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稳态液动力

稳态液动力

稳态液动力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专利文献485607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科教导刊、滁州学院学报、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等; 稳态液动力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石金艳、李辉、廉自生等。

稳态液动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85607 占比:99.99%

总计:485676篇

稳态液动力—发文趋势图

稳态液动力

-研究学者

  • 石金艳
  • 李辉
  • 廉自生
  • 邓斌
  • 刘桓龙
  • 李丛飞
  • 杨庆俊
  • 柯坚
  • 柳虎
  • 王国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思聪; 张宏; 卢宇; 战东毅; 张瑞轩; 张端政
    • 摘要: 针对工程实际中多路阀滑阀稳态液动力过大造成稳定性降低且难以准确测量其大小的问题,采用CFD方法,运用Fluent软件对多路阀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开度和压力下的稳态液动力特性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压力和流量云图,以降低稳态液动力的峰值及平均值为目标,提出对阀芯结构增设环形凸台的改进方案。通过流场仿真,采用拟合方式对比改进前后液动力大小,发现环形凸台有效降低了液动力峰值40.7%以及整体液动力28.8%。对改进后的阀芯进行试验,仿真与试验相对比误差为7.05%,达到工程实际要求,显著提高了多路阀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 张志豪; 苏琦; 李海宾; 方梓帆; 陈冬冬; 魏远恒
    • 摘要: 研究了比例伺服阀的阀芯结构对液动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阀芯导流壁面优化设计方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建立滑动网格模型,分别对阀芯传统导流结构和优化设计后的导流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验证了网格无关性。对阀芯所受稳态液动力进行数值求解,并分析了不同优化设计方案对阀口处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阀腔内部流场分布更均匀,流动状态更平稳;阀芯内流道导流结构会改变阀口处的介质流向,进而改变进出口流体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差,以补偿部分液动力;与传统方案相比,液动力最大补偿效果可达60%,显著降低了阀芯所受液动力干扰,有利于提升比例伺服阀的静动态控制性能。
    • 石金艳; 范芳洪; 张克昌; 李辉
    • 摘要: 选取双三角形节流槽液压滑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软件STAR-CD对该阀内的流场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该滑阀在不同阀口开度时的稳态液动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该双三角形节流槽液压滑阀阀口的流入和流出方向,稳态液动力均让阀口趋于关闭,其数值在流出方向略大于流入方向,且射流角变化微小,稳态液动力随着流量增加而增加。
    • 李瑞川; 丁馨铠; 刘琦; 刘继鲁; 孙裕航; 王志博
    • 摘要: 设计了一种阀芯的改进结构,减小阀杆一侧直径,使阀杆呈圆台形状,在同侧台阶上环切一个三角形凹槽,部分液流通过三角形凹槽导流后,流动方向产生变化,即产生一个沿阀芯关闭方向的流动分量,该部分液流反向冲击沿正方向流动的液流,使得在出口处液流流动角度变大,即射流角变大,稳态液动力随之减小。由于减小了阀杆一侧直径,阀杆该侧空间也变大,使得更多液流可通过三角形凹槽导流,进一步降低了稳态液动力。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研究了该改进结构的各参数对稳态液动力补偿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验证该改进结构的有效性,搭建实验台对改进阀芯进行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改进结构可有效减小液压阀稳态液动力
    • 董堰凯; 傅连东
    • 摘要: 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V形节流槽液压滑阀结构进行三维建模,采用Fluent仿真软件探究节流槽的深度和夹角以及V形槽与阀体对称面的偏转角对作用在阀芯上的稳态液动力以及阀口流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形槽的深度越小,阀芯受到的稳态液动力越小但波动越大,适当增加V形槽深度有利于减小阀芯的震动,V形槽加工刀具的旋转半径为6.5 mm时液动力特性最好;V形槽的夹角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阀口开启前期的流动特性,当V形槽夹角为70°时稳态液动力变化最平缓;阀芯偏转对稳态液动力影响较小,偏转角度在45°附近时阀芯受到的稳态液动力有所减小.
    • 熊城炜; 陈德馨; 刘毅; 邹铭轩; 王涛
    • 摘要: 为解除液压执行元件进回油口间的联动,降低工作过程中系统的总液动力矩,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阀芯结构的负载口独立控制式并联换向阀.通过建立其数学模型及液动力模型,求解分析了该阀在3种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态液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2个阀芯之间的并联式配合关系,在阀芯旋转位移和轴向位移联合控制下,可降低系统总稳态液动力矩.双阀芯并联式控制方法为电液系统中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其液动力矩的模型分析对此类换向阀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熊城炜; 陈德馨; 刘毅; 邹铭轩; 王涛
    • 摘要: 为解除液压执行元件进回油口间的联动,降低工作过程中系统的总液动力矩,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阀芯结构的负载口独立控制式并联换向阀。通过建立其数学模型及液动力模型,求解分析了该阀在3种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态液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2个阀芯之间的并联式配合关系,在阀芯旋转位移和轴向位移联合控制下,可降低系统总稳态液动力矩。双阀芯并联式控制方法为电液系统中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其液动力矩的模型分析对此类换向阀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白俊; 赵斌; 郝云晓; 王波; 刘赫
    • 摘要: 在直动式比例阀阀芯的换向过程中,过大的液动力会导致阀芯的换向动作出现滞后甚至卡滞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阀芯结构优化的液动力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对直动式比例阀结构进行了三维建模;然后,采用理论推导与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结合的方法,在阀的开口度和压差改变的情况下,分析了稳态液动力的变化规律;最后,依据液动力动量定理的理论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具有液动力补偿功能的阀芯结构,并分析了优化后的阀芯结构对比例阀液动力和流量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大流量的工作环境中,采用优化的阀芯结构可以更加明显地减小直动式比例阀阀芯所受的液动力;根据全流域液动力仿真结果可知,采用优化后的结构,液动力的最大补偿效果可达45%,可以有效地减小液动力对阀特性的影响,改善比例阀的动态响应性能.
    • 戴旌燕
    • 摘要: 高速开关锥阀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简单螺线管阀。高速开关锥阀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在极端的条件下其能够维持长久的稳定工况。该文基于高速开关锥阀建立了几何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流场仿真,分析了高速开关锥阀内部流道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稳态液动力和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压力场、速度场和湍动能变化规律的研究,静态特性流体运动的一般过程满足伯努利方程,动态过程流体受粘性阻力影响较大;通过对稳态液动力和流量变化规律的研究,阐释了流体的粘性影响开关阀的优化设计,也说明了高速开关锥阀具有在粗糙环境中稳定工作的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