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普场馆

科普场馆

科普场馆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2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110篇、专利文献2246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学会、科技传播、科普研究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业委员会2015年度年会、2014(安徽·芜湖)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等;科普场馆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承运、刘欣、梅睿等。

科普场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12.16%

会议论文>

论文:110 占比:4.10%

专利文献>

论文:2246 占比:83.74%

总计:2682篇

科普场馆—发文趋势图

科普场馆

-研究学者

  • 秦承运
  • 刘欣
  • 梅睿
  • 吴巍巍
  • 戴海波
  • 张娜
  • 朱云龙
  • 李智强
  • 王小明
  • 纪红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宇罡
    • 摘要: 如果想游览科普场馆,除了“身临其境”外,还有什么方式?如果想参观科普展览,除了“置身其中”或云端观展外,还能有什么渠道?如果不仅想观展、游馆,还想了解科学家和科普从业者的日常行止以及工作背后的故事,又可去请教谁呢?中国科学技术馆原党委书记、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苏青先生近期出版的《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人文随笔集,为上述三个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答案,给读者以知识、以视野、以思考、以启迪。
    • 王文渊
    • 摘要: 博物馆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室内空调通风系统的安全、卫生、高效运行十分重要。文章结合博物馆特点,通过鱼骨图分析空调通风系统疫情防控难点,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构建PDCA循环模型,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对场馆空调通风系统疫情防控流程进行探索实践,旨在为提高博物馆空调通风系统安全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 缪文靖; 黄凯; 蒋俊英; 章铖
    • 摘要: 数字化并非横空出世,它是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升级,离开了信息化,数字化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从技术架构、核心目标、需求特征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并以上海科技馆为例,阐释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馆未来数字化转型路径的设想。
    • 杨娟; 孙业红; 袁正; 宋雨新; 姚灿灿
    • 摘要: 选择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陶瓷艺术馆及北京动物园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普场馆旅游的RMP分析模型,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分析等方法对科普场馆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从而以科普场馆为视角对首都科普旅游进行初步探讨及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R(资源)、M(模式)、P(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高-中-低"三等级对RMP组合进行定性的象限分析,最后得出三个不同类型场馆的旅游发展潜力;2)通过概念模型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影响科普场馆科普旅游发展的因素并不只是场馆本身及市场影响,还包括RMP组合之间关系;3)目前北京市科普场馆的旅游RM组合、RP组合、MP组合和RMP组合与游客的感知、体验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 王琦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越发重视对公众的科学普及工作。科普场馆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体现。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我国科普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科普场馆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公共科普基础设施和社会机构,要顺应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更好地履行责任、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创新发展。近几年随着科普场馆陆续免费开放,公众参观量不断提升,科普场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科普场馆对公众的吸引力,开创了科普工作新局面,发挥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功能,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肩负重要的社会使命。
    • 吴锋
    • 摘要: 相比常设展览而言,科普场馆的短期展览具有形式灵活多变、内容覆盖范围宽泛、更新频率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作为常设展览的补充,短期展览在塑造科普场馆形象、吸引参观回头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在新馆效应过后尤为突出。该文对短期展览类型作了细分,部析了目前科普场馆短期展览的现状,并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开展的项目为例提出了应对策略。
    • 卢梦圆; 万义良
    • 摘要: 一、研究背景1.馆校结合馆校结合是指将各类场馆,例如地质馆、规划馆、天文馆等馆际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相结合,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2006年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馆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科普馆教育功能得到重视,各类科普场馆可以拓展教育空间,为学校教育提供课外实践的场所。其中丰富的馆内展品资源还可以作为地理事实材料,促进学生对抽象复杂的地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馆校结合背景下,学生在校内系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馆内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习实际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馆校各自发挥作用,组成一个系统高效、科学完善且具有互动性的教学体系。
    • 苏国民; 王慧
    • 摘要: 科普场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科普场馆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科普场馆数字化现状,同时以北京地区为例分析了公众对数字化科普场馆的使用行为和认知情况,最后探讨了实现科普场馆数字化的可能路径和措施。
    • 蒋俊英; 黄凯; 缪文靖; 毛思源
    • 摘要: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文化和科技融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数字经济规模的扩张,突然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科普场馆兼有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科普场馆数字化要义的角度切入,研究国内外科普场馆的数字化应用案例,从展览、教育、藏品、研究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结合上海科技馆的具体实践,提出对于数字化时代科普场馆未来发展趋势及转型路径的思考和设想。
    • 刘妍静
    • 摘要: 科普场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教育机构之一,其在创设初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挥好社会教育的职能作用,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在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教育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兼顾娱乐性和互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参观者前来参观体验,在保障科普场馆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同时也促进科普场馆的健康发展。科普场馆社会教育职能作用发挥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展览展示方式的影响。基于此,该文主要围绕如何将游戏化思维融入科普场馆展览展示方式中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