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道畸形

消化道畸形

消化道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4305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中国保健、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等;消化道畸形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杰、胡廷泽、吕冬梅等。

消化道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4305 占比:99.61%

总计:74594篇

消化道畸形—发文趋势图

消化道畸形

-研究学者

  • 张英杰
  • 胡廷泽
  • 吕冬梅
  • 周小渔
  • 张根岭
  • 方爱姿
  • 曾淑珍
  • 李学雄
  • 汪健
  • 牟一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玉峰; 陈迪祥; 毛玉琦; 张钦明
    • 摘要: 目的:探究消化道畸形患儿给予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50例)患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畸形患儿采用腹腔镜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小衡
    • 摘要: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给全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喜悦。然而,抚养宝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是许多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带来的先天性疾病,令家长防不胜防。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这类疾病呢?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张老师的女儿贝贝足月顺产于当地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后孩子表现"非常乖",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不哭也不闹。可是,出生半个月后,宝宝出现了吐奶的症状,刚吃进去就吐出生后半个月开始呕吐,每日数次,呕吐物是有酸臭味道的奶块。由于呕吐时间长,孩子体重减轻,会出现脱水酸中毒,进而危及生命。一旦怀疑宝宝患有消化道畸形,就应早做腹部B超和胃肠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接受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畸形。
    • 马斌; 李丽; 李天刚; 冉婕
    • 摘要: 孕妇27岁,孕2产1,孕25周。夫妻双方平素身体健康,无吸烟酗酒史,无不良接触史。因孕24周于外院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四肢短小来我院复查,超声检查:双顶径6.2 cm,头围22.6 cm,股骨长1.9 cm,肱骨长2.1 cm,矢状切面腹部膨隆,腹围19.1 cm,胸腹交界处可见"切迹",胸围12.6 cm(图1),心胸面积比0.56;三维表面及骨骼成像显示胸廓较窄,肋骨短小(图2);动态观察胃泡显示较小(2 mm×3 mm),双侧肾盂分离,宽度均为0.8 cm;左手7指(图3),右手6指,双足均为6趾(图4);羊水指数269 mm。超声提示:胎儿四肢短小畸形,窄胸、多指及多趾畸形,消化道畸形可能(胃泡小),羊水过多,考虑致死性短肋-多指综合征(short rib polydactyly syndrome,SRPS)。
    • 费智慧; 万学丽; 李佳妮; 伍玲琳; 黄绵珍; 何培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常德地区中晚期妊娠胎儿胃泡横径的正常参考值及胃泡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常德市妇幼保健院、各县级妇幼保健院及部分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进行系统超声检查的10129例胎儿进行腹围横切面和胃泡冠状切面的胃泡横径进行测量,并研究不同孕周的胎儿胃泡大小及胃泡大小异常时的临床意义。结果:10070例产前未见消化系统异常的孕18~35周胎儿胃泡横径平均为(1.10±0.29)cm,胃泡横径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59例产前超声怀疑消化道异常的胎儿中,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的胃泡不显示或小于正常。十二指肠梗阻的胎儿胃泡横径平均为(1.41±0.45)cm,小肠闭锁的胎儿胃泡横径平均为(1.48±0.52)cm,膈疝胎儿中胃泡横径平均为(1.09±0.45)cm。结论:正常胎儿的胃泡横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胃泡横径的正常参考值可作为胎儿消化道畸形的一项辅助评估指标。
    • 韩月明; 李光民; 李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胎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超声检查可疑消化道异常并行MRI检查的孕妇胎儿影像及临床资料,共41例患者,并于产后新生儿期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胎儿消化道畸形。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消化道畸形41例,MRI检出消化道畸形胎儿36例;未检出5例,诊断符合率87%。结论MRI在胎儿消化道畸形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有助于产前胎儿消化道畸形的筛查。
    • 摘要: 朱小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小儿外科、新生儿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胎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及新生儿、小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在先天性畸形的诊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产前咨询、产时监测、产后早期手术的成功经验,在食道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等消化道畸形,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疾病,膈疝、食管裂孔疝等膈肌缺损,腹裂、脐膨出等腹壁缺损,骶尾部畸胎瘤、腹腔肿瘤、鳃裂囊肿、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新生儿实体肿瘤,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和参与15项省、市级科研课题,以参与者身份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奖一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胎儿新生儿外科疾病诊断图谱》《新生儿外科学》《妇幼外科学》《临床胎儿学》《新生儿保健学》《母胎医学》《结直肠外科名家手术精粹》等专箸。
    • 张茜; 卫建辉; 江小迪; 江楠; 徐海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疑似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进行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消化道畸形的价值。结果80例患儿中,经手术诊断确诊75例消化道畸形,包括肥厚性幽门狭窄22例(27.50%),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20例(25.00%),肛门闭锁20例(25.00%),肠重复畸形5例(6.25%),小肠闭锁4例(5.00%),巨结肠2例(2.50%),十二指肠瓣式狭窄2例(2.50%)。高频超声的敏感度为96.00%(72/75)、特异度为80.00%(4/5)、准确度为95.00%(76/80),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为0.640;X线检查的敏感度为78.67%(59/75)、特异度为60.00%(3/5)、准确度为77.50%(62/80),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为0.168。结论高频超声诊断消化道畸形符合率较高,在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肛门闭锁、肠重复畸形、巨结肠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诊断价值较好。
    • 刘萍萍; 黎新艳; 欧作强; 田晓先; 路婧; 杨水华; 罗艳合; 韦佳宋
    • 摘要: 目的探索超声鉴别诊断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消化道超声筛查的100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消化道畸形的超声影像学图像特征,评估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畸形的诊断效能,对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消化道畸形的患儿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及随访,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首次超声检查诊断典型消化道畸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共175例,总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97.7%、52.2%、44.0%和98.3%,不同消化道畸形疾病均存在典型的超声表现。对首次超声检查可疑但不典型及阴性的患儿分别行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及再次超声复查,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107例;再次复查超声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141例。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87.94%vs 69.50%,χ^(2)=14.312,P<0.05)。追踪超声检出并经病理确诊的316例消化道畸形患儿,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7例患儿术后死亡(5.38%)。死亡患儿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χ^(2)=5.630)、呼吸衰竭(χ^(2)=6.846)、腹膜炎(P=0.031)和消化道穿孔(P=0.039)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存活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临床上诊断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何英英; 徐晓丽; 黄丽萍; 伍志慧
    • 摘要: 目的:探究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159例新生儿,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并将3组患儿透明敷料更换频率设定为A组:每3d1次、B组:每5d1次、C组:每7d1次,比较3组患儿置管期间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3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血流感染及病原菌定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消化道畸形新生儿透明敷料更换频率设定为每7d1次较为合理,其能够在有效保证患儿置管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但在观察到敷料出现潮湿、松动等情况时仍需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以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 王洲; 冯景; 张伟莉; 马利亚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儿童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确诊的6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作对照,总结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经确诊的6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中,包含14例(23.33%)肛门闭锁,11例(18.33%)小肠闭锁,10例(16.67%)肥厚性幽门狭窄,8例(13.33%)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6例(10.00%)肠重复畸形,6例(10.00%)十二指肠膜式狭窄,5例(8.33%)巨结肠.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100%,80%.结论 高频超声对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诊断符合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