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均质性

非均质性

非均质性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96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3篇、会议论文152篇、专利文献131008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非均质性的相关文献由547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承焰、孙卫、张辉等。

非均质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3 占比:1.25%

会议论文>

论文:15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31008 占比:98.63%

总计:132823篇

非均质性—发文趋势图

非均质性

-研究学者

  • 林承焰
  • 孙卫
  • 张辉
  • 张春生
  • 王伟
  • 赵迪斐
  • 杨少春
  • 王勇
  • 金强
  • 刘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迪斐; 郭英海; 朱炎铭; 赵圣贤; 陈振宏; 焦伟伟; 张志平; 华柑霖; 曾秋楠; 张海杰
    • 摘要: 深层页岩是我国页岩气资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目标,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深层页岩储层埋深大,地层环境相对极端,高温高压和储层特征的差异导致了压裂开发效果受限,成本显著增加,容错率低,深层页岩的精细评价与精准选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深层页岩宏观均质性增强,但小尺度微观非均质性增强。储层物质组分、孔隙特征、物性和岩石结构等与中浅层页岩差异显著。具有优质物性与含气性的储层受控因素不同,闭合应力较高,流体流动性受限因素多,导致过去常用的储层评价指标、评价参数以及评价方法适用性变差。深层页岩经历了较强的成岩演化改造,在深层页岩地质条件下,具有过量石英来源的过量硅层段可以形成脆性矿物骨架,有效地保护孔隙。孔隙保护机制以及与富有机质层段的叠合是判断优质页岩储层的重要依据。对深层页岩储层开展精准评价预测,需要更新对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影响因素的认识,增强评价参数指标建设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动态性,将沉积构造、孔隙保护机制、多因素耦合和非均质性等纳入评价参数体系。针对深层页岩储层评价与开发中在精准选层与预测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该文结合勘探开发与地质工作经验,在评述发展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与建议,为相关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 范继武; 许珍萍; 刘莉莉; 张娟
    • 摘要: 为确定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分段压裂后各压裂段的产气能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产气剖面及其储集层非均质性、水平井渗流特征、多段压裂改造工艺、生产压差等因素影响,认为储集层物性和有效砂体发育程度是影响产气能力的主控因素,其作用大于理想模型中水平井跟部和趾端的渗流优势项作用;生产压差的增大,加剧了强非均质储集层各压裂段产气量的差异;分段压裂改造后,段内裂缝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同一压裂段不同射孔簇的产气能力不同。因此,提出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射孔段优选、水平段差异化改造和段内暂堵裂缝均匀扩展的技术对策,以提高致密气藏的开发效果。
    • 王川; 董田; 蒋恕; 张钰莹; 杨柳青; 梁兴; 王高成
    • 摘要: 中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在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影响着页岩储层含气性以及后期的可压裂性。本研究综合测井曲线、钻井岩心、薄片观察、有机碳测试、X衍射矿物测试以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在建立研究区页岩等时地层层序格架的基础上,剖析该套页岩在有机质丰度、矿物组分、页岩岩相等方面的非均质性特征,结合恢复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揭示控制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其中五峰组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1)和高位体系域(HST),龙马溪组一段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2)和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海侵期页岩硅质含量高,黏土含量较低,有机碳含量高,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硅质页岩相;早期高位域期,页岩发育粉砂质条带和透镜状层理,黏土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较低,主要发育含硅黏土质页岩相。古气候指标(CIA、Rb/Sr)、古生产力指标(Cu/Al、P/Al)、氧化还原条件指标(Mo_(EF)、U_(EF))以及陆源输入(Ti)指标在垂向上的变化表明研究区在海侵期具有较高古生产力,缺氧的沉积环境、低陆源输入以及相对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而高位体系域期,研究区表现为古生产力较低、弱还原-氧化的沉积环境、高陆源输入以及相对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火山活动、底流作用、古气候、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以及陆源输入是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一段页岩纵向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最后通过与上扬子地区页岩层段参数对比,发现研究区主要具有埋藏深度较深、富机质页岩层段明显偏薄、含气量偏低,脆性矿物含量偏多等特征。
    • 胡素云; 白斌; 陶士振; 卞从胜; 张天舒; 陈燕燕; 梁晓伟; 王岚; 朱如凯; 贾进华; 潘哲君; 李思洋; 刘羽汐
    • 摘要: 基于页岩油基本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源储条件的非均质性与差异化富集特征。研究认为:①相比北美页岩油大面积分布的较为均质的源储等有利条件,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总体上差异明显,陆相多旋回构造演化形成了多期多类型湖盆,不仅为陆相页岩油规模发育提供场所,也形成了规模优质源岩、多类型储集体以及复杂多样的源储组合,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质特征;②不同沉积水体环境的差异导致源岩岩性、岩相和有机母质类型的非均质性,物源供应和沉积相带的差异形成泥质岩、过渡岩性、致密粉砂岩等多样的储集体以及复杂的源储组合类型;③源岩的非均质性控制了生排烃的差异化、储集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储集性能的差异化和源储匹配的复杂性,最终决定了富集规律的不同,优质源岩生排烃差异能力影响页岩油富集程度,淡水烃源岩TOC值大于2.5%、咸化烃源岩TOC值为2%~10%时,滞留烃量高,相对有利;④高丰度有机质泥页岩是源内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液态烃除在页岩内滞留外,沿纹层、成岩缝、砂质薄层等多种运移路径运聚富集在源内泥质粉砂纹层、粉砂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等低有机质丰度页岩层系,呈现出富集规律的差异化特征。
