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耳气压伤

中耳气压伤

中耳气压伤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578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2006年中华航海医学会潜水医学暨高气压设备专业学术讨论会等;中耳气压伤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怀、凌雁珍、孔磊等。

中耳气压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5782 占比:99.71%

总计:35887篇

中耳气压伤—发文趋势图

中耳气压伤

-研究学者

  • 黄怀
  • 凌雁珍
  • 孔磊
  • 温建新
  • 许立民
  • 陈转玲
  • 鲍锦华
  • 黄丹雯
  • 黄丽芳
  • 刘文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良; 王波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意识障碍(DOC)患者在高压氧治疗(HBOT)中出现中耳气压伤(MEB)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因脑出血导致DOC的患者入住我科进行HBOT的30位患者,并根据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定患者意识,将患者分为微小意识状态(MCS)组和植物状态(VS)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使用电子耳内镜检查患者鼓膜,通过Modified TEED’S量表评估患者鼓膜变化,给予分级,并判定有无中耳气压伤(MEB)。结果:MCS组MEB发生率为29.41%、VS组MEB发生率为(46.1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30个患者中,11人出现MEB,6人为T1级,5人为T2级,无T3级、T4级患者。结论:DOC患者HBOT时,MEB存在一定发生率,但损伤严重度低。
    • 邱春莎; 刘志东
    • 摘要: 目的 探析呋麻滴鼻剂联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高压氧治疗所致中耳气压伤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受高压氧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予以呋麻滴鼻剂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损伤程度、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研究组中耳气压伤1例,发生率为2.22%;参照组中耳气压伤6例,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中耳损伤程度与参照组比较,损伤程度更轻(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呋麻滴鼻剂联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高压氧治疗所致中耳气压伤的发生,且损伤程度也比较轻,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陈迪; 吴舜; 谢元元; 许雪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麻黄素混合液滴鼻预防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继发中耳气压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为突发性聋并接受高压氧治疗的368例(392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0例(204耳)为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前给予地塞米松麻黄素混合液滴鼻联合山楂、陈皮咀嚼;178例(188耳)为对照组,治疗前不给予地塞米松麻黄素滴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继发中耳气压伤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共38例(42耳)发生中耳气压伤,观察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6.8%,14/204)和损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14.8%,2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继发中耳气伤病例中,32例(84.21%,32/38)存在鼻腔鼻咽部或/和咽后壁不同程度病变(下鼻甲肥大、鼻息肉、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等),28例(73.68%,28/38)(30耳)有中耳功能异常(鼓室导抗图As型8耳,Ad型6耳,B型6耳,C型10耳).结论 地塞米松麻黄素混合液滴鼻联合山楂陈皮咀嚼可有效降低突发性聋患者高压氧治疗继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
    • 陈俊丽; 张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结合预见性干预对策对高压氧治疗(HBO)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由该院收治的11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HBO,同时采用责任制整体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预见性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耳气压伤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O平均治疗次数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治疗次数10次及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次及以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结合预见性干预对策应用于行HBO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能有效降低HBO治疗所引起的中耳气压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继而有利于提高HBO疗效.
    • 申丽霞; 刘丽爽; 刘爱贤; 秦思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所致中耳气压伤症状体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后经高压氧治疗后所致中耳气压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记录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2组患者听力功能、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耳痛、耳胀、耳鸣缓解时间及鼓膜损伤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听阈水平在500 Hz、1000 Hz和2000 Hz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依从性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主观生活质量、主观健康状况评分及护理人文关怀、技术与服务、治疗环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脑梗死经高压氧治疗后所致中耳气压伤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鼓膜损伤愈合时间,可明显改善听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吕新暖; 陈静; 霍芸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高压氧治疗患者中耳气压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比2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中耳气压伤的概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有效降低行高压氧治疗患者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强化患者对疾病的健康知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 秦瑞; 张艳; 杜后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治疗的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并发中耳气压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医院做治疗的颅脑损伤昏迷病人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高压氧舱治疗,根据是否并发中耳气压伤分为气压伤组与非气压伤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中耳气压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病人共有85例发生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为42.5%.其中有78例为首次治疗,占9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18岁、咽鼓管通气异常、离异的病人中耳气压伤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咽鼓管通气异常是高压氧舱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47,P<0.05).[结论]中耳气压伤是高压氧舱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咽鼓管通气情况是主要危险因素.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自身无意识,不能及时告知痛觉,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病人是否存在咽鼓管通气异常,高压氧舱治疗后及时检查鼓膜,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严重情况出现.
    • 陈迪; 吴舜; 谢元元; 许雪波
    • 摘要: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麻黄素在预防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并发中耳气压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突发性聋并接受高压氧(HBO)治疗的患者共184例(196聋耳),其中未予地塞米松麻黄素混合液干预的89例(94聋耳)患者设为未干预组,给予地塞米松麻黄素混合液干预的95例(102聋耳)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及病例特点.结果:未干预组发生中耳气压伤12例,发生率13.48%高于干预组的7例,发生率7.37%.两组共发生中耳气压伤19例,其中16例入院时即有鼻腔鼻咽部和(或)咽后壁病变,5例有近期"感冒"病史,1例轻度精神分裂症.鼓室导抗图检查示14例患者中耳功能异常,13例单耳,1例双耳;9聋耳,6健耳.结论:突发性聋高压氧治疗,入舱前予地塞米松麻黄素混合液滴鼻干预,可降低中耳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值得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