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量特性

流量特性

流量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9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125811篇;相关期刊396种,包括阀门、流体机械、液压气动与密封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2016中国航空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4铁路暖通年会等;流量特性的相关文献由2575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忠海、彭光正、栾振辉等。

流量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9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25811 占比:99.26%

总计:126754篇

流量特性—发文趋势图

流量特性

-研究学者

  • 万忠海
  • 彭光正
  • 栾振辉
  • 王涛
  • 许贤良
  • 金志江
  • 钱锦远
  • 张军
  • 张振东
  • 陈江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苏文; 杨伟; 王和顺
    • 摘要: 为获得过热蒸汽三偏心蝶阀的流量特性并对其优化,文章建立三偏心蝶阀CFD模型,使用3参数S-R-K状态方程模拟过热蒸汽密度,采用多项式拟合比热容、导热系数、黏度系数在工况中的变化,将求解计算后得到的流量系数绘制成流量特性曲线图。由曲线图可知,在开度为80°~90°时三偏心蝶阀的流量特性严重偏离等百分比特性。针对这一问题,考虑改变三偏心蝶阀外形结构,形成了消去凸台、减小锥面斜度、增减偏心距等10个方案,并分别将不同方案计算后得到的流量系数拟合成曲线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方案,然后通过分析压力场和速度场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蝶板底面与压板外端面的距离最有利于流量特性的优化。该研究可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方向。
    • 高宇龙; 姚丽英; 张占东; 张榕慧; 郭开玺; 郝佩儒; 石转转
    • 摘要: 在分析某型双级保护大流量安全阀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双级保护安全阀的数学模型;借助AMESim16.0软件建立双级保护大流量安全阀及包含安全阀的支架液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安全阀开启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双级保护大流量安全阀开启压力、流量特性的因素,改变一级直动阀的直径、二级差动阀进液口直径及二级差动阀芯小端直径并在支架液压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一级直动阀阀芯直径为11.5 mm时,开启压力为40 MPa;给定进液口为直径34 mm、二级差动阀芯小端直径为30 mm时,二级差动阀开启压力约为45 MPa。仿真结果为更好地应用双级保护大流量安全阀提供参考。
    • 蔡泽君; 胡占仓; 余联郴; 洪唐宝; 朱呈祥; 尤延铖
    • 摘要: 组合循环发动机的进气道特性是决定整体方案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XTER(Xiamen Turbine Ejector Ramjet)组合动力总体需求,详细梳理了XTER内收缩组合进气道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组合进气道的流动结构及特性规律。结果表明,XTER组合进气道各设计要素及设计约束相互耦合,分流调节机构是组合进气道设计的核心,其设计难度高且使设计要素的相互制约问题更为突出。在全速域马赫数0~6范围内,XTER内收缩组合进气道的流动结构差异显著,但总流量系数均维持在0.75以上,有效保障了组合发动机的流量捕获,且分流调节机构能够实现模态转换过程中流量的平稳过渡。在马赫数2.5涡轮-引射亚燃模态转换过程中,引射亚燃通道及超燃通道总压恢复均稳定上升,在模态转换完成时总压恢复均接近或超过0.85。在区间马赫数3~4.5的引射亚燃-超燃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总流量系数由0.81提升至0.90,引射亚燃通道在前62.5%的进程中保持较高的总压恢复性能,表明该通道在前半程的模态转换过程中仍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综合来看,XTER内收缩组合进气道的气动特性能够满足动力方案总体需求,全速域范围内流量系数变化缓和,模态转换过程中通道性能过渡平稳,具备宽速域连续正常工作能力。
    • 郑智剑; 楼仲宇; 白丹
    • 摘要: 设计一套工业用电磁阀流量特性试验平台,完成配套测试处理软件的开发。该试验台的流量测试范围为0.2~100 m;/h,被测电磁阀进出口压差测量范围为0~200 kPa,被测电磁阀适用口径范围为3.175~76.2 mm(1/8~3英寸)。试验台按被测电磁阀流量、口径规格的差异,共设置3个工位,可用于开展不同类型工业用电磁阀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测试。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流量特性测试中选用120 s的稳流时间较为合理。依据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计算公式和数据采集方法,计算得到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合成不确定度。该试验台的技术参数符合标准JB/T 7352—2010,已用于工业用电磁阀产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
    • 那腾及; 孙长青; 郝春; 张小辉
    • 摘要: 最小流量循环阀是保护给水泵安全运行的重要流量控制部件。通过对两种迷宫流道以及两种最小流量循环阀整体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对比,检验了不同流道通流面积和不同流道数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迷宫盘降压结构具有良好的压降控速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汽蚀现象的产生;采用12流道迷宫盘降压结构的最小流量循环阀的综合性能更优,压力分布更为均匀,压降效果更好,且具有良好的通流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最小流量循环阀或同类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 王宗永; 卢佳鑫; 周杰
    • 摘要: 为了研究现有比例喷雾阀的流量特性,设计并搭建了试验台.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的压差下的固有流量特性,使用Fluent仿真进行辅助研究.通过对仿真的不断改进,使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符合较好.最终由仿真的改进过程分析可知,小尺寸阀芯形面的微小变化会对阀门的流量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 贾振东; 张洪波; 刘凤
    • 摘要: 以某机型多路阀变幅联为分析对象,推导V型槽、V+U型槽通流面积公式,利用MATLAB分析计算获取通流面积数据,并采用AMESim元件库搭建变幅联多路阀仿真分析模型,分析计算得出阀芯位移流量特性曲线、压损特性参数以及控制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为分析系统流量压力特性提供分析结论参考。
    • 张希恒; 张耀壬; 王宇; 张超
    • 摘要: 建立顶导向套筒单座调节阀三维模型,基于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开度下的压力云图、速度云图和流线图分析其流动规律,得到不同开度的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开展阀门流量流阻试验,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得以验证。
    • 张立强; 陈高鹏; 齐长鑫
    • 摘要: 以某内滑阀内部流场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的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对液压冲击机构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节流槽的深度、宽度及半圆轴长度等,分析节流槽结构参数对其流量特性的影响。利用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得相应结构参数下的特征试验方案与仿真结果,利用Kriging插值法求得在整个尺寸范围内的试验结果,再利用遗传优化算法得到满足流量快速响应特性和压力冲击性能的U型节流槽Parato解集,选取特定节流槽结构参数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U型节流槽结构可在保证流量快速性要求的同时降低阀口的压力冲击。
    • 江鑫; 韩欣霖; 韩昱
    • 摘要: 为了研究三偏心蝶阀的流场特征以及流量特性变化规律,本文以某公司生产的超低温三偏心蝶阀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阀门在不同开度下内部流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阀门在开启过程中的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得到三偏心蝶阀的流量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三偏心蝶阀的流量特性为近似等百分比流量特性,当阀门相对开度大于50%时,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当相对开度低于50%时,不具有调节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