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11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茶博览、中国农技推广、茶业通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中国·浙江绿茶大会等;福鼎大白茶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叶乃兴、郭元超、刘相东等。

福鼎大白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5.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11 占比:94.25%

总计:2452篇

福鼎大白茶—发文趋势图

福鼎大白茶

-研究学者

  • 叶乃兴
  • 郭元超
  • 刘相东
  • 毕彩虹
  • 沈凌言
  • 范开业
  • 董娟华
  • 刘义富
  • 王加真
  • 何佳

福鼎大白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明
    • 摘要: 一、川茶10号1.特征特性。灌木,中生种,生长势强,树姿半开张。在品比试验点,春季发芽期较对照“福鼎大白茶”晚5~7天;芽头肥壮,春季新梢黄绿色,一芽三叶长10.04厘米,新梢茸毛较多,百芽重61.12克。夏季新梢略带紫芽。叶片中等椭圆形,向上着生。盛花期早,花冠直径2.97厘米,花萼外部无茸毛,子房茸毛较密。
    • 刘义富; 王加真; 何佳; 赵修艳; 刘勤
    • 摘要: 【目的】探明茶树品种黔湄601试制白茶的可行性,为开拓遵义白茶的加工和生产领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主栽品种黔湄601试制白茶的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和黄酮3种化学成分及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遵义市主栽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加工的白茶和黄金桂茶加工的绿茶之间的差异,研究黔湄601试制白茶的适制性。【结果】黔湄601所含氨基酸总量(3.460%)、茶多酚(19.101%)及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0.005%~1.220%)与传统制白茶品种福鼎大白茶(3.064%、19.625%和0.005%~1.140%)无显著差异,黄酮含量(27.781%)略低于福鼎大白茶(32.466%);与优质茶树品种黄金桂加工的绿茶相比,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后者(1.247%),黄酮低于后者(54.807%)。【结论】黔湄601加工白茶的品质能满足市场要求,将其作为加工白茶的原料具有较明显的可行性,对进一步开发利用遵义茶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 王芬; 潘发莲; 杨秀; 韦永欢; 裴会敏
    • 摘要: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可以为探究茶树生长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并预测其功能提供理论参考。以贵州都匀地区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和同源比对方法构建福鼎大白茶根、茎、叶差异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网络进一步预测关键蛋白及其功能。结果表明,叶与根、叶与茎、茎与根和根茎叶差异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蛋白分别为53、39、42和53个,并且预测出了关键蛋白的功能,如TEA003744的功能可能为腺苷酸激酶活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和ATP结合,参与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磷酸化过程;TEA026776可能为发育蛋白,参与细胞分化过程和蛋白质磷酸化过程,还具有ATP结合活性和蛋白激酶活性;TEA019056的功能可能为ATP结合、GTP结合和GTP酶活性,参与过氧化物酶体组织的组成和蛋白质磷酸化等。随后预测出4个网络中打分最高功能模块的功能,并进行拓扑属性分析、功能模块分析、集群注释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鉴定蛋白质的功能、寻找关键蛋白及选育优良品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 刘义富; 王加真; 何佳; 王凤会; 刘勤; 赵修艳
    • 摘要: 采摘绥阳县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茶园种植的黄金叶、白叶1号茶树的一芽二叶,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二叶为对照,对遵义地区引进的黄金叶和白叶1号茶树品种进行化学功能成分研究,分析2个品种在遵义种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金叶和白叶1号水浸出物含量与福鼎大白茶没有显著差异;总灰分和花黄素高于福鼎大白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表现为白叶1号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而黄金叶与福鼎大白茶没有显著差异。黄金叶、白叶1号的鲜爽甜味氨基酸在总游离氨基酸中占比低于福鼎大白茶,苦味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中占比大于福鼎大白茶,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的是白叶1号。化学功能成分分析表明,遵义地区引进黄金叶和白叶1号种植没有降低其高品质的特点,可生产优质绿茶,适合在遵义地区种植。
    • 王加真; 刘义富; 肖尧; 何佳; 曾一霞; 周玲艳; 赵蛾
