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竖向不规则

竖向不规则

竖向不规则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0206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城市地理、城市建筑、广东土木与建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一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等;竖向不规则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靖、程晓杰、刘洋等。

竖向不规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206 占比:99.61%

总计:20285篇

竖向不规则—发文趋势图

竖向不规则

-研究学者

  • 周靖
  • 程晓杰
  • 刘洋
  • 张美玲
  • 方小丹
  • 梁富华
  • 王慧英
  • 王文勇
  • 罗中皓
  • 罗高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林昭
    • 摘要: 介绍了龙岩学院实训楼的工程概况,针对连体结构刚接设计存在的难点,如平面不规则、大跨度结构、竖向不规则等,通过合理地布置结构体系,以及大跨度结构的关键构件在大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等技术措施,进行结构设计,确保连体结构的安全。
    • 卞克俭; 谭骞; 叶永毅; 谢金辉
    • 摘要: 宜兴大觉寺藏经楼属于传统风格的山地建筑,针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基岩的承载力较高,基础采用了人工挖孔桩和挖孔墩基础,采用小直径挖孔桩静载检测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地基进行了检测。其次设计考虑了三面有土地下室对结构嵌固端的影响,并从抗倾覆、抗滑移、抗浮力三个方面对结构进行了验算。而后对位于边坡上的柱按实际柱底标高和适当降低标高进行了包络设计,用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薄弱柱墙,对损伤较重位置采取两道防线设计。通过分析及验算总结出:山地建筑由于吊脚或掉层会形成竖向不规则,主体结构应尽量减少不规则类型,边坡附近的建筑应考虑不利地段可能产生的地震放大作用;传统风格建筑的复杂造型及构造会导致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甚至扭转不规则,可通过合理设置柱、墙的截面、间距,使得全楼范围的柱、墙轴压比接近,质心和刚心接近,进而使结构有更好的抗震抗扭转性能。
    • 毛黎明
    • 摘要: 通过对某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分析,给出了此类超限高层的分析过程及关键点,对关键构件进行了性能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武宗良; 朱嘉男; 张提; 侯亚杰
    • 摘要: 文中主要介绍了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展厅工程的结构设计.受地形条件及使用功能限制,该工程结构设计的主特点是结构主体大跨度悬挑.并分析了该结构的结构方案选型,介绍了结构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结构构件的截面选择,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模拟计算分析,对悬挑结构的关键部分进行的具体分析研究,对关键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得到的最终结构设计在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方面都满足规范要求,较好的实现了建筑方案所要表达的建筑造型和内部功能的要求.
    • 路金刚
    • 摘要: 南京某超限高层项目,存在高度超限、楼板不连续及竖向构件不规则。本文针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在小震作用下,运用YJK和MIDA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软件周期计算结果误差很小,表面YJK计算的可信度很高。时程分析时,时程波的选取满足规范要求,时程波计算结果平均值小于反应谱CQC法的计算结果,说明可以以反应谱CQC法作为设计依据。中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底层墙肢的剪压比小于规范限制;同时大部分墙肢处于受压状态,局部少数墙肢出现较小拉力,通过提高配筋率作为安全储备。运用SAUSAGE软件计算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计算得出的位移角均满足规范不大于1/100的要求,说明结构可以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需求。
    • 李志强; 郝贵强
    • 摘要: 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竖向不规则结构,结构总高度67m,地上13层。设计时提出了两个方案,并对两个方案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方案一为减小11~13层剪力墙、框架柱截面,减少剪力墙数量,10层侧向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方案二为保持11~13层框架柱截面不变,减小剪力墙截面和数量,10层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SATWE和SAUSAGE软件对这两个方案分别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和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一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层间位移角在10层存在突变,11~13层为薄弱楼层,鞭梢效应明显;方案二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层间位移角在10层无突变,无薄弱楼层,其整体抗震性能优于方案一;工程设计应采用方案二,抗震设计不应片面地消除不规则项,而应使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更优。
    • 杨忠平; 张敬书; 郭航; 彭高鹏; 郭士刚
    • 摘要: 某标志塔地上26层,主体高89.5m,高宽比为11.25,平面呈不规则的扇形,除顶部4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其余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工程存在扭转不规则、竖向结构体系变化和高宽比过大等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为:在墙肢端部设置翼缘,增大了抗扭刚度;结合电子广告牌对结构刚度要求较高、但该塔平时无人使用和工作的特点,按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的限值分别控制层间位移角;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设计,保证了结构底部加强区满足中震抗剪弹性和抗弯不屈服的要求;进行了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结构能够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针对高宽比过大引起的地基零应力区过大的问题,采用了桩筏联合基础,提高了结构的抗倾覆能力。上述措施较为经济合理。
    • 徐珂; 田立强; 马志平
    • 摘要: 洛阳隋唐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建筑平面呈凹形布置,结构分缝后分为中部城楼、东西飞廊+朵楼+连廊、东西阙楼5个结构区段。为避让遗址和展示古代建筑形态,结构体系下部采用单跨斜柱支撑结构,中部采用空间桁架转换结构支撑上部框架结构,属于平面和竖向不规则体系。介绍了典型单体中部城楼区段、西飞廊+朵楼+连廊区段、西阙楼区段的设计方案、结构特点、分析结果及抗震设计原则。对各结构单体分别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结果吻合,结构能够满足预期抗震性能目标。采用Push down分析方法考察下部遗址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下部遗址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塑性变形能力。
    • 易苗苗; 刘洋; 吴韬; 牛凯丽; 胡毅
    • 摘要: 为研究中心支撑布置方案对竖向不规则“高鸡腿式”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YJK设计软件建立了三种计算模型:不设支撑(Ⅰ型)、底部设置中心支撑(Ⅱ型)、竖向连续设置中心支撑(Ⅲ型),并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三种结构的动力特性、位移及承载力等参数.结果表明:设置支撑可以明显提高结构抗侧刚度;Ⅰ型和Ⅱ型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结构均会形成薄弱层,其中Ⅰ型由于底部刚度太弱而形成薄弱层,Ⅱ型则是由于增层部分位移被放大而在其中间部位形成明显的薄弱层,且在罕遇地震时的破坏比Ⅰ型严重;而Ⅲ型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下均不会出现薄弱层,表明Ⅲ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