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涉税犯罪

涉税犯罪

涉税犯罪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财政、金融、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48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公安研究、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等;涉税犯罪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戴蓬、施锐利、陈宗攀等。

涉税犯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8.7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048 占比:91.10%

总计:2248篇

涉税犯罪—发文趋势图

涉税犯罪

-研究学者

  • 戴蓬
  • 施锐利
  • 陈宗攀
  • 张光清
  • 张娟
  • 郭耀峰
  • 丛中笑
  • 于平
  • 克愚
  • 史晓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向万斌; 王斌
    • 摘要: 企业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而当面对涉税案件中企业常发的突出问题时,一味打击或者放纵都不是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而企业合规制度无疑是一副良药。在“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配套机制或理念的加持下,检察机关作为企业合规工作的主导具有合理性和便利性。检察机关通过完善检察建议综合治理、附条件不起诉、第三方监管等制度,有助于推动企业治理结构变革,丰富检察内涵。
    • 王铼; 胡金彪; 王晨翼
    • 摘要: 洗钱罪上游犯罪扩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洗钱罪相关立法研究的争议焦点之一.影响洗钱罪上游犯罪扩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保障国家安全、金融稳定的目的、惩治严重犯罪活动的最新态势、我国需要履行的国际公约义务、反洗钱义务主体履行反洗钱监测的有效性、洗钱罪上游犯罪对我国金融秩序、金融业态的冲击以及对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害等.而在严重犯罪程度的界定标准上,除了要考虑有期徒刑之外还要考察犯罪所得.为加强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应当结合我国洗钱犯罪与涉税犯罪、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网络赌博犯罪等日益交融的现实情况,将上述犯罪纳入反洗钱的上游犯罪范围之中.
    • 翁晓东
    • 摘要: 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武汉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分别发起两次"百城会战"收网行动,侦破案件涉案金额达67.1亿元,税款金额达10.7亿元。打击涉税案件成果的背后,是"数据实战、情报导侦"的理念更新,数据化实战警务转型升级的支持。通过以不同的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的数据类型,针对涉税犯罪特点和需要,将办案经验融入特定算法,构建对应的数据分析模型,主动发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推动传统经侦的线索侦查、事后打击、被动回应模式向科学侦查、事前防御、主动侦查模式转型,武汉经侦显著提升了打击涉税犯罪的能力。
    • 摘要: 近年来,新经济业态不断萌发,新型犯罪层出不穷,涉案金额高、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2020年以来,合肥公安经侦部门以“云端打击”主战模式、“猎狐2020”境外追逃、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打击地下钱庄“歼击20”、打击涉税犯罪“百城会战”、打击串通招投标等专项行动为载体,重拳打击各类突出经济犯罪,严密防范经济领域安全风险。
    • 王悦
    • 摘要: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在于公诉机关,被告人不必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罪.但涉税犯罪案件由于案件本身存在着不同于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的特点,公诉机关的证明难度显著上升,故为了利益权衡,涉罪纳税人有必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举证责任.纳税人承担一定程度的举证责任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控辩平等,另一方面又能够使涉税犯罪案件得到快速的处理,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 王廷祥; 姜安妮; 王莉莎
    • 摘要: 新时代检察机关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方面肩负重要职责,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检察机关保护民营经济的司法实践中,凸显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其中,在涉税犯罪领域,存在涉税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标准不统一、刑行衔接上下位法律衔接不畅、国家税款追缴漏洞等多方面实务问题,需要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合理确定涉税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建立完善涉税犯罪刑行衔接上下位法律法规.
    • 曹毅
    • 摘要: 后疫情时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涉税犯罪呈现出利用空壳公司持续犯罪、紧盯疫情优惠政策创新犯罪手段、“买方市场”需求反弹和上下游犯罪波及范围扩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有效防控后疫情时期的涉税犯罪,需要构建大数据预警监测机制来精准识别空壳公司,借助疫情防控措施来斩断犯罪团伙的“复工复产”之路,加大精准宣传帮扶力度来抑制“买方需求”反弹,创新警税等多部门协作机制,运用“数据武器”全链条打击上下游犯罪,为后疫情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驾护航。
    • 摘要: 近日,河北省公安厅指导石家庄市公安局成功破获全国首起虚开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涉案价税合计897万元。据介绍,2020年12月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工作在河北省推行以来,石家庄市打击涉税犯罪数据化合成作战中心对新办纳税人开展实时数据监测,发现石家庄市栾城区某公司存在虚开电子专票的重大嫌疑。
    • 江莉; 周孙章
    • 摘要: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长期困扰涉税犯罪案件执法和司法实务.究其机理,传统“直线衔接型”模式下部门分工泾渭分明,行政执法调查和刑事侦查存在时间差,易致犯罪行为人走逃和证据灭失,难以适应打击涉税犯罪的形势要求.台湾地区虽然同样存在“直线衔接型”弊端,但行政调查权限相较大陆更为广泛,且检察机关作为侦查主体与税捐稽征机关直接对接,在衔接上具有优势.建议创设“税案双查”机制,立足大陆实情并汲取台湾经验,在特定阶段采取行政执法调查和刑事侦查“双线平行型”衔接模式,实现行政和刑事资源优势互补.
    • 曹毅
    • 摘要: 伴随“一带一路”倡改的深入推进,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为主的涉税犯罪爆发式增长.涉税犯罪已深度嵌入实体经济,不仅影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可能误导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财税制度深化改革、科技进步等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因素又会反过来刺激涉税犯罪的手段和模式升级.涉税犯罪的治理主体多元化,要将运动式治罪模式与日常式治罪模式有机结合,并将涉税犯罪治理机制嵌入经济制度改革机制中,这是实现涉税犯罪现代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