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龙马溪组

龙马溪组

龙马溪组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7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8379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学前缘、海相油气地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2年天然气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龙马溪组的相关文献由181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大忠、赵迪斐、郭英海等。

龙马溪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6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379 占比:99.52%

总计:118955篇

龙马溪组—发文趋势图

龙马溪组

-研究学者

  • 董大忠
  • 赵迪斐
  • 郭英海
  • 余谦
  • 朱炎铭
  • 杜伟
  • 牟传龙
  • 王玉满
  • 赵圣贤
  • 张金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冠霖; 郭英海; 赵迪斐
    • 摘要: 渝西地区是重要的深层页岩气潜力区。该文以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测试、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实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储层特征、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建立FHH分形模型,综合讨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矿物组分脆性矿物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TOC平均值为2.84%,达到过成熟阶段;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及生物化石孔隙、溶蚀孔隙、粒间孔、晶间孔以及微裂缝。纳米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储集空间,孔隙的孔径集中于40 nm以下。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值为2.76~2.85,表明孔隙结构相对复杂,具有非均质性,部分样品表现为双重分形特征。将纳米孔划分为渗透孔隙和吸附孔隙,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负相关性,平均孔径越小,孔隙体积越小,分形维数越接近于3。
    • 潘妮; 赵迪斐; 魏源; 焦伟伟; 魏华
    • 摘要: 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迅速向深层页岩拓展,明确深层页岩储层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对精准选层、施工、降低开发成本意义重大。该文采用显微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Z2井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矿物组分展开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矿物组分类型整体较为稳定,不同层段的矿物含量和矿物赋存状态均存在显著的非均质性,矿物类型、微观分布、组合、接触关系及其与页岩小尺度沉积构造的匹配是深层页岩储层评价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富笔石水平层理沉积构造—石英等脆性矿物构成骨架-骨架矿物间以直接接触关系为主的层段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构成脆性骨架网络+高有机质含量的优质储层,是深层页岩勘探精准选层的重要依据。
    • 王濡岳; 胡宗全; 龙胜祥; 杜伟; 吴靖; 邬忠虎; 聂海宽; 王鹏威; 孙川翔; 赵建华
    • 摘要: 依据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含气性等特征,系统分析并探讨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演化机制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提出“生物硅钙控格架、协同演化促生孔、压力演化控保存”的页岩储层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相、有机孔载体类型及其赋存方式对有机孔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硅质页岩大尺度有机质充填粒间孔(3~5μm)发育程度高,最利于有机质大孔发育;粘土质页岩受TOC含量和有机质-粘土复合体结构影响,有机孔的孔径分布范围广、平均孔径大,但有机孔总量较小。②同生-早成岩阶段早期形成的生物石英、微生物白云石和黄铁矿等构成的刚性支撑格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中成岩阶段早期,有机酸的产生和消耗、不稳定矿物溶蚀/蚀变、粘土矿物转化和干酪根生油具有同步性,为生油期液态烃的充注与滞留提供了有利空间。中成岩晚期—晚成岩阶段,干酪根和滞留烃裂解生气、成孔和增压促进了有机孔与微裂缝的发育。③超压对压实作用的缓解利于有机孔形态与页岩物性的保持,对高应力敏感性粘土质页岩物性的保持影响显著,对底部高脆性矿物页岩段影响较低。盆内至盆缘构造的改造与泄压强度逐渐增大,底部硅质页岩物性变化不显著,上部粘土质页岩物性降低显著,封盖作用增强。
    • 王俊轲; 王斌; 周纯润; 马佳明
    • 摘要: 随着中国石化在涪陵地区页岩气开采取得重大突破,页岩被视为重要油气储层,本文针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开展研究,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判明目标储层页岩的孔隙渗透性特征、岩石样品的油水饱和度和其他物理特性,为页岩储存的核磁共振研究提供基础。
    • 王红岩; 董大忠; 施振生; 邱振; 卢斌; 邵男; 孙莎莎; 张素荣
    • 摘要: 综合应用笔石带标定、全大薄片照相、常规薄片光学显微镜观察、TOC(总有机碳含量)测试、X-衍射全岩组分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长宁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物质组成及分布、层理特征、物性及岩石相。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主要为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和混合页岩,石英、碳酸钙和黏土矿物平均值分别为42.5%、37.4%和14.9%,含有少量斜长石(平均2.5%)、黄铁矿(平均2.7%)和有机质(平均值5.6%)。黑色页岩发育泥纹层和粉砂纹层,2类纹层可构成递变型水平层理、均质层理、条带状粉砂型水平层理、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和砂泥薄互层型水平层理5类层理类型。五峰组发育递变层水平层理和均质层理,龙马溪组发育条带状粉砂型水平层理、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和砂泥薄互层型水平层理。综合页岩矿物组成和层理类型,共划分出11类岩石相类型。长宁双河剖面“甜点”段分布于LM1段,发育条带状粉砂型水平层理页岩岩石相。“甜点”段具有高TOC含量和高硅质含量、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及高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比值、高有机质孔含量等特征。
