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选装置

清选装置

清选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871938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机化研究、农机市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收获机械技术及装备国际高层论坛、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联合收获机技术发展及市场动态研讨会等;清选装置的相关文献由17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耀明、徐立章、唐忠等。

清选装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871938 占比:100.00%

总计:9872097篇

清选装置—发文趋势图

清选装置

-研究学者

  • 李耀明
  • 徐立章
  • 唐忠
  • 耿令新
  • 王升升
  • 姬江涛
  • 王立军
  • 李心平
  • 秦永峰
  • 庞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斌; 孙晓晓; 刘洋; 牛国梁; 王士国; 董云成
    • 摘要: 食葵机械化收获是食葵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我国食葵机械化收获程度不高。文中分别从自走式、牵引式、互换割台式和背负式食葵收获机角度,阐述了国内外食葵机械收获的研究现状,结合食葵机械收获的发展和推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食葵机械收获的通用性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的措施,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为食葵机械收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道奇; 孙千涛; 刘龙; 钱凯; 靳昙昙; 王东伟; 李秀杰
    • 摘要: 针对花生脱壳后花生仁与花生壳分离不彻底的问题,设计出一款负压风机-筛网组合清选装置。对影响清选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排除了影响其作业效果的不可控因素,同时对重复影响清选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确定了影响清选的主要因素:含水率、辊筒转速、风机转速,并根据样机设计了花生脱壳试验。为分析气流在清选室内的分布特性及对仁-壳分离的影响,优化负压风机工作参数,以Fluent为工具,建立清选室内流场仿真模型,对花生仁壳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仁、壳在流场里有高速吸出、悬停、下落3种状态;破碎后体积较小的碎壳在流场中的停留较为随机,停留时间较长;负压风机转速为1 150 r/min时,碎壳被吸出效果最好,花生仁不易被吸出,部分大壳被吸出。样机试验表明:花生壳吸出率随负压风机转速上升而增大,当转速为1 150 r/min时分选效果最好,花生仁干净度达98%。通过仿真分析及试验,得到了各因素对清选干净度影响的显著性与相关性,并得到了清选干净度最大的作业参数,为今后花生种子脱壳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 裴二鹏; 程飞; 王显; 杨旭辉; 王嘉伟; 郑德聪
    • 摘要: 清选装置是燕麦脱粒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机工作性能,尤其是燕麦杂余较高时,对清选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设计一种气吸式筛分清选装置,利用风机设计理论和机构学原理完成了气吸式离心风机和振动筛机构的设计和计算,根据其驱动机构仿真要求建立了运动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模型,完成了计算机模拟。以含杂率、风机损失和筛板损失为试验指标,利用SAS软件和Design-Expert 8.0软件设计试验,开展风机吸风口风速和振动筛频率的单因素和2因素正交试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物料在筛板上作斜抛运动,抛送高度为29.31 mm,水平方向位移为11 mm,输送速度为0.298 1 m/s;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含杂率随风机风速和振动筛频率增大而减小,清选损失随风机风速和振动筛频率增大而增大,在风机风速为0.5~1.0 m/s、振动筛频率为3.50~4.16 Hz时,含杂率低于5%,风机损失和筛板损失均低于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风机风速和振动筛频率的交互效应对含杂率和风机损失影响较显著,对筛板损失不显著。获得的最优参数组合为:风机风速1.14 m/s、振动筛频率4.16 Hz时,含杂率4.576%,风机损失1.707%,筛板损失2.700%,符合清选要求。
    • 陈宏; 蒋蓓; 日孜完古丽; 胡显威; 王维新
    • 摘要: 为提高统收式采棉机清选装置的分选性能,针对棉花含杂率较高、损失率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统收式采棉机清选装置。首先,阐述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前期试验确定以喂入量、钉齿滚筒转速转速、栅条间距为试验因素,棉花含杂率与损失率为目标值,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其目标值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优参数组合为喂入量1.80kg/s、钉齿滚筒转速300r/min、栅条间距10mm,影响含杂率和损失率的显著顺序分别为钉齿滚筒转速>栅条间距>喂入量、栅条间距>钉齿滚筒转速>喂入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棉花含杂率和损失率试验验证平均值分别为5.30%、2.17%,符合农艺要求。试验结果可为统收式采棉机清选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王浩; 王嘉伟; 巨孟凯; 韩翔涛; 郑德聪
