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润锋

湿润锋

湿润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093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等;湿润锋的相关文献由7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全九、雷廷武、孙西欢等。

湿润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9.2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2093 占比:90.29%

总计:2318篇

湿润锋—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辰元; 周明涛; 胡旭东; 章涵
    • 摘要: 以复合人造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滴头流量、坡度因子对植被混凝土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效应,揭示壤中滴灌条件下植被混凝土湿润锋运移动态变化及含水率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植被混凝土与天然土壤在水分运移方面的异同,为高陡边坡生态恢复下壤中滴灌系统的灌溉布局与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坡度对垂直向上方向的水分运移影响最大,对水平方向的影响较小。灌水前期,土壤基质吸力的影响远大于重力,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运移距离与水平方向相近;灌水中期,垂直向上与水平方向的渗透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变缓;灌水后期,垂直向下的渗透速率逐渐趋于由重力为主要诱使因素的稳定速率;相同灌水量下,流量越小,湿润锋运移距离越远;水分再分布时段,受重力梯度和基质势的综合影响,垂直向下的运移距离最远,水平方向次之,垂直向上最近;含水率等值线呈椭圆形分布,且垂直向下的含水率均大于垂直向上和水平方向的含水率。采用幂函数与二次函数均可拟合植被混凝土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关系,其中幂函数拟合程度更佳(R^(2)>0.95),但R^(2)略小于一般天然土壤,拟合结果扩大了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在复合土壤的适用范围。
    • 许春娟; 贾生海; 赵霞; 白有帅; 曹睿; 王艳琴; 杨耀峰
    • 摘要: 为探究河西绿洲地区枣树较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不同直径砂管灌土壤水分入渗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直径砂管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基本一致,湿润体呈近似椭球体分布,灌水结束24h内土壤水分存在再分布;水平和垂向入渗距离均与时间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水平和垂向平均土壤质量含水率的最大值均在出水口附近,且与距离有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相同灌水量下,砂管灌直径为10cm更适宜,可为大田灌溉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 曹睿; 贾生海; 赵霞; 白有帅; 许春娟; 王艳萍
    • 摘要: 通过室内试验,探究间接地下滴灌条件下砂子粒径分别为1~2mm、2~3mm、3~5mm,灌水结束24h后对湿润锋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形状均呈椭球体;2~3mm砂子处理下湿润锋的运移距离最大,土壤含水率最高,能够更好地指导河西地区的实际生产。
    • 段启蒙; 绳莉丽; 程伍群; 张西平; 韩明明; 吴现兵
    • 摘要: 通过室内土箱试验验证HYDRUS-2D模拟膜调控润灌水分运移的可行性,并探究通量一定时膜规格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规律。基于HYDRUS-2D,对膜处理40 cm×35 cm、40 cm×30 cm、40 cm×25 cm、40 cm×20 cm(下膜边长×上膜边长)在相同通量的情况下膜规格对膜调控润灌湿润锋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对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的误差分析中,各个观测点含水率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4.28%,对于湿润锋实测值与模拟值的误差分析中,均方根误差变化范围为1.28~3.20 cm,3个方向全部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2.41 cm,证明了HYDRUS-2D对于膜调控润灌数值模拟的可行性;(2)灌水结束后,各个膜处理的上膜水量都要大于下膜水量,并且上膜最小时湿润锋垂直向上的运移距离最大,为29.04 cm,膜上水量也最大,百分比为79.57%,湿润锋垂直向下的运移距离最小,膜下水量也最小;上膜最大时湿润锋垂直向上的运移距离最小,为23.03 cm,膜上水量也最小,百分比为66.33%,湿润锋垂直向下的运移距离最大,膜下水量也最大;表明膜规格的改变能够很好地调控上下膜的水量,上膜的减小能够有效减少膜下渗漏的水量;(3)膜调控润灌湿润锋垂直向上与水平向右的运移距离与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垂直向下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 孙玮皓; 申孝军; Mounkaila Hamani Abdoul Kader; 司转运; 高阳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施肥时序下不同质地土壤水、氮的运移规律和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室内土槽试验,设置3种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分别记为S1、S2、S3,4种施肥时序:仅灌水、1/2N-1/2W(前1/2时间施氮肥)、1/4W-1/2N-1/4W(前1/4时间灌水后在中间1/2时间施氮肥)、3/8W-1/2N-1/8W(前3/8时间灌水后在中间1/2时间施氮肥),分别记为T1、T2、T3、T4,分析了土壤湿润锋的运移以及水分、硝态氮在土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在灌水量和滴头流量均相同的条件下,3种土壤的湿润锋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湿润锋的最大入渗深度:砂土(29.5 cm)>壤土(21 cm)>黏土(15 cm)。硝态氮在湿润体边缘累积,并且随着施肥次序向前推移,硝态氮向湿润体边缘运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施肥时序下,硝态氮在3种土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S1T4处理的硝态氮在砂土下层的比例最低;S2T3处理下壤土的硝态氮分布最均匀;S3T2处理可以降低硝态氮在黏土表层堆积。【结论】对于砂土、壤土和黏土,分别采用3/8W-1/2N-1/8W、1/4W-1/2N-1/4W和1/2N-1/2W的施肥时序,有利于降低氮肥淋失的风险,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 刘子涵; 才璐; 董勤各; 赵小丽; 韩剑桥