    • 熊亮; 董晓霞; 赵勇; 魏力民; 王同; 王岩
    • 摘要: 近年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全面展开,但复杂构造带领域攻坚还在探索,开展四川盆地内高陡构造带华蓥山地区三百梯剖面的系统研究,可为复杂构造带页岩气的勘探突破提供思路。通过开展剖面岩性、古生物、矿物成分、地化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等多方面研究,并与邻区钻井进行对比后认为:(1)华蓥山剖面出露良好,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地层完整连续,五峰组分为2段,龙马溪组(未见顶)分为3段,WF2-LM9笔石带发育齐全。由下至上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过渡,生物硅质环境遭受破坏,陆源碎屑含量增加,有机质丰度呈下降趋势。五峰组—龙一段有机质较为富集,脆性矿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以有机孔为主,无机孔、微裂缝发育,孔隙结构以墨水瓶孔为主,少量狭缝形孔。(2)在赫南特期—鲁丹期,川南地区华蓥山三百梯剖面尽管仍位于深水陆棚相带,但局部发育水下高地微古地貌,由于底流作用、可容纳空间等因素影响,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厚度较薄,微古地貌对于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为下一步龙马溪组选区评价提供思路。(3)五峰组—龙一段优质页岩储层形成主要受控于火山作用、物源供给、还原环境的共同作用。
    • 段文刚; 吝文; 田继军; 马静辉; 杜猛; 罗锦昌
    • 摘要: 四川盆地南缘罗布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有可能成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表征研究区页岩非均质性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根据岩矿、地化、测井资料以及CO_(2)和N_(2)吸附实验,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亚段各小层开展了页岩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小层的总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和孔隙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页岩孔隙分形维数为2.7110~2.7948,平均为2.7470,其中五峰组和龙一;小层的分形维数较高,龙一;小层的分形维数最低;有机碳和生物成因石英对页岩微孔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孔隙数量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
    • 王滢; 何嘉; 寇一龙; 周昊
    • 摘要: 在长宁地区龙马溪组相继钻遇低电阻率井,这些井含气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低电阻率页岩储层特征、地震、构造及断层期次、测井、岩心实验等,对长宁地区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宁地区低电阻率页岩储层产气特征为电阻率大于5Ω·m,全烃含量大于2%,孔隙度大于4.2%,含气量大于2.0 m^(3)/t,含气饱和度大于60%。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与断层有关,断层挤压破坏了储层含气性,表征为电阻率相对较低,断层下盘对电阻率的影响大于上盘,断层下盘页岩储层易出现低电阻率,断层上盘电阻率正常。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与断层形成的期次有关,建武向斜所有低电阻率井均受加里东期形成的断层影响,下盘井部分天然气运移至上盘,地层水进入断层产生的裂缝中,水在近距离向构造低部位聚集,造成构造低部位的开发井呈低电阻特征,产量受损,而上盘天然气富集,高产井众多。天宫堂背斜、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以西所有低电阻率井均受喜马拉雅中晚期形成的北东向的断层影响。长宁地区部分井存在低电阻率原因是断层附近的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增高引起电阻率的降低。
    • 冯动军; 李王鹏
    • 摘要: 四川盆地东缘是我国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内部和盆缘带构造差异明显。盆地内部构造稳定且断裂欠发育,页岩气藏含气量高。研究区盆缘带初始页岩地质条件优越,但后期构造作用明显,断裂发育,目的层及上覆盖层经历抬升剥蚀,页岩气藏遭受不同程度的构造改造。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构造解释、断裂解析、平衡剖面恢复等工作,明确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断裂特征、构造演化过程等,探讨盆缘带构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的控制作用。盆缘带中遭受后期构造改造作用相对较小,未被断裂切穿的向斜部位可作为今后勘探部署的重点考虑目标。
    • 张震; 万秀梅; 吴鹏程; 李郑涛; 文莉
    • 摘要: 川南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在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严重,井下遇阻现象频发,增加了施工成本与后期作业难度。为此,开展井下岩心水理化及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结合实验结果综合分析龙马溪组地层动、静态井壁失稳原因,并制订井壁稳定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地层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岩性整体致密,力学强度高;垮塌井段内小层交替变化频繁,小层交界面处岩石层理缝较为发育,导致岩石孔渗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各向异性明显,尤其是斜井段井壁稳定性受层理缝力学弱面效应影响较大;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差加剧了钻井液沿层理缝的渗流行为,形成的压力穿透效应导致有效应力增大,降低了钻井液对井壁的有效支撑作用,进一步诱发井壁发生垮塌;对于层理缝发育的地层,需进一步加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优化井眼轨迹,加强井底岩屑的冲洗携带。研究成果对深层页岩安全钻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