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破式创新

突破式创新

突破式创新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92666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等;突破式创新的相关文献由16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山行、王建平、陈万明等。

突破式创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92666 占比:100.00%

总计:2392749篇

突破式创新—发文趋势图

突破式创新

-研究学者

  • 高山行
  • 王建平
  • 陈万明
  • 韩晨
  • 万赫
  • 刘景东
  • 吕佳
  • 姚艳虹
  • 张莹
  • 彭秋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艳玲; 郑雁玲; 田宇
    • 摘要: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展开理论分析,并选取我国珠三角地区214家新企业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学习导向指导下双元创新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导向对新企业绩效、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均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导向对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不显著,双元创新平衡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显著。
    • 成琼文; 李钰
    • 摘要: 鉴于企业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探讨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提高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对企业不同创新行为所产生的选择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双元创新理论,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贸易摩擦对企业双元创新行为产生的选择效应,相较于渐进式创新,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摩擦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促进突破式创新;贸易摩擦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低产品市场竞争度、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较为显著;金融化程度对贸易摩擦和突破式创新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即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产生替代效应。由此提出企业应正视贸易摩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重视平衡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政府应根据企业异质性特征制定相应创新激励政策。
    • 郑雨稀; 杨蓉; Mohammad Heydari
    • 摘要: 企业突破式创新是决定企业能否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价值链提升的关键。基于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分析数字金融究竟是促进了企业突破式创新还是渐进式创新。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既有利于企业渐进式创新,又有利于企业突破式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影响在企业创新需求较大时,即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实现企业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突破式创新可以提升企业价值,而渐进式创新则会损害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不仅为评估数字金融对企业突破式创新、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引导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企业价值链提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 孙龙婷
    • 摘要: 在全球创新的浪潮下,突破式创新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企业内部控制视角出发,以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并且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内部控制与突破式创新领域的相关文献,同时为提升中国企业突破式创新质量提供了经验依据。
    • 汪涛; 王璐玮; 张晗
    • 摘要: 以生物医药技术为例,利用专利数据,建立技术共现网络与创新合作网络,分析2000—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演化特征、双元创新格局及城市间创新联系,利用层次回归模型探究其双元创新发生机制及路径。结果表明,生物医药细分技术间的可达性逐渐提高,2013年以后技术体系化程度显著提高,技术融合呈现出群落特征;城市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存在空间正向关联,但两者具有不同发生机制;城市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对知识搜索深度和渐进式创新更重要,而其中介性地位对知识搜索宽度和突破式创新更重要;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关系强度在渐进式创新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突破式创新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不同类型城市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关系强度方面表现出不同演化规律,使城市在创新路径上产生分化。
    • 闫佳祺; 贾建锋; 赵若男; 连粤丰
    • 摘要: 基于三个时点的362家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研数据,从过程型与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视角,探讨了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显著激发外部知识获取活动;2)外部知识获取中介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3)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调节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外部知识获取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越高,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外部知识获取的积极触发作用越强;4)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调节了外部知识获取对高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突破式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 李欣; 姜霄
    • 摘要: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第一批改革开放区,很多家族企业创始人年事已高,企业相继进入代际传承期。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代际传承期分为二代弱参与和强参与两个阶段,研究跨代传承不同阶段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基于2013-2019年长三角地区上市家族企业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二代弱参与阶段,处于强参与阶段的家族企业突破式创新更多,且更具长期导向;长期导向在跨代传承阶段与突破式创新产出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不仅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阶段的创新异质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长期导向作用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阶段创新的理论路径,为未来该领域发展提供新思路。
    • 牛彪; 王建新
    • 摘要: 利用2011-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国企超额雇员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企超额雇员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理成本和管理层过度自信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混改程度、主业经营稳定性和创新专注度缓解了国企超额雇员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因此,应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驱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多层次治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把人员冗余转变为人才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 邢乐斌; 任春雪; 曾琼
    • 摘要: 根据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提出高广度-高深度 、高广度-低深度 、低广度-高深度与低广度-低深度4种组合策略.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开放度组合策略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以我国三大行业201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实施高广度-高深度组合策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突破式创新绩效,实施其它三类组合策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渐进式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不仅能够积极调节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组合策略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且能够积极调节3种组合策略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是无法调节低广度-低深度组合策略与突破式创新绩效、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
    • 万赫; 彭秋萍; 钟熙
    • 摘要: 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此外,从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考察CEO任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促进突破式创新,但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对突破式创新无影响;随着CEO既有(预期)任期延长(缩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随之减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