    • 胡东风; 任岚; 李真祥; 赵金洲; 林然; 蒋廷学
    • 摘要: 深层超深层页岩气井压裂时,受深部地层应力非均质性和“密簇”布缝的联合影响,多簇压裂中的水力裂缝难以同步起裂扩展,同时缝间强干扰作用加剧了裂缝非均衡延伸程度,矿场实践证实缝口暂堵压裂工艺可以有效调控多簇裂缝非均衡延伸,而构建深层超深层页岩气水平井缝口暂堵压裂裂缝调控模拟方法,可提高暂堵工艺实施效果。为此,基于岩石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和裂缝扩展理论、水平井分簇压裂中流量分配方程和暂堵球封堵方程,建立了深层超深层页岩气缝口暂堵压裂的裂缝扩展模型及调控模拟方法,并以中石化川东南丁山—东溪构造深层页岩气井为例,模拟了暂堵压裂中暂堵球数量、暂堵次数和时机对暂堵调控的影响,分析了暂堵球对裂缝扩展形态和SRV展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缝口暂堵可以显著促进多簇裂缝均衡延伸,模拟证实暂堵球数量、暂堵次数和暂堵时机对裂缝调控具有重要作用;②随暂堵球数量增多,缝网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暂堵球数量;③当暂堵次数较多,可提高暂堵转向工艺容错率,但需要适量增多暂堵球数量;④当暂堵时机适当时,各簇裂缝均衡扩展,缝网体积达到最大值。结论认为,该暂堵裂缝调控模拟方法对完善暂堵压裂优化设计、提高矿场工艺实施水平,有效开发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具有重要意义。
    • 张妍煜; 赵迪斐; 郭英海; 魏源; 康维旗; 焦伟伟; 张治波
    • 摘要: 深层页岩储层勘探开发高度依赖对页岩储层精细特征的认知,对小尺度沉积构造的精细解析可以为深层页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该研究以川南渝西地区大足区块五峰组页岩代表性钻孔的深层储层样本为例,通过手标本研究、岩石薄片观察、显微成像分析及地球化学测井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页岩储层小尺度沉积构造开展了系统分类研究和精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五峰组宏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但微观非均质性极强,可以从岩相角度将常见小尺度沉积构造划分为10个类型,其中包含4类粉砂质泥质纹层沉积构造、3类富硅质沉积构造以及3类组合类型沉积构造;五峰组页岩可以划分出多个精细小层,具有不同的石英等矿物来源以及沉积构造特征,反映了沉积条件的差异。在实际应用方面,对小尺度沉积构造的精细解析与认知可以为深层页岩优选提供一项关键指标。以上成果认识,对深层页岩精细选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孙挺; 史海东; 郑建军; 钟小刚; Watheq J; Al-Mudhafar
    • 摘要: 为明确CO_(2)在页岩储层纳米孔隙中的流动机理及其对沥青质沉淀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过滤容器和复合纳米滤膜,进行纳米滤膜过滤实验,模拟了单(多)层岩石切片作用下的CO_(2)驱替过程,开展储层参数和注入参数对CO_(2)驱替效果及沥青质沉淀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会引发沥青质沉淀,导致剩余油中的沥青质含量远大于产出油中的沥青质含量;产出油中沥青质含量随CO_(2)注入压力和滤膜孔径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闷井时间、滤膜厚度和非均质性的增加而降低;剩余油中的沥青质含量变化则与产出油沥青质含量相反;储层参数和注入参数对沥青质沉淀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滤膜厚度(40.63%)、注入压力(20.74%)、非均质性(16.84%)、温度(10.86%)、滤膜孔径(7.37%)、闷井时间(3.56%)。研究成果可为CO_(2)驱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段文刚; 吝文; 田继军; 马静辉; 杜猛; 罗锦昌
    • 摘要: 四川盆地南缘罗布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有可能成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表征研究区页岩非均质性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根据岩矿、地化、测井资料以及CO_(2)和N_(2)吸附实验,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亚段各小层开展了页岩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小层的总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和孔隙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页岩孔隙分形维数为2.7110~2.7948,平均为2.7470,其中五峰组和龙一;小层的分形维数较高,龙一;小层的分形维数最低;有机碳和生物成因石英对页岩微孔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孔隙数量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
    • 张国辉
    • 摘要: 在对某低渗油田亲水储层YH和亲油储层BB两个区块共12块岩芯进行了不稳定注水室内实验后,实验结果显示,不稳定注水可以提高低渗储层水驱采收率,对于非均质性比较强的亲水储层效果更好,由连续注水转周期注水的时机越早提高采收率越多,最终驱油效率也越大。
    • 刘伟吉; 王燕飞; 郭天阳; 罗云旭; 祝效华
    • 摘要: 深部难钻地层岩石硬度大、可钻性差等问题是制约深层非均质硬地层钻井提速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其切削破碎机理对于提高钻进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离散元PFC2D—GBM (Particle Flow Code 2D—grain-based model)来模拟硬脆性的非均质花岗岩,研究了不同液柱压力、晶粒尺寸、晶粒随机分布特性、钻齿倾角、切削深度和速度等条件下的单齿切削破碎花岗岩机理。研究发现:晶间剪切裂纹和晶内拉伸裂纹是切削过程中花岗岩产生的两种主要裂纹类型;切削力随着切削行程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切削力大小急剧增大和降低,并且随着液柱压力、切削深度和切削齿倾角的增大表现得更加明显;液柱压力、晶粒尺寸和晶粒的随机分布特性对切屑形态有很大影响,相比之下,与上述三个因素相比,切削深度、刀具前角和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花岗岩切削破碎机理有重要意义,可为改进破岩钻头的设计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