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窦娥

窦娥

窦娥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文史知识、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杂文选刊:下半月等; 窦娥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开林、佚名、冰凌等。

窦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 占比:100.00%

总计:488篇

窦娥—发文趋势图

窦娥

-研究学者

  • 王开林
  • 佚名
  • 冰凌
  • 吴素英
  • 唐颖
  • 夏能权
  • 宣英
  • 尹梦依
  • 张宝
  • 张建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金霞
    • 摘要: 我班教室黑板的左右上角,各贴着一个醒目的大字——红色的"他"和黑色的"我"。这两个字虽然很普通,背后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两年半前我刚接手这个班。一天,我正在埋头批改作业,突然,背后传来急促的声音:"老师,小斌和小明打架!"回眸一看,原来是班级执勤员小仪,还气喘吁吁地。询问打架原因,令人哭笑不得。原来两人玩游戏玩恼了,"大打出手"。在两人的陈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他",后面的内容无疑是"他"的种种不是;说到"我"时除振振有词外,还表现出窦娥似的委屈。我劝说劝说这个,开导开导那个,费了好一会儿工夫才安抚好"交战"双方,让他俩握手言欢。一番劝和,累得我口干舌燥,还耽误了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好歹问题解决了,我松了口气。
    • 钱旸
    • 摘要: 在苏珊·麦克拉蕊的《阴性终止》①中的第四章"过度与框架:疯女人的音乐表达"中,详细解读了三个"疯女人"的音乐表达——蒙特威尔第的仙女,董尼采第的露琪亚,以及王尔德的莎乐美.而束缚这些疯女人的正是塑造她们的男性作曲家以及西方社会控制女性的各种规范和惯例.同西方社会类似,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男权对女性的压迫不仅在于身份地位的天然等级,还在于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教化与折磨.本文解读了中国封建时期音乐史上的两个著名女性角色——窦娥和杜十娘.相较历史上其他的女性角色,这两个女性都有着对命运抗争的疯狂.笔者将通过分析音乐及文本,来解构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疯女人形象.
    • 张泽新; 姚翠艳
    • 摘要: 每次执教《窦娥冤》都被其精彩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更震撼于窦娥惊天动地的反抗精神,震撼之余对其反抗精神渐渐有一些异样的想法,以至于不吐不快:窦娥的反抗是否过头了。窦娥临刑前痛下三桩誓愿,相关资料分析,“血溅白练”意在希望在场的人能立刻了解她的冤情;“六月飞雪”意在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上天得到反应,让白雪覆盖身躯,表明她的清白;“三年亢旱”希望上天惩治邪恶。
    • 张维时
    • 摘要: 作为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元曲当中关汉卿所作的《窦娥冤》,又是代表作之一,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窦娥冤》通过对窦娥、蔡婆、张驴儿、楚州太守桃机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妇女的不幸。从整个剧本来看,这出悲剧情节跌宕起伏,感情的宣泄也是荡气回肠,能让读者在获得文学以及戏剧表演的艺术审美的同时获得极致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思考。巾当其被收录入高中语文课本时,则意味着其承载着向高中学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要从文学视角和教学视角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 罗勤成
    • 摘要: 《安提戈涅》和《窦娥冤》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悲剧,两部作品都以女性为主角展开各自的悲剧情节,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悲剧特点。安提戈涅的悲剧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她以法律争斗的结果,而窦娥却是环境推着她走向了悲剧结局,而这后面表现的又是不同环境下塑造出的不同性格,性格的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悲剧结局。
    • 李凤
    • 摘要: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倾心打造的一部代表剧作,剧情取材于东汉民间故事"东海孝妇".《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其中的悲剧性成因具有多重层面的解读.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代表性的悲剧形象,深刻分析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道"以及男权中心下的"贞洁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深刻影响——男权的桎梏使女性失去独立的意识,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并且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悲剧时代.
    • 钱文忠
    • 摘要: 邹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春秋战国时期,邹姓就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呢?在历史的发展中,邹姓还有哪些传说与传奇呢?接着谢姓的是邹姓。邹姓有下面几个来源:第一,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曹挟之后。
    • 丁春花
    • 摘要: 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构成,功能不同,白以叙事,曲以抒情,但都是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的表现。关汉卿人称"曲圣",曲中至圣,他的曲不仅仅是"曲以抒情",而是"曲尽人情"。本文尝试从曲这种特殊形式和它所表现的情之间的关系入手,重新解读教材《窦娥冤》(第三折),领悟"曲圣"关汉卿的"曲尽人情"。一、读尽窦娥之情元杂剧在结构体制上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每一折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情感表达,如仙吕调"清新绵蕤",中吕调"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小石调"旖旎妩媚"。
    • 杨雯
    • 摘要: 朝鲜的古典文学作品《蔷花红莲传》与中国元杂剧《窦娥冤》这两部作品具有非常类似的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矛盾冲突,自然而然地刻画出了悲剧的女性形象,都有着惩恶扬善的主题思想。本文将对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异同出现的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