    • 摘要: 针对小区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存在的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偏高等问题,结合内外滚筒旋转式脱粒装置,搭建脱粒清选试验平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清选装置符合筛分要求。以脱出籽粒中含杂率及损失率作为试验指标,选取对清选性能影响较大的风机转速和振动筛曲柄转速为试验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风机转速为1000 r/min时,含杂率与损失率分别为0.65%和1.06%;振动筛曲柄转速为275 r/min时,含杂率与损失率分别为0.55%和0.87%。最后运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复合设计方法进行响应面试验,研究因素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匹配参数为风机转速900 r/min、振动筛曲柄转速300 r/min;在最佳参数组合下,对该装置进行多次验证试验,得到其含杂率和损失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62%,表明在该参数组合下此装置能够满足小区收获的清选性能要求。
    • 李健; 刘文亮; 张亮; 王新阳; 张煜晗
    • 摘要: 设计了一种油莎豆收获机,主要由机架、输送分离装置、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等部件组成,采用多重清选功能使该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分离性,可实现油莎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籽粒与杂质土、根茎的高效分离清选。以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设置各部分不同转速,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油莎豆收获机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各关键部件设计、改进及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 张黎骅; 邱清宇; 秦代林; 罗惠中; 袁森林; 聂均杉
    • 摘要: 为解决大豆玉米间套作中收获机清选装置小,清选通用性差、清选时间不足导致的作业效果差等问题,该研究以4LZ-3.0Z小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为基础,改进了一种大豆玉米兼用清选装置的试验台,首先使用EDEM建立玉米清选主要脱出物离散元模型,应用EDEM-Fluent耦合仿真对比原筛箱A(直上筛和下筛)、改进筛箱B(上筛分段、下筛凹面)、改进筛箱C(下筛凹面更大)的清选过程,验证设计合理性。然后选取振动频率、上筛倾角、下筛倾角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试验指标,对大豆和玉米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所选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并分别获得两种作物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筛箱B中籽粒透筛区域和物料移动趋势相对于A、C更加利于清选。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两种作物,当振动频率增大,损失率和含杂率均先降低后上升;当上筛和下筛倾角增大,含杂率先下降后上升,损失率持续下降。大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5.9Hz、上筛倾角为10.5°、下筛倾角为6.5°,最优清选效果含杂率均值为0.622%,损失率均值为0.439%;玉米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4.7 Hz、上筛倾角为10.3°、下筛倾角为8.6°,最优清选效果含杂率均值为0.956%,损失率均值为0.771%,对比原机的清选装置,改进后大豆清选时含杂率降低38.8%,损失率降低45.9%;玉米清选时含杂率降低29.9%,损失率降低30.1%。研究可为大豆玉米通用联合收获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王逸飞; 李国窻; 陈立东; 王庆祝; 杜凤永
    • 摘要: 花生联合收获机上的清选装置能够去除摘果后花生荚果中的杂质,其性能影响着花生收获的质量。在分析花生联合收获机中清选装置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花生清选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的清选装置中存在的振动噪声大、气流清选能耗大、筛孔易堵塞等问题,提出了清选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
    • 侯华铭; 崔清亮; 陈益胜; 畅治兵
    • 摘要: 为了减少谷子联合收获的清选损失,对谷子收获机风筛式清选装置进行了试验分析。运用参数可调的风筛式谷子清选装置,以清选风速、风向、筛分振幅和曲柄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为试验指标,对谷子联合收获机脱出物进行了清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籽粒损失率随清选风速、筛分振幅、曲柄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清选风向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趋势;含杂率随清选风速、筛分振幅、曲柄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清选风向角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最优清选工作参数为清选风速4.19 m/s、清选风向30.3°、筛分振幅22 mm和曲柄转速218 r/min,籽粒损失率为2.02%,含杂率为8.01%。该研究为谷子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结构与工作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 赵菁
    • 摘要: 针对我国丘陵山区及平原小地块谷子机械化收获需求,研发设计了4LZG-1.5型小型自走式谷子收获机。采用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环境的四驱轮式底盘,通过性好;设计了专用扶禾器和加长型仿形割台,解决割台损失大、倒伏收割难的问题;采用“纹杆+板齿+钉齿”组合式脱粒滚筒、小孔网筛式分离机构,解决了高湿谷子脱粒、清选难的问题。田间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总损失率4.5%,籽粒含杂率2.2%,破碎率3.1%,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我国谷子等杂粮作物机械化收获提供了装备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