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48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环境保护管理、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70476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致富天地、湿地科学与管理、大麦与谷类科学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上海市水利学会2015年年会、宁波市第八届学术大会、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等;生态湿地的相关文献由11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建强、张华、单博等。

生态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0476 占比:99.62%

总计:70746篇

生态湿地—发文趋势图

生态湿地

-研究学者

  • 杜建强
  • 张华
  • 单博
  • 孙文章
  • 张功良
  • 张帆
  • 晏浩兰
  • 王征戍
  • 蔡然
  • 袁英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我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重点工作,采取积极措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为科学普及生态湿地相关知识,展现湖北省生态湿地资源优势,呼吁科学修复湿地生态,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推动江湖林草大保护提供舆论支持,全面展示湖北省在修复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做出的卓绝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迎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特举办“大美湿地栖息生境--湖北省湿地生态科普摄影大赛”,现面向广大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征集湖北省湿地生态保护的优秀摄影作品。
    • 余妍
    • 摘要: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湿地造成挤占,而城镇化过程中所产出的城市垃圾却需要自然生态进行消化。但随着生态自净能力的降低,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对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的湿地。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家对于核心湿地的保护也越加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律相对滞后,缺乏湿地保护的专项立法,以解决发展问题。基于依法治国的要求,当务之急应当加强对湿地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健全针对性法律规制,从而全面推动我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高效展开。
    • 蒋芷榆; 孙艺伦; 张婧然; 张皓驰; 李先宁
    • 摘要: 水产养殖废水一般在冬季排放,而冬季休耕田需引水灌溉调理土壤性质,因此,文中提出了水产养殖废水养分农田再利用技术。通过小试装置构建模拟休耕田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水量、植物类型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验证土壤、植物、微生物对水质具有综合净化效果。并进一步将小试试验成果用于中试应用试验,探究自然条件下水产养殖废水一次性大量排入休耕田,对地下水背景水质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量为300 L/m^(2)时,水质净化效果最好,TN、TP、COD_(Cr)去除效率分别为87.6%、57.9%、60.4%;种植植物能显著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水芹(Oenanthe javanica)吸收氮、磷的占比分别为28.7%、16.2%,菖蒲(Acorus calamus)为32.6%、14.9%。中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后18 d左右,地下水的水质能够恢复至背景值水平,受纳废水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供氮、供磷能力。
    • 余婷
    • 摘要: 派河作为引江济淮输水通道,要求输水期水质不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派河沿线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截污导流,送入九联圩净化后排出,对保障派河水质、改善巢湖水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以九联圩生态湿地为例,文章在维持九联圩原有渔场肌理的情况下,通过功能分区、生境营造、生态系统构建等措施,打造特色圩塘湿地,为圩区类似尾水净化湿地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安国
    • 摘要: 为保护长江生态,江苏省江阴市出台了加强长江岸线监管、腾退沿江生产岸线、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等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系列举措,强化江河道整治、废弃矿山治理,启动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鸟岛”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积极探索构建多维度、广覆盖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向纵深开展。
    • 宋永锋; 段义字
    • 摘要: 根据平凉中心城区地形地貌特点和雨洪资源条件,在指出城区生态湿地建设存在汇流蓄储设施少、雨洪资源重“排”轻“蓄”、生态湿地缺乏全面规划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南部山区径流截蓄与城区雨洪资源化集蓄利用结合起来,建设泾河滩地型、流域层级接续式、城区多点式生态湿地,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建设空间,构筑城市生态屏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并加强湿地动态监测,实现智慧韧性监管。
    • 王南媛; 潘曲波; 郑成洁; 王江
    •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园林植物生态风险评价体系,推进外来园林植物的有效判定、有利运用和有别管控,探讨国家湿地公园前期建设中存在外来植物科学防控问题,为各类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物种组成和外来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园林植物生态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植物入侵风险值、风险等级并提出管控建议。【结果】(1)该评价体系设立3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分别为70%、10%和20%)、11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2)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共有植物188种,其中外来园林植物57种,占公园植物总种数的30.3%;外来园林植物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植物分别为8、20、29种,分别占外来园林植物总种数的14.0%、35.1%和50.9%。【结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园林植物种类多、范围广、危害程度不一。对高风险植物,建议实施阶段性清除并用乡土植物替换;对中风险植物,建议加强防治并长期密集监控;对低风险植物,建议保留原有生态位并进行监控和管理。
    • 周海燕; 陈玺如; 王泽; 刘亮; 李国卿
    • 摘要: 城市黑臭水体是影响城市宜居的痛点,是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特别是老城区的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复杂,难度极大。以湘潭市江麓西干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老城区现状环境、汇水区水质现状、污染源结构、渠道黑臭原因及程度,提出了沿岸截污、生态清淤和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建议,结合片区雨污分流、老城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进一步消除污染入河量,加强运维与管理,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以确保西干渠水体长治久清,最终实现消除黑臭、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以达到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目标。
    • 沈晓贤; 胡帼范; 贡瑞金
    • 摘要: 金庭镇污水处理厂按要求建设准Ⅳ类提标工程,主要技术包括反硝化强化提升和人工湿地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新型生物反硝化脱氮滤池和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工程建设、运行和运行数据,对后续的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 郑明珂; 王诗景
    • 摘要: 生态湿地建设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产业园生态湿地建设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苏南某纺织产业园污水治理问题,提出生态湿地设计方案。文章将生态湿地设计分为湿地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面,最终打造成了实用功能与景观功能并重的生态湿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