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15-04-03

主办单位: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卫计委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

会议文集: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据报道中国每年出生新生儿1200-1500万,每年有消化道畸形新生儿需手术治疗的可有相当数量.其中大多需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支持,尤其那些需长期营养支持的新生儿需注意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选择,PN时的脂肪乳剂选择,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以及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应用时间。
  • 摘要:肠扭转可出现在胃肠道的各个部位,如胃、小肠、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以中肠扭转最为严重.肠扭转可迅速导致肠缺血和坏死,需要早期识别,迅速做出处理,必须急诊手术治疗.有报告肠扭转和内疝的死亡率达6%~38%不等。非常凶险,起病急,变化快,表现多样,缺乏典型肠梗阻的表现。容易误诊误治。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导致肠扭转和内疝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各异。早期识别困难。主要表现腹痛程度不一,呕吐胆汁,早期休克;临床表现和腹部体征不一致。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梗阻或十二指肠空肠曲呈螺旋状表现。腹部平片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肠袢及肠曲伸展受限,可见孤立肠袢,肿物呈假性肿块等提示肠扭转。数小时内动态观察腹部X线片如见固定肠袢,应高度怀疑肠扭转或内疝可能。超声检查可了解腹腔积液的情况。早期抗休克及手术探查,腹腔镜探查,肠管活力判断,术中避免遗漏坏死肠管造口。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粘连性肠梗阻,肠旋转不良并扭转复发,抗菌药物应用及营养支持。
  • 摘要:近年来,国际上大的胆道闭锁诊疗中心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Kasai 根治手术,自体肝生存率已有明显改善;日本、英国、法国、台湾地区近年报道,胆道闭锁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在70%~80%,日本20年自体肝生存达58%,这里明显看出接近一半以上的婴幼儿避免了肝移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状况是令人堪忧的,我国胆道闭锁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缺乏项目支撑、有效合作和推广,胆道闭锁防治能力尚较低下,专科医生奇缺,资源分布不合理,尚未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直接导致大量患儿死于肝硬化、生存质量低下、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层面的深远影响.利用已建立的中国胆道闭锁关爱中心网站(www.dandaobisuo.com),完善胆道闭锁病例信息网络登记和病例讨论网络平台。采用计算机远程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统一信息采集制度,方便统计分析。同时向全国儿科医师开放,疑诊胆道闭锁病例可在网络平台上讨论并定向转诊到相应的胆道闭锁诊治中心。将保证所有患者信息资源合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帮助临床医师掌握患儿的诊疗情况及病情变化、完善治疗方案,也可为科研人员提供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依据,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促建专科医师、研究人员、普儿科医师胆道闭锁早期筛查-转诊-分子诊断-早期规范治疗联合体,为发现大量胆道闭锁病例、早期干预、降低致死致残率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胎儿医学的发展,胎儿外科会诊,EXIT手术,胎儿开放性手术,胎儿外科、围产外科的未来,以及胎儿外科的发展进程等多方面在我国的开展。并通过分析小儿外科现状与前景,指出其适应症包括囊性腺瘤样畸形、骶尾部畸胎瘤、心包畸胎瘤、脊髓脊膜膨出,在未来,胎儿医学将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产前咨询,而且EXIT可显著改善生后致死的CHAOS、严重膈疝及巨大颈部肿瘤等疾病的预后。并且EXIT对母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容易被社会接受,以及围产期积极手术改善预后等多方面。
  • 摘要:污粪是指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不自主有少量污便污染内裤,尤其是夜晚熟睡,粪水溢出污染被褥.轻者偶然发生,重者每晚出现.污粪多数在半年后好转,1年左右痊愈.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频率增加,与缺乏新直肠储袋、内括约肌拉伸、内括约肌功能减弱有关.大便频率一般术后2-6月逐渐恢复正常,与年龄、肠管切除长度和手术方式有关.1年以上仍然未恢复考虑为污粪.大多数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获得满意的控便能力。偶有污粪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可有所改善。而引起污粪的常见原因主要有括约肌功能受损,直肠感觉功能受损,假性便失禁,不合适的饮食。目前文献认为污粪随年龄逐步改善。外科医生应首选保守治疗,包括施行饮食疗法和增量剂放在第一位,其次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 摘要: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小儿外科最常见手术操作,经典开放手术容易损伤精索出血并可导致睾丸萎缩,腹腔镜手术以其能够探查对侧、不解剖精索结构而避免医源性隐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减少住院时间的优势在逐渐取代常规开放手术.腹腔镜修补术外科原则仍是闭合