    • 摘要: 为探究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5组微塑料添加处理(0,1,2,4,6g/kg),研究了不同微塑料含量对湿润锋运移和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了主要入渗模型在微塑料污染土壤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特征,当含量达到T2时(微塑料含量2g/kg),湿润锋运移速度最低,为0.146cm/min,相比于CK处理降低了10.1%(P<0.05).累积入渗量随微塑料含量的增加也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含量达到T2时,累积入渗量最少,为14.68cm.原因可能是随微塑料含量增大,微塑料对土壤的通透性影响增加,在达到T2时影响最大;当含量继续增大时,虽然土壤通透性下降,但微塑料构成了新的入渗通道,加速入渗.湿润锋推进模型、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拟合效果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其中湿润锋推进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提高模型模拟效率提供参考.
    • 孟涵; 申丽霞; 王瑞军; 李慧敏; 李京玲; 孙雪岚
    • 摘要: 为探究微润灌溉下施肥浓度和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土箱模拟试验,试验设置2个压力水头H1 (1.0 m)和H2 (1.5 m),4个施肥(硝酸铵钙)浓度N0 (未施肥)、N3 (300 mg/L)、N6 (600 mg/L)、N9 (900 mg/L),进行2×4双因素分析,对湿润锋运移、累计入渗量、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0~1.5 m水头,0~900 mg/L施肥浓度下,随着压力水头增大和肥液浓度提高,湿润锋运移距离和运移速度、累计入渗量及湿润体内相同位置处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都会增大;湿润锋的运移距离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运移速率随试验进行变慢;土壤含水率在微润管附近含量最高,远处逐渐减少,随着入渗的进行土壤最大含水率所在位置逐渐下移;硝态氮会在远处积累,与含水率的分布规律相反,硝态氮易随水流失,最大值多出现在远处深层土壤处。当压力水头为1.5 m、硝酸铵钙浓度为900 mg/L时,湿润锋运移最快,湿润体中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在应用于农业种植时为较适宜的处理。
    • 关晓迪; 李荣建; 张世斌; 孙萍; 姚夷凡
    • 摘要: 降雨诱发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给黄土边坡防护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室内边坡降雨模型箱,开展了2种降雨强度(中雨7.00 mm/d、大雨10.75 mm/d)和2种坡比(1∶0.5、1∶1)条件下的模型边坡降雨试验,实测边坡土体含水率、基质吸力及边坡形态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比条件下降雨入渗的差异。结果表明:黄土边坡降雨入渗深度坡脚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降雨入渗速率坡顶最高、坡脚次之、坡中最低,雨水的入渗能力随着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弱;降雨结束后边坡湿润锋深度坡脚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即降雨入渗深度坡脚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降雨强度越大边坡湿润锋深度越大,坡比越大边坡坡中降雨入渗深度越小;不同降雨强度和坡比条件下,边坡不同位置处基质吸力稳定值坡中最大、坡顶次之、坡脚最小,降雨强度越大基质吸力稳定值越小、相应的含水率越低、降雨入渗速率越高,坡比越小边坡坡中降雨入渗速率越高、入渗深度越大;降雨初期坡面未产生径流,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表土逐渐饱和、坡面产生径流现象,降雨强度和坡比越大边坡表层土体剥落越严重、坡面径流深越大。
    • 孙燕; 王春宏; 王全九; 曲植; 王建; 张曦元
    • 摘要: 生化黄腐酸(biochemical fulvic acid,BFA)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与提高肥效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为探讨添加BFA对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揭示BFA淋盐增效机理,基于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对不同BFA添加量(0,1,2,4,8 g/kg)条件下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入渗模型参数及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条件下增加BFA能够降低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延长入渗时间,提高土壤保水性能。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代数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入渗过程,模型参数中经验系数(K)、吸渗率(S)和综合形状系数(α)均随BFA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添加BFA均能提高土壤持水效率和相对脱盐率,在2 g/kg BFA添加量条件下,0—20 cm土层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提高3.38%,平均持水效率提高10.65%,相对脱盐率提高36.32%。此外,相比对照,添加BFA后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total exchangeable base,TEB)均有所增加,TEB组成中Ca^(2+)浓度增加,Na^(+)浓度降低。因此,在盐碱土中添加BFA能够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和水盐运移特征,改善土壤水盐分布状况,对盐碱土具有较好的保水和脱盐效果,且添加BFA后土壤TEB显著增加,能够显著改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提升土壤质量。
    • 李尧; 付玉娟; 张旭东; 吴佳钰; 韩柏
    • 摘要: 为探究覆膜处理对农田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该研究建立Hydrus-2D降雨入渗模型,模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不同覆膜和降雨情况对降雨入渗的影响。设裸地平作、无垄覆膜、起垄覆膜3种下垫面,覆膜宽度、降雨量和降雨历时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设置144种方案,模拟各方案的降雨入渗过程,分析其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湿润锋运移、雨后入渗量和有效降雨系数变化。结果表明,无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雨后的膜间表层土壤含水率与裸地平作相比分别增加5.8%和9.2%,膜间水分入渗深度分别增加10.67和12.45 cm,说明覆膜和起垄均能促进降雨入渗;与裸地平作相比覆膜和起垄覆膜能显著提高有效降雨系数,特别是小降雨量的有效降雨系数增加明显;不同覆膜宽度对有效降雨系数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膜宽70 cm时有效降雨系数最大。因此通过调整覆盖地膜的宽度和设置垄沟可增加降雨入渗量及水分入渗深度,提高降雨资源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这对缓解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缺水紧张情势,丰富农田水分运移、不同下垫面降雨入渗等相关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