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碟形弹簧

碟形弹簧

碟形弹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3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65531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6全国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学术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金属材料专委会第一届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弹簧学术会、第十三届全国弹簧失效分析讨论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弹簧专业研讨会等;碟形弹簧的相关文献由131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兴友、刘同胜、沈子建等。

碟形弹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5531 占比:99.44%

总计:65902篇

碟形弹簧—发文趋势图

碟形弹簧

-研究学者

  • 周兴友
  • 刘同胜
  • 沈子建
  • 朱龙标
  • 沈珊
  • 胡济全
  • 胡济福
  • 饶有坤
  • 黄年胜
  • 李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素铎; 常海林; 李雄彦; 梁栓柱
    • 摘要: 为解决传统隔震支座竖向抗拔能力较差,且不能对建筑结构进行竖向隔震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较优抗拔能力的三维隔震支座,并研究了该支座水平及竖向自由度的力学性能。首先将具有竖向隔震能力的碟簧组装置与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串联结合,然后在支座外部设计抗拔装置,共同组成抗拔型三维隔震支座。而后建立了三维隔震支座实用分析模型,并对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进行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之后对三维隔震支座转动自由度及承受上拔力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支座实用模型能有效模拟三个平动自由度的力学性能。当支座处于隔震状态时,抗拔装置还起到传导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提供的水平力作用。得到了转动自由度的刚度曲线及弯矩-转角曲线,其中弯矩-转角曲线近似为双线性模型;支座抗拔能力较强,在抗拔装置发挥作用之前,荷载-位移曲线会出现零刚度段;得到了抗拔装置发挥作用时的三维隔震支座的荷载-位移曲线,为隔震结构出现上拔力时的动力计算提供条件。
    • 朱丽华; 韩伟; 宁秋君; 刘海林
    • 摘要: 针对自复位节点钢绞线预应力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碟形弹簧自复位梁柱钢节点。介绍了该节点的构造,对该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ABAQUS建立了碟形弹簧自复位梁柱钢节点的有限元模型,根据理论分析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分析了弹簧预压力、摩擦系数、弹簧刚度和腹板摩擦装置的螺栓预紧力对该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碟形弹簧自复位梁柱钢节点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为旗帜形,具有较好的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弹簧预压力、摩擦系数和腹板摩擦装置的螺栓预紧力对节点开口弯矩、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的影响较大;弹簧刚度对自复位节点开口后刚度、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的影响较大。
    • 王成林; 于云
    • 摘要: SL1500机组偏航系统受风向变化影响,偏航系统启动停止动作频繁,此过程中易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异常振动造成机组元器件本身损坏加剧、连接件松动、故障高发,强烈噪声严重损坏机组周边人文环境,使得风电场环境评价审核受阻。本文介绍了SL1500机组偏航系统的组成构件,分析偏航系统振动及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结合风电场技改实际情况予以说明。
    • 朱亮; 周涛; 吴乙万; 白鸿柏; 汤宇
    • 摘要: 针对重型装备低频减振难题,基于正负刚度并联原理,设计一种由矩形弹簧和碟形弹簧相互并联的低频被动隔振系统。建立隔振系统的简化模型并构建其运动微分方程,运用谐波平衡法分析得到其力传递率,分析在简谐力激励下的稳态周期响应。利用MATLAB对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在扫频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进而搭建力传递率测试平台,验证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仿真与试验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该成果可为重型装备低频隔振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林国庆; 高嵩; 时黛
    • 摘要: 为避免液压柱塞式底盖机内的碟形弹簧在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低频振动现象,以碟簧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试验及振动力学理论进行碟簧静态特性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摩擦阻尼是促使碟簧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形成滞回区的主要因素;有预紧力的碟簧要比无预紧力的碟簧刚度要大,且预紧力越大碟簧刚度越大;复合组合型式受摩擦阻尼影响,其主振型变得复杂出现曲面振动,且同阶固有频率数值是其他组合型式中最大的;因此采用复合组合型式可以有效提高固有频率,避免低频共振现象发生,为碟簧组的使用及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 杨一航; 许福东
    • 摘要: 设计出一种水平井新型Φ90恒扭矩钻具,其对钻井扭矩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了使恒扭矩钻具可以更有效解决钻井过程中的卡滑问题,对恒扭矩钻具中的主要部件碟形弹簧进行优化设计。在常规设计的基础上以组合碟簧储能最大为目标函数,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其进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碟形弹簧储能增加,可以承受更大的转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钻头的失速,从而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
    • 时黛; 林国庆; 高嵩; 王海波
    • 摘要: 为保证液压顶紧器能够提供足够的密封力,以液压顶紧器中碟形弹簧(碟簧)为研究对象,依据GB/T 1972—2005标准中的碟簧尺寸规格确定A系列碟簧组在自由高度等方面优于B、C系列;利用试验得到A系列碟簧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发现碟簧在接近压平状态的80%时由于在载荷作用下截面发生弯曲其位移出现急剧增加现象,且具有正刚度;之后使用ANSYS软件对不同复合组合型式进行研究,获得碟簧组应力分布规律,碟簧组最大应力位于上表面内孔承受载荷作用处;最后对符合使用条件的不同组合型式进行应力线性化评定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当碟簧6片叠合为一组、5组对合时是不同组合型式中综合性能最佳的,可在3600 kN密封力下安全使用.
    • 钟志豪; 崔建昆; 吕嗣孝
    • 摘要: 针对机械臂关节锁紧,采用了球铰结构,使用碟形弹簧进行预紧,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合理的条件假设,对球铰结构中球碗球头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球碗、球盖对球头的锁紧力矩须大于小臂所受最大扭矩的要求,且为满足严苛的使用环境,对球碗、球盖、球头表面喷涂防滑涂料,最后计算出碟形弹簧需要施加的最小预紧力.
    • 夏极; 李全超
    • 摘要: [目的]为了控制船舶轴系纵向振动,提出采用碟簧式纵向减振器的设计思路,并开展动态特性研究.[方法]首先,对减振器的静刚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然后,研究静载荷、激振频率、碟簧组合形式等因素对减振器动刚度特性的影响;最后,将优选后的减振器方案应用于船舶轴系,分析减振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所选4片对合碟簧组合的减振器动静刚度比低,动刚度对静载荷、系统激振频率等因素的变化不敏感,为工程应用的较优方案;减振器的应用对轴系纵向振动控制效果明显.[结论]研究成果对船舶轴系碟簧式纵向减振器的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 郑伟静; 姚杰; 陈志光
    • 摘要: Si9507H型主蒸汽安全阀的功能与碟形弹簧密切相关,定期对其碟形弹簧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测及评价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类型主蒸汽安全阀的结构特征及技术要求,参考国内现有碟形弹簧的相关标准及规范,通过理论计算及实践试验,研究设计了碟形弹簧的检测工艺,实现了相关技术的自主化及国产化,为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