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器

火器

火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5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史、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708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河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等;火器的相关文献由15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保定、不公告发明人、李翔明等。

火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1.9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708 占比:98.06%

总计:12959篇

火器—发文趋势图

火器

-研究学者

  • 孙保定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翔明
  • 郑江义
  • 陈巅
  • 陈奇
  • 崔庆海
  • 何汉超
  • 李华
  • 时百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伟; 陈琳
    • 摘要: 火器即火药武器,它的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末年火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于军事之中。到元明时火器在战场上的作用被进一步重视,明朝所设立京军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就是世界上第一只成建制的专业化火器部队。在明亡清兴之际,火器作为重要的武器被广泛地应用到明清对抗的战场上。早期火器主要是明朝军队用以抗击精通骑射的清朝八旗,但随着双方对抗的不断升级清军逐步意识到火器的威力,逐步在清军中装备了火器,并且编练了成建制的专业化火器部队。这些装备火器的清军在明清对抗的战场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周渝
    • 摘要: 1363年秋,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在番阳湖面展开。其时,刚解除洪都之围的朱元璋,趁陈友谅进攻洪都受挫之际,分兵据守鄱阳湖口,断其后路,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亲率水师东出迎战。此役,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火器
    • 摘要: @忠魂依旧守辽东:国历君您好,我是一名冷兵器爱好者,看完贵刊对千年火炮史的梳理,受益匪浅。虽然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是大势所趋,但1619年的萨尔许之战,为何拥有大量火器的明军最终败给了只有冷兵器的后金部队?
    • 李游
    • 摘要: 长久以来,学界对云南地区改土归流之研究,多集中于政治经济层面,而对军事层面如武器装备等方面之关注较少.事实上,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能够在云南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与其强大的武器装备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火器的广泛使用,更使得官军在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优势,这为朝廷得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土归流提供了重要的武力支持.
    • 陆伟
    • 摘要: 中国航海博物馆于2020年7月推出"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此次展览多有创新,文章对此次展览进行论述,希望为类似主题展览的策划带来经验和启示.
    • 李学茂
    • 摘要: 中国航海博物馆所藏的元明时期火铳有12件,其中元代火铳有2件,明代火铳有10件;有明确铭文火铳有5件,没有明确铭文火铳有7件。馆藏这些火铳是中国古代航海军事技术繁荣的体现,对其进行梳理与研究,对中国古代科技史及海战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孙建伟(文/图)
    • 摘要: "毬"的本义是毛皮球。这个字的象形意义让人一目了然。 "毛"把"求"包裹起来,表示"以毛填充的毛皮球",也就是高俅喜欢玩的那个"蹴鞠"。但在中国某些地区,这个本义却转成了成年男性生殖器的代名词,也就成了骂人的脏话。.从这个"蹴鞠"开始,又发展出一种"打毬"运动。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以杖击"毬",开始流行于军队,军人们玩得扎劲,可以骑在马上玩,也可以徒步玩,后来发展成一种固定的军事体育运动。这个"毯",正是中国早期火器的一种。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类武器中,"火毬"类就有火毬、引火毬、蒺藜火毬、霹雳火球等。你可以想象,当初的火球就是一种可燃的用以打击敌方的球形皮毛包裹物,其最初的灵感可能来自盛行于宋朝军队中的击打运动。火毬类火器的标配装置是投石机,投石机当然是火炮的先祖了。它把带着易燃油料的火毬向敌方阵营抛射,对敌方产生瞬间的杀伤力,对方迅速被火毬击中,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 陆伟(文/图)
    • 摘要: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诞生后,中国人就发明了火器。陆地战争之外,在水战和航海中,火器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极大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唐末到明初,中国火器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随着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对当地军事技术变革和社会政治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钟少异
    • 摘要: 火药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发明"之一,早为国人所知,也是世界学术界的共识。把火药制成兵器用于军事,中国也走在世界各国前面。中国火药火器技术的西传,影响和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本期特别关注带您了解中国古代火药火器的历史脉络。
    • 佘许成
    • 摘要: 明代火器作为一项科技产物,需要技术理论最为支撑.对此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多从弹道学理论、火药及火器的制作工艺、火器核心技术的转变等方面展开研究,亦有学者对明代弹道学理论知识的来源进行了考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