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接抗病毒药物

直接抗病毒药物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966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传染病信息、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等;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相关文献由579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来、谢青、颜学兵等。

直接抗病毒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9663 占比:99.92%

总计:259858篇

直接抗病毒药物—发文趋势图

直接抗病毒药物

-研究学者

  • 魏来
  • 谢青
  • 颜学兵
  • 成军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 卢捷
  • 史继静
  • 李元元
  • 段钟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浩辉; 李水凤; 冯倩嫦; 李凌华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抗病毒治疗前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单纯感染者HCV NS3/4A蛋白酶、NS5A抑制剂相关耐药位点进行检测,探讨上述患者天然耐药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246例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单纯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使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进行测序,比较已在中国获批准的NS3/4A蛋白酶、NS5A抑制剂相关耐药变异在两组患者的差异,纳入分析的药物包括阿舒瑞韦/达拉他韦(ASV/DCV,基因1b型),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基因1b型)和格卡瑞韦/哌仑他韦(GLE/PIB,泛基因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46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中,239例(97.2%)成功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包括102例HIV/HCV合并感染者和137例HCV单纯感染者。对ASV/DCV和EBR/GZR相关耐药变异分析结果提示:HCV 1b型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单纯感染者中存在Y56F、Q80K/L、S122N/R/T等ASV和GZR相关耐药变异,以及L31M、Y93H等DCV和EBR相关耐药变异;2例HIV/HCV合并感染者(均为Y56F+Y93H)和2例HCV单纯感染者(Q80L+L31M和Y56F+Y93H)对EBR/GZR双靶点同时存在耐药变异,两组患者各耐药变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泛基因型的GLE/PIB相关耐药变异分析结果提示,仅在HCV 3a型的患者中,存在3例PIB相关耐药变异,分别为HIV/HCV合并感染者中2例Y93H耐药变异和HCV单纯感染者中1例Y93H耐药变异(P=0.590),所有纳入分析的患者均不存在GLE/PIB双靶点耐药变异。结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单纯感染者的NS3/4A蛋白酶、NS5A抑制剂相关天然耐药变异无明显差异。
    • 刘金峰; 梁敏锋; 骆海飞
    • 摘要: 目的:了解基于索磷布韦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治疗中国成年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非1型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使用基于索磷布韦的DAAs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的40例非1型慢性HC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丙型肝炎后肝硬化7例,慢性丙型肝炎33例。检测患者基线、治疗2周或4周、疗程结束、随访12周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酸(HCVRNA)、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腹部彩超及肝脏弹性硬度值,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2周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下降,治疗4周、12周以及停药12周的AST、AL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2a、3a、3b、6a慢性丙型肝炎以及3a、3b、6a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学应答(SVR)12均为100.00%。结论:基于索磷布韦的DAAs方案治疗中国成年慢性HCV感染非1型患者疗效显著,治疗阶段无明显不良反应。
    • 柴晓哲; 朱霞峰; 骆成林; 王少峰
    •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泛基因型与特异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精准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75例,其中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泛基因型DAAs治疗,即19例接受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口袋,15例口服索磷布韦/达拉他韦;41例研究组接受特异基因型DAAs治疗,即23例口服艾尔巴韦/格拉瑞韦,18例口服奥比帕利/达塞布韦。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两组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在治疗12周末,研究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1.9±4.1)U/L和(32.5±4.1)U/L,与对照组[分别为(32.7±4.2)U/L和(31.9±3.7)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7.8%、97.6%、100.0%和100.0%,与对照组(分别为88.2%、94.1%、100.0%和100.0%)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患者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4.2%、100.0%、100.0%和100.0%,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6.7%、93.3%、100.0%和100.0%,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患者分别为91.3%、100.0%、100.0%和100.0%,奥比帕利/达塞布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8.9%、94.4%、100.0%和100.0%,四组所有病毒学应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对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应用的无论是泛基因型还是特异基因型DAAs方案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是否可以不区分感染病毒基因型选择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 胡春霞; 杨娇楠; 张丰晓; 胡敬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7月~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AA组69例,给予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和PR组69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治疗12 w,随访12 w。常规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CV RNA及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DAA治疗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35.2±6.2)U/L和(30.7±5.4)U/L,均显著低于PR治疗组【分别为(48.4±6.9)U/L和(45.4±6.1)U/L,均P<0.05】;DAA治疗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8.3%、95.7%和95.7%,均显著高于PR治疗组的65.2%、76.8%和76.8%(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PR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1.4)×10^(9)/L和(110.7±30.8)×10^(9)/L,均显著低于DAA治疗组【分别为(6.3±1.3)×10^(9)/L和(208.3±30.2)×10^(9)/L,P<0.05】;在治疗期间,DA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PR组的84.1%(P<0.001)。结论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率高,疗效好,而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 李擎; 李红梅; 雷小勇; 彭忠田
