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散文

中国散文

中国散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5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806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散文百家、美文:上半月、创作评谭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中国散文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古耜、何春华、王兆胜等。

中国散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6 占比:16.5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806 占比:83.41%

总计:3364篇

中国散文—发文趋势图

中国散文

-研究学者

  • 古耜
  • 何春华
  • 王兆胜
  • 陈剑晖
  • 余秋雨
  • 周伦佑
  • 曾绍义
  • 李孝华
  • 林非
  • 王剑冰

中国散文

-相关期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军
    • 摘要: 中国散文现代转型,这是一个内含要素丰富而复杂的课题.促成中国散文由古代,近代型态进化为现代型态的因素很多,它是由历史多边形成的合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在诸多的因素中,媒体的因素是一个更具有直接意义的要素.本文主要是针对此方面展开分析.
    • 高善媛
    • 摘要: 抒情散文的克制与含蓄,是作家在创作经验成熟、完整之后的自觉思考和追求。与直白的抒情相比,它更深刻、更透 彻、更全面、更持久。在现有的基础上,欣赏抒情含蓄之美,尝试运用克制含蓄的艺术来表达情感,使写作能力和水平在现有基 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 曹锦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在三维转换视角下,通过对比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三)》原文本和译文本,探讨译者在翻译散文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以为翻译中国散文提供借鉴,同时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 陈剑晖
    • 摘要: 散文的风骨,有形也无形;或者说,它是一种看似有形,但实却无形的一种状态。所谓有形,是散文基本的外在展示,而散文的那种让人看不见的无形风神气力,是散文的骨相呈现,是神韵内敛的气场所在。散文的气度,也是一个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术语,它主要指散文创作主体的气质,气魄、气格、风神、风姿、情态和胸怀。风骨与气度是中国古代艺术两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但以往较少应用于散文。当下的散文,普遍缺失刚正劲健的风骨与雍容自信,气象万千的气度。因此,重申散文的风骨,对于提振当前的散文创作,救治甜腻之风和软骨之病适逢其时。
    • 王兆胜
    • 摘要: 2019年是个特殊年份,它既承前启后,又是重要的节点和界碑.这就决定其散文创作在积淀中有所深化和创新.第一,历史文化散文得以延展,其主要表现为冷静观察、深度透视和审美表达上;第二,现实主义散文大幅扩容,除了纪念澳门回归,关注时代和现实、积极进取的作品大量增多;第三,情感向纵深地带开掘,这在知音之感、亲情、婚恋等方面的描写较有代表性;第四,物我两忘的艺术表达,物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从物性角度进行反思的作品引人注目.当然,2019年散文仍面临经典化的困局,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突破的重要维度.
    • 摘要: 市文联召开文德芳纪实作品《现代人心灵影像》首发座谈会。2018年12月1日上午,市作家协会组织召开了文德芳纪实作品《现代人心灵影像》首发座谈会。座谈会上,文德芳介绍了《现代人心灵影像》的创作过程。会上,作协会员积极发言,表达了对于《现代人心灵影像》的肯定,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市文联和市工商联、市侨联联合举办''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2018年12月4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
    • 摘要: 2019年4月11日至14日,''中国·睢宁乡村振兴''全国作家笔会暨2018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颁奖会在江苏睢宁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阿成、高有鹏、龚曙光、蒋建伟、张映勤等作家参加了这次活动。会上揭晓了''2018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获奖作品:陕西作家冯积岐的散文《在省作协干临时工的那七年》.
    • 陈剑晖
    • 摘要: 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先生多年前提出中国文学注定要以抒情为主导,抒情精神是中国的一个文学传统。此观点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散文抒情传统的梳理考察,对陈世骧的观点作出了回应。在追溯中国散文抒情传统流变的基础上,文章归纳出'离—归'情感模式、'乐—忧'情感模式、'喜—悲'情感模式三种抒情形态。从抒情立场和内容上说,西方抒情文学倾向于个性解放,向往理想世界,强调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的宣泄;中国的抒情散文更看重个人的感情表达与社会性的统一。就抒情的方式和手法而言,西方抒情文学更多的是采用直抒胸臆、以景喻情的写法;中国的抒情散文也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采用曲折含蓄、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中国散文不但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骨、气度与神韵,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基因和情感密码。它是中国一笔巨大的文学遗产,也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可靠保证。
    • 秦兆基
    • 摘要: 中国散文诗走过自己的百年,经过几代散文诗人努力,诗苑中终于呈现出一派瑰丽的景象,奇花异卉,茂林芳草。回顾中国散文诗百年发展历程,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将有助于散文诗诗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繁荣,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新篇章的书写。悄然萌生在诗性的土地上散文诗与新诗,几乎同时降生在华夏古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