    • 摘要: 以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试材,采用LED精准可调人工气候箱设置红光(R)、蓝光(B)和红蓝组合光1.4∶1(RB)3个处理,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红蓝光质对福鼎大白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呈味氨基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降低了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蓝光升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α)和潜在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_(max)),红蓝混合光降低了Y(Ⅱ);从处理时间比较,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α、rETR_(max)和强光耐受能力(I_(k))在各种光照射下均表现先下降后升高最后下降的趋势;对氨基酸含量影响表现为红光增加苦味氨基酸含量,降低甜爽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增加甜爽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因此,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处理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 罗金龙; 申友航; 沈强; 杨肖委; 黄富贵; 郑文佳
    • 摘要: 使用机械化采茶可提高茶叶采摘效率。为单芽采茶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福鼎大白茶、黔湄419、黔湄601、湄潭苔茶4个茶树品种机采前的发芽情况进行测定,并比较4个茶树品种采用单芽采茶机(SXZ-003型)机采和手采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黔湄601的机采前发芽情况最佳,其单芽占比最高,为92.31%,最适宜单芽机采。黔湄601的机采和手采效率分别为983.12 g/h和236.80 g/h,所采茶青完整率为94.78%,均为各品种中最高;单芽采茶机所采4个茶树品种的茶青完整率均高于90%,机采效率均是手采的3倍以上,表明单芽采茶机适合单芽茶青的采摘,且效率高,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意义。
    • 摘要: 问:不同茶树品种的根系长短不一样吗?答:不同茶树品种的根系分布存在差异。在相同土壤条件生长的不同品种的茶树,其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幅度有很大差异。在调查中发现,在同一质地的冲积土中的2年生茶树,福鼎大白茶根系深度比菜茶深16厘米。
    • 王加真; 刘义富; 肖尧; 周玲艳; 曾一霞; 宋世霞; 赵蛾; 秦中
    • 摘要: 研究不同光配比对一年生福鼎大白茶树幼苗叶片生理及主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LED光谱可调人工气候箱内,设置高红光占比光源L1(红光占比71.8%)、高蓝光占比光源L2(蓝光占比62.7%)、红蓝混合光源L3(红光占比43.1%、蓝光占比29%、绿光占比27.9%)和对照白光L0(绿光占比82.1%)四种光处理,在100μmol·m-2·s-1光子通量密度、12 h光周期条件下实施试验,采用氮平衡指数仪测定叶片生长指数,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各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茶树叶片叶绿素指数和氮平衡指数,与L0相比,L1处理显著提高茶树叶片氮平衡指数(P0.05).与L0相比,L3和L2处理下叶片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L3处理(红光、蓝光、绿光配比均衡)更有利于茶树叶片生长及氨基酸积累,能兼顾茶叶产量与品质,是适宜茶树栽培的LED光源.
    • 王芬; 木仁; 张雯; 马媛; 郭治友; 崔宝禄; 李静
    • 摘要: [目的]研究茶树的全长转录组测序,以期为解析控制茶叶质量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都匀地区福鼎大白茶叶、根和茎为材料,采用牛津大学的纳米孔技术(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ONT)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将茶树叶、根和茎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为了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随机抽取4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1)获得69379条全长转录本、93102个SSR、45852个ORF、6335个转录因子和2229个lncRNA;(2)获得叶与根、叶与茎以及茎与根的差异转录本,叶与根的差异转录本注释到GO、KEGG和KOG数据库分别有9646、2825和7349个,其中参与茶叶品质形成中茶叶滋味相关代谢途径的有各种氨基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苯丙素生物合成等,与香气相关的代谢途径有泛醌和其他萜烯醌生物合成等;qRT-PCR结果显示其表达量与转录组相一致.[结论]筛选到2个差异基因(ONT.24127.2和TEA003892.1)与谷氨酸合成酶有关,在根部合成茶氨酸后再运输到叶部,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研究结果为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打下良好基础,为后续良种选育和引种及开展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 摘要: 1973年,由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现更名为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牵头,无锡市农林水利局林特产科和无锡市大浮林果场协作,联合成立项目组,开展名茶创制,历时6年,成功开创无锡毫茶产品。无锡毫茶,特指采自江苏省无锡地区种植的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等芽毫特多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幼嫩芽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