周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抗体指标(血浆IgA、IgG、IgM)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晨僵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CRP及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晨僵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后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降低ESR、CRP和RF的水平,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显著,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中药治疗方剂。
    • 徐连强; 李新善; 曹毅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的94例RA患者为研究组,根据RA疾病活动度评分将其分为轻度活动组38例、中度活动组30例、高度活动组26例。另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6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MMP-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MP-3、RF水平及MRI影像检查结果,分析血清MMP-3、RF水平结合MRI对RF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MP-3、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血清MMP-3、RF水平均高于轻度活动组,高度活动组血清MMP-3、RF水平均高于中度活动组(P<0.05)。研究组滑膜增生、半月板损伤、囊性坏死发生率分别为55.32%、59.57%、22.34%,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36.67%、6.67%(P<0.05)。血清MMP-3、RF水平结合MRI早期诊断RA的AUC为0.914,高于血清MMP-3、RF、MRI单独诊断的0.748、0.725、0.797(P<0.05)。结论:血清MMP-3、RF水平结合MRI能进一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度,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