    • 摘要: 目的 了解衡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对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衡阳地区1 148例HCV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及分析,并对133例应用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定期进行血清病毒含量和生化指标检测,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结果 衡阳地区检测出4种HCV基因型(1、2、3、6)和7种基因亚型(1a、1b、2a、3a、3b、6a、6n),以1b型为主。在DAA治疗的HCV患者中,1b型和非1b型获得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8.78%和100.00%;生化学应答率均为100.00%。结论 衡阳地区HCV感染以1b型为主,且女性高于男性,年龄≥50岁患者高于年龄<50岁患者。DAA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HCV均能获得高持续病毒学应答,且疗效显著。
    • 史冬梅; 项晓刚; 赵刚德; 王晓琳
    • 摘要: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HC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对H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的115例HCV相关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未治疗组(UCHC)、治疗失败(TF)组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点及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DAA)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115例患者中,男72例(62.6%),女43例(37.4%);年龄36~84(62.6±7.1)岁。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或相关血制品占57.4%,其次吸毒占11.3%。基因型1型59.1%,基因2型14.8%,基因3型14.8%,基因6型5.2%,未测出6.1%。三组在发生HCC时的年龄、性别、输血史、基因1型、WBC计数、Hb、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VR组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比例、HBsAg阴性、抗HBc-IgG阳性患者比例、ALT、AST、AFP水平低于TF组和UC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VR组的PLT、Alb、eGFR水平高于TF组和UC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R组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18.9%,明显低于TF组(36.4%)和UCHC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SVR组患者疾病进展为10.3%,明显低于TF组(54.5%)和UCHC(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TF组和UCHC组肿瘤治疗9个月内完成DAA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分别为42.9%和20.0%,明显低于未使用DAA患者的75.0%和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VR组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6.9%,低于TF组(36.4%)和UCHC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为HCV相关HCC采取广泛、有效的DAA抗病毒治疗,以提高对HCC治疗效果、降低HCC的转移及恶化提供了依据。
    • 茅学彩
    •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对老年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病毒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各31例。A组予以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B组予以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对照组未接受治疗,比较三组治疗12周用药费用与治疗后各时间段丙肝抗体(HCV-RNA)转阴率。结果A组治疗12周用药费用低于B组(P<0.05);A、B组治疗2、4、12周后HCV-R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与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老年丙肝患者均具有良好的HCV-RNA转阴率,但后者性价比更高,更利于患者接受。
    • 孙力波; 鲁俊锋; 张海涛; 赵晓飞; 栗光明
    • 摘要: 目的 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us agent, DAA)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1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患者的DAA治疗临床数据,比较患者基线与治疗结束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病毒学水平以及无创纤维化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的差异。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时达到病毒学清除,12周、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DAA治疗后随访17~44个月,期间均未见病毒学复发。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终点时ALT、AST、TBIL、γ-谷氨酰转移酶以及无创纤维化评分APRI显著下降,WBC、HGB、PLT、CRE、肾小球滤过率和血糖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DAA治疗期间共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可自然缓解。结论 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DA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王丽群; 朱晨; 刘娟; 肖丽芳; 刘珍珍; 曾慧蕾; 吴慧; 郭雪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肝脏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抗病毒门诊就诊的60例HCV并HI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HAART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索磷布韦、利巴韦林联合HAART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DAA联合HAART治疗能改善HCV合并HIV感染患者肝脏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 谢雪梅; 邱荣仙; 何雄志; 黄晓刚; 邱志晨; 梁子昌; 汤明珠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进行抗病毒治疗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DAAs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丙肝R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肝功能[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丙肝RNA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Pc-Ⅲ、HA、Ⅳ-c、LN和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相当,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DAAs抗病毒治疗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利于改善肝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