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9篇、会议论文235篇、专利文献617508篇;相关期刊446种,包括湖泊科学、绿色科技、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162种,包括2015第七届全国河湖治理与生态文明发展论坛、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文献由295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仕林、孔海南、廖洋等。

水体富营养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3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17508 占比:99.84%

总计:618472篇

水体富营养化—发文趋势图

水体富营养化

-研究学者

  • 赵仕林
  • 孔海南
  • 廖洋
  • 王磊
  • 严少华
  • 刘国锋
  • 刘海琴
  • 刘瑶
  • 张平
  • 张志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庞士力
    • 摘要: 桓仁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定期了解桓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保护水源地水质有重要意义。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十三五”期间桓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 张欣欣
    • 摘要: 基于辽宁环渤海区域的10个气象站提供的气象数据,借助ArcGIS和ENVI工具对研究地区的温度和降雨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并提取相关坐标位置的降雨、温度数据探究与富营养化水体氨氮浓度的相关性。同时,通过生物炭的室内吸附试验,探究生物炭治理富营养水的可行性,结果如下:辽宁环渤海地区的铵态氮分布较为广泛且浓度较高,所有取样点中铵态氮浓度都在0.3mg/L以上,最大值出现在丹东大房身乡的一条灌溉渠道,铵态氮浓度达到了1.85mg/L。通过温度、降雨与铵态氮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铵态氮分布受到降雨影响更大;生物炭吸附试验中,生物炭对氨氮的最高吸附效率达到了45%,表现出了高效的吸附能力,可用以解决辽宁环渤海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 廖委聪
    • 摘要: 目前,我国的水质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城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总磷含量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桂林市小东江水样的总磷含量,发现桂林市小东江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
    • 卢艳敏; 张永超; 户晓捡
    • 摘要: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之一。在有效控制外源磷输入造成的污染时,沉积物中的内源磷成为污染主体,内源磷的释放对水体持续富营养化状态所产生的作用逐渐凸显。沉积物中内源磷的释放增大了湖泊、河流等生态系统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明晰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对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磷的形态、分类以及测定方法,分析了磷在沉积物-水体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研究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水环境修复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研究方向。
    • 江奕均; 赵佳; 胡方凡; 李蓉
    • 摘要: 了解校园内封闭型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找出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治理和改善提供依据。对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5个水体的8个点位进行了采样分析,具体监测3类富营养化评价指标(TP,TN,叶绿素a)和基础指标(温度、pH、透明度、化学需氧量、5d生化需氧量等),通过对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得到各监测点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1号和3号采样点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4号和5号采样点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2号采样点为中营养状态。校园地表水水质富营养化重点在于TN含量的过高很大程度上拉高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综合值,后续治理应该从降低水体中TN含量方面着手。
    • 苏蕊; 苏涛; 何沛洋; 张洋
    • 摘要: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北京市民对身边水环境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因此首都中心城区河道受到极大的关注。从南长河、双紫支渠和转河的水体入手,为全面了解六海上游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变化情况,针对夏季高温易发生水环境问题的特性,在2020年4—10月,周期性监测水体的水温、pH值、透明度(SD)、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NH;-N)、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共9项数值,系统对3条河道进行生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4、7月为轻度富营养化程度,5—6月和8—10月为中营养化程度。根据目前存在的水质情况及水环境问题,提出6点预防和治理措施建议来保障核心区水系的健康。
    • 田琳
    • 摘要: 氮和磷是地表水体中比较受关注的两种污染物,生活污水过量排入河湖等地表水体中,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着重阐述了改性后的矿物型和非矿物型材料在吸氮除磷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结合现代先进的化学技术对环境友好型材料进行改性,开发高效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对于同步去除水体中氮磷具有重要意义。
    • 杨小琛; 刘翼翔; 章航滔; 张云慧
    •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复杂,暴发危害巨大,被称为“生态癌症”,是世界性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建立起及时、准确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水质监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系统架构和模块化系统设计,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构建针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以期对我国相关水体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 岳明彦
    • 摘要: 建设人工调蓄区暂存处理城市内涝废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压力,但随之形成浅水型人工湖泊,湖水与底泥中的污染物交换剧烈,比较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永和河调蓄区建设工程在整体施工中,通过改良及活化调蓄区底泥,构建沉水植物群落及水生动物群落和调蓄区水面,进而形成满足生态净水鸟类游禽水上栖息要求的复合型湿地。以该水利工程为例,探索了调蓄区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分析了良性草型湖泊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 马巍; 孙磊; 齐德轩; 程瑶
    • 摘要: 自2008年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同时,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厘清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演替的营养物质来源,提出有效的总量控制策略及精细化管理方案,以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左岸的典型支流梅溪河为例,以2016~2019年期间逐月实测的水文、水动力、水质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梅溪河支流库湾三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长江干流-梅溪河支流来水与梅溪河库湾各特征断面间的水质响应关系;同时,定量解析了梅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断面的营养盐来源、组成及其结构特征,核定了干支流交互作用影响下梅溪河支流库湾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提出了基于容量总量控制与水体富营养状态削减的分级总量控制需求和入库水质浓度限值,并制定了适应河(库)长制管理需求的干支流水质浓度精细化管理方案。梅溪河支流库湾COD、TP、 TN等3项指标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8 417, 373 t/a和7 528 t/a。在库湾各特征断面水质达标约束条件下,梅溪河库湾入库的COD、TP、TN等3项指标浓度限值分别为2.50~6.30,0.052~0.055 mg/L和1.05~1.10 mg/L;在满足梅溪河库湾库尾水华高发区的轻度富营养状态削减并达到中营养水平条件下,梅溪河支流入库的COD、TP、TN等3项指标浓度限值分别为2.00~4.00,0.05 mg/L和1.00 mg/L。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水质达标管理与水体富营养化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