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3520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生态学报、浙江林业、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晓华、杨秀春、余春雪等。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3520 占比:99.97%

总计:303612篇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发文趋势图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研究学者

  • 朱晓华
  • 杨秀春
  • 余春雪
  • 李祚泳
  • 杨芳
  • 谢志仁
  • 丁武泉
  • 刘洪
  • 周先传
  • 周广胜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金桐; 姚玉增; 付建飞; 杨富强; 胡思汉
    • 摘要: 辽宁海城-大石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菱镁矿基地,露天开采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矿山、保护地区生态,本文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选取1984年、1990年、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四个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化。结果表明,1984—2016年间RSEI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通过RSEI值的分级结果可以看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质量良的区域面积最大。结合RSEI值的分级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规模扩大,林地及耕地被侵占或林地被改造为耕地;二是菱镁矿的露天开采及排土场影响了矿区环境。后期生态环境改善则是因为矿区复垦、植树造林,提高了林地面积,改善了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该研究可为露天采矿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韩超; 潘勇
    •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奉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情况,以及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期望能为改善上海市奉贤区全区的环境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 冉茂莹; 王卫红; 王雪丽; 刘晨阳; 朱鹏飞
    • 摘要: 金川镍矿经过60余年的开发建设,在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提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受到了高度关注,因此有必要开展金川镍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Landsat 5和Landsat 8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评估2000-2020年间金川镍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个因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矿区生态环境呈转好趋势,RSEI均值从0.366增至0.596;2020年相较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面积减小了22.8个百分点,质量优良的面积增加了2.4个百分点;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热度、绿度和干度等因子均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热度因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第五泾渭; 梅家龙; 余翰名; 张玥; 张有贤
    • 摘要: 基于2001—2018年永登县5幅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盐度、沙度指数耦合构建半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SA-RSEI),并应用SA-RSEI指数对永登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2001—2018年间永登县生态环境质量由较差提升至一般,生态环境等级优良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逐渐上升,较差和差等级面积占比逐渐下降;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可知,GDVI和WET为正向指标,DI和SI为负向指标;通过LISA聚类图发现空间分布是聚集的,而不是随机的;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奖俊埠林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黄土丘陵区。
    • 吴思楷; 李满根; 陈念楠; 黄振兴; 刘颖
    • 摘要: 为了了解广昌县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广昌县1997―2021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受人为改造作用明显;各年限广昌县RSEI均值分别为0.5826、0.5717、0.5867、0.5591、0.6182,总体生态环境呈现退化、改善、退化再改善的趋势;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内环境质量一般和良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较差的面积占比较小,优和差的面积几乎不占比;从时空变化情况上看,1997―2010年广昌县总体生态环境相对稳定,2010―2016年有大面积的退化,但2016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立至今,县内35.18%的区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近年来政府采取的手段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 游琴
    • 摘要: 通过构建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评价模型串联华蓥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区域问题评估—综合规划实施—整体质量提升”三大环节,建立“以现状评估摸清区域问题,以工程实施统筹解决问题,以效益评价展现工程成效”一条主线,达到系统评价、系统实施、系统提升华蓥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要区域的识别提供可借鉴的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思路和路径。
    • 崔仁泽; 宋川; 王宜新; 王浩程; 王琳
    • 摘要: 针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各类生态环境,要达到合理、精确地对其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评价模型的选取。文章在对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单独评价方法进行了利弊分析的同时,也简介三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优势,并从改进评价方法和进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PSR模型和RSEI模型作为现行的主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依附于内在逻辑的普适性,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左飞航; 王祖亮
    • 摘要: 利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完成陕西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提取和空间分析.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选取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胁迫和污染负荷5个指数,按照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计算2018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完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为政府提供对策参考.
    • 刘翔宇; 张延飞; 丁木华; 颜七笙
    • 摘要: 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实例,构建3个层次、20个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综合指数法来测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来分析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动态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多阶段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准则层权重表现为"三升一降"的趋势,且权重差距逐渐减小,体现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态势.②"十三五"以来,从市域上看,宣城市、台州市、南通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芜湖市、马鞍山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从省市域上看,上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安徽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③ 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为显著的高-高或低-低集聚,研究期间Moran's I呈现下降的趋势,显示出应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的协调性.针对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长三角中心区域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 怀红燕
    • 摘要: 基于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监测尺度、监测要素、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等方面优化了国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提出了适合上海市的评价方法,并以2015年岑卜村为例开展了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岑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状况为"优",生态环境优美;控制农业化肥施用量,可改善其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状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