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266674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相油气地质、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12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宁、付修根、向坤鹏等。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66740 占比:100.00%

总计:2666841篇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发文趋势图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学者

  • 于宁
  • 付修根
  • 向坤鹏
  • 周铁锁
  • 孔庆芬
  • 安亚运
  • 岑文攀
  • 张雷
  • 易成兴
  • 李小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越; 贾鹏飞; 黄志龙; 吴红烛; 金希; 刘国杰
    • 摘要: 凝灰岩致密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已受到高度关注,而烃源岩的质量对致密油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规律,本文在基本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样品的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质谱等分析测试,对马东地区卡拉岗组不同岩性烃源岩特征进行描述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凝灰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均具有一定生烃潜力,其中凝灰质泥岩生烃潜力大,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大于2%,以Ⅱ型有机质为主;卡拉岗组烃源岩埋藏深度较小,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5%~0.8%,总体上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纵向上各种岩性烃源岩与凝灰岩交错叠置,有利于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型油藏,对卡拉岗组致密凝灰岩油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袁东山; 董军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探区内梓潼凹陷陆相烃源岩的品质,有效指导该区陆相层系油气勘探部署工作,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须家河组三段至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烃源岩岩心及岩屑样品,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分析、岩石热解分析、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色谱分析鉴定、全岩显微组分鉴定与类型划分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分析了MY1井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特征、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有机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MY1井自流井组烃源岩基本为非烃源岩,须家河组须三段和须四段为较好—好烃源岩,须五段为一般—较好烃源岩;(2)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沉积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咸水还原沉积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洗及生物降解作用。
    • 袁东山; 董军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探区内梓潼凹陷陆相烃源岩的品质,有效指导该区陆相层系油气勘探部署工作,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须家河组三段至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烃源岩岩心及岩屑样品,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分析、岩石热解分析、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色谱分析鉴定、全岩显微组分鉴定与类型划分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分析了MY1井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特征、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有机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MY1井自流井组烃源岩基本为非烃源岩,须家河组须三段和须四段为较好—好烃源岩,须五段为一般—较好烃源岩;②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沉积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咸水还原沉积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洗及生物降解作用.
    • 肖睿; 张帅; 祝有海; 王平康; 庞守吉
    • 摘要: 针对QK-3井取得的曲色组泥页岩、油页岩以及液态油苗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曲色组烃源岩与液态油苗的亲缘性.研究表明:QK-3井曲色组泥岩及油页岩达一般—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多为Ⅰ及Ⅱ1型,处于成熟阶段;油页岩、油苗样品生物标志物对比表明,二者形成环境及成熟度特征较为接近,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在曲色组中发现的油苗与该组烃源岩有着较好的亲缘关系,油苗源于曲色组油页岩等烃源岩.综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曲色组分布范围与沉积厚度认为,下侏罗统曲色组泥质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属于较好级别,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 李敏刚; 张雷; 张号
    • 摘要: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鄂西南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利用钻井及地层剖面资料,系统分析走马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TOC)为0.82% ~11.23%,牛蹄塘组一段、二段TOC平均值分别为6.12%、1.84%;牛蹄塘组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有机质成熟度(Ro)为3.33% ~3.57%,平均值为3.40%,处于过成熟阶段.牛蹄塘组TOC从下至上呈现从高—略低—高—低的变化,表明沉积水体由深变浅,指示牛蹄塘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缺氧硫化环境,牛蹄塘组二段形成于逐渐富氧的水体环境.本地区烃源岩物质基础好,但热演化程度过高,导致生烃能力下降;且牛蹄塘组与下伏灯影组连通,导致封闭性不好;多种因素致使本区鹤地3井牛蹄塘组未发现明显气显.本地区探索页岩气藏的关键是寻找热演化相对较低(Ro<3.5%)和构造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
    • 刘传联; 陈莹; 龚瑞雪; 孙瑞; 马瑞罡; 张功成
    • 摘要: 以南海综合大洋钻探(IODP)368航次U1501站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样品为研究材料,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古生物学分析结果,探讨了其作为海相烃源岩的潜力.研究发现: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样品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多数样品有机碳含量小于0.5%,个别样品有机碳含量介于0.5%和1.0%之间;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有少量Ⅰ型;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和镜质组为主,腐泥组含量普遍高于60%;正构烷烃分布以C21以下为主,C25以上含量低;Pr/Ph值均小于0.4;甾烷系列化合物以C27为主,C29含量低,但可见明显4-甲基C30甾烷(或甲藻甾烷);五环三萜烷中藿烷系列化合物比较发育,伽马蜡烷和奥利烷含量低.从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综合分析结果看,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样品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海洋水生生物和藻类,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相对较少,由此推测南海北部深水区始新统—渐新统具有海源海相烃源岩发育的可能性.
    • 李小林; 王祥; 黄文芳; 王来军; 岑文攀
    • 摘要: 文章分析了桂中坳陷东部来宾地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以下简称中泥盆统东岗岭组)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饱和烃色谱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国内外不同地区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中泥盆统东岗岭组泥页岩具有一定的生气基础和勘探潜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中泥盆统东岗岭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发现中泥盆统东岗岭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属于陆棚斜坡相缺氧还原的咸水环境,有机质来源多样,既有陆源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类型为I-II1型.
    • 贺永忠; 向坤鹏; 安亚运; 易成兴; 杨忠琴; 于宁
    • 摘要: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200 m;有机碳(TOC)含量1.0% ~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82% ~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孔隙度为2.03% ~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 贺永忠; 向坤鹏; 安亚运; 易成兴; 杨忠琴; 于宁
    • 摘要: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200 m;有机碳(TOC)含量1.0%~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82%~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孔隙度为2.03%~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