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地模拟

盆地模拟

盆地模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1627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沉积学报、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盆地模拟的相关文献由754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元林、石广仁、肖丽华等。

盆地模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1627 占比:99.75%

总计:111905篇

盆地模拟—发文趋势图

盆地模拟

-研究学者

  • 孟元林
  • 石广仁
  • 肖丽华
  • 江兴歌
  • 郭秋麟
  • 何生
  • 张庆春
  • 米石云
  • 蒋有录
  • 叶加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鸽
    • 摘要: 烃源岩生烃特征的认识,是明确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分析油气成藏过程的基础。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对其生烃特征认识相对有限。通过选择研究区不同位置的、钻至烃源岩层的井,并根据钻录井资料,建立地质格架,合理设置地质参数,对研究区孔店组烃源岩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孔店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早,大规模生烃时间早,生烃高峰持续时间久,对于深部地层早期成藏具有积极意义。
    • 宋振响; 王保华; 魏祥峰; 马中良
    • 摘要: 资源评价除提供结果数据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有利区优选和勘探部署提供依据。针对传统页岩气资评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和最新盆地模拟技术,提出了采用“存滞系数”法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流程,并指出泥页岩生—排—滞留烃演化模式和页岩气“存滞系数”是两项最关键的参数。以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川东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新方法的应用过程,结果显示“存滞系数”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存滞系数”法既考虑到页岩气的动态演化过程,又考虑到晚期保存条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并能刻画页岩气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在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宋振响; 周卓明; 徐旭辉; 王保华; 李浩; 马中良; 陈斐然
    • 摘要: 资源潜力评价是油气勘探决策的基础,也是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石化开展新一轮资源评价工作的难点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十三五”中国石化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创新发展了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烃源岩完整的生—排—滞留烃演化模拟技术、常规—非常规一体化TSM盆地模拟技术、基于成熟度和压力系数的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技术和地质—经济—生态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在“十三五”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油气资源评价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为:(1)复杂地质条件和特殊类型油气藏的三维油气运聚模拟技术;(2)不同类型盆地区带划分及对应的区带资源量计算、劈分技术;(3)大数据智能平台下一体化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4)油气共伴生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 郑见超; 李斌; 袁倩; 戚明辉; 尹中山; 彭军; 黄毅; 张烨毓
    • 摘要: 塔里木盆地作为典型的海相含油气盆地经历多期构造改造,寒武系地层埋深大,勘探风险高。其中巴楚和塔北作为主要的控藏古隆起,勘探未能取得进一步突破。为此结合钻井、地震和测试分析等基础资料,运用盆地模拟技术,在大区域和广时域上动态恢复油气成藏过程,力求加深认识,指明勘探方向。研究认为:①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热演化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晚期4个关键时期,具有坳陷区连续型、斜坡区接力型以及周缘山前带快速型3种热演化模式。②研究区断裂型、输导层型和不整合型输导体系发育,具备油气运移的条件。③通过油气运聚过程研究,提出了反向汇聚型、扩散型和汇聚型3种油气运聚模式。其中巴楚地区东部发育反向汇聚型,西部发育扩散型。塔北地区发育汇聚型。④巴楚东部地区有利的勘探目标为海西晚期前形成并保存较好的构造圈闭,西部地区为现今未被破坏的构造圈闭。塔北地区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区位于沙雅隆起西部台地内区域。
    • 彭光荣; 杜晓东; 姜素华; 李三忠; 关雪婷; 魏董; 姜衍; 陆蕾蕾
    • 摘要: 近海盆地烃源岩评价是海上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期实现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但在海上探井井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地震资料难以客观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主要生烃层文昌组的生烃潜力,本文首先利用最新的四维层序地层模拟(Bandlands软件)技术,恢复了阳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期间的古地貌。古地貌恢复预测的古环境特征较好地揭示了文昌组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的对应关系,说明文昌组古地貌背景对烃源岩沉积发育的影响较大。结合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分析总结了该区文昌组沉积时的源-汇特征,表明该凹陷文昌组早期是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时期。再结合洼陷古地貌特征、烃源岩的发育程度(主要依据半深湖相的厚度和面积)、与油源断裂的沟通及浅部圈闭的匹配等将各洼陷烃源岩综合划分为优质烃源岩、较好烃源岩和一般烃源岩3个级别:恩平20洼、恩平21洼为优质烃源岩;恩平27洼为较好烃源岩;恩平19洼、阳江24洼等为一般烃源岩。在对烃源岩分布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已钻井烃源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将实验分析、地质分析与模拟结果相结合,分别对文昌组上段和文昌组下段两套烃源岩的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模拟了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模拟结果表明:恩平20、21洼和恩平27洼文昌组下段烃源岩生烃强度大于文昌组上段烃源岩生烃强度,说明文昌组下段烃源岩为生烃潜力最好的层段,且凹陷中东部的恩平20、21洼和南部的恩平27洼为生烃潜力最好的洼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这种基于古地貌和源-汇特征分析的烃源岩评价,对近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高键; 李慧莉; 何治亮; 李双建; 刘光祥; 袁玉松; 李英强; 李天义; 何生
    • 摘要: 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页岩气地层压力参数对于评价页岩含气性和产能具有重要的判识意义。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渝东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的形成与演化,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盆地模拟和甲烷体系状态方程等恢复了该区PY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中的压力演化和含气量演化过程,深化了对常压页岩气形成与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 P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脉体甲烷包裹体捕获古温压结合页岩埋藏史—热演化史重建揭示构造抬升至距今约124 Ma,页岩层压力介于74.1~88.5 MPa,对应压力系数为1.36~1.63,页岩处于中等超压状态;(2)构造抬升至距今约100 Ma,页岩层压力介于38.6~49.5 MPa,对应压力系数为0.93~1.18,页岩处于常压状态;(3)页岩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压力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145~100 Ma)、第二阶段(距今100~20 Ma)、第三阶段(距今20~0 Ma),页岩层压力和压力系数的下降主要受控于快速抬升导致页岩层温度降低和页岩气散失;(4)构造抬升过程中P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散失量约为最大埋深阶段总含气量的35.3%。结论认为:(1)页岩压力和含气量演化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提供重要信息;(2)燕山运动Ⅱ幕的差异改造可能是川东南超压和常压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
    • 梁志凯; 姜振学; 吴伟; 郭婕; 王孟; 刘冬冬; 聂舟; 薛子鑫
    • 摘要: 川南长宁地区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页岩裂缝内部发育大量流体包裹体,利用流体包裹体进行气藏古温压恢复可为不同构造单元页岩气藏压力演化、保存条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盆地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长宁地区双龙—罗场及天宫堂构造单元地质流体活动及古压力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长宁地区脉体富含大量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以及少量沥青包裹体;不同构造单元流体充注期次存在差异,双龙—罗场向斜为2期流体充注,天宫堂背斜发生3期充注;长宁地区成藏过程划分为低压缓慢抬升、高压快速埋藏、高压缓慢调整、超压持续深埋和晚期抬升改造5个阶段;晚期抬升改造的强烈程度直接关系着页岩气能否形成气藏;双龙—罗场向斜超压原因是液态烃裂解生气造成超压,后期改造过程中超压未被完全破坏。天宫堂地区在抬升过程中受到NW和NE向叠加的挤压应力,形成NE向通天断裂,超压条件被破坏。
    • 张坦; 齐育楷; 姚威; 赵永强; 郭景祥; 林会喜; 韩博; 杨红彩; 罗亮
    • 摘要: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分层数据解释,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埋深较大,具备发育本地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通过地球化学资料及盆地模拟分析技术,对该地区三叠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演化史进行模拟与分析,探讨烃源岩的成熟过程,厘定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进一步阐述其成藏意义。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烃源岩分布广泛,在新和地区具有“南浅北深”的整体特征,南部地区埋深普遍在6700 m左右,向北逐渐加深,最大埋深可达8000 m以上。库车坳陷南斜坡整体沉降幅度一致,经历了早期稳定埋藏、中期持续沉降、晚期快速埋藏的演化过程。在三叠纪,该套地层稳定沉积,埋深厚度较小;白垩纪—古近纪期间,主要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地层持续沉积;新近纪至今,库车坳陷南斜坡进入快速沉降阶段,埋深厚度最大。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北部地区成熟早,古近纪初期达到了生烃门限(R_(o)=0.5%);古近纪末期演化至成熟阶段(R_(o)=0.7%);新近纪中期埋藏演化至高成熟阶段(R_(o)=1.0%);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R_(o)=1.30%),以生气为主。南部地区成熟晚,新近纪初期才开始达到生烃门限;新近纪中期埋藏演化至成熟阶段(R_(o)=0.7%);现今处于成熟阶段(R_(o)=0.86%),以生油为主。库车坳陷南斜坡存在远源和近源两种输导体系,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具有“双源供烃”的特征。
    • 姜衍; 李三忠; 张向涛; 龙祖烈; 姜素华; 索艳慧; 刘泽; 汪刚; 陆蕾蕾; 王光增
    • 摘要: 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等资料,对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作者从盆地分析入手,明确了走滑拉分的成盆模式有利于烃源岩形成,并首次利用Badlands盆地模拟揭示了阳江凹陷古地貌及沉积发育特征,指出该区属于典型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的内源沉积;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其断裂体系,在井震结合进行烃源岩层位标定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在阳江凹陷文昌组中识别出深湖和半深湖相沉积,说明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文昌组,文昌组自下而上可为文三段、文二段和文一段;根据钻井资料揭示的烃源岩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烃源岩的地震相反射特征,然后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确定文昌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对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文昌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文一段烃源岩在16 Ma成熟,开始生油;文二段和文三段烃源岩在23 Ma成熟,开始生油,且文二段烃源岩为最好的生烃潜力层段.结合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恩平20洼为生烃潜力最好的洼陷,是未来勘探的重点.
    • 刘成林; 张禹; 杨晟颢; 李宗星; 田继先; 彭博; 马寅生; 杨元元; 孔骅
    • 摘要: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键参数的确定采用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等多种方法,利用油气运移聚集模拟和不同运聚单元资源量计算结果划分有利勘探区带,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评价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上石炭统发育有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等4类烃源岩,下石炭统发育泥岩和泥灰岩等2类烃源岩;上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克鲁克组多数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TOC含量分别为大于1.0%、6.0%~10.0%、大于60%、大于0.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少量的Ⅰ型,成熟度均已达到成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石炭系发育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并发育有多套盖层,生储盖组合类型有自生自储自盖式、下生上储上盖式和上生下储上盖式,石油地质条件总体较好;石炭系主要生烃时期为石炭纪晚期-三叠纪中期,生烃高峰时期为二叠纪中期-三叠纪中期;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的油气资源量达到3.83×108 t(油当量),石油资源量为1.63×108 t,天然气资源量为2 760.21×108 m3,油气主要分布于欧南凹陷和欧龙布鲁克凸起两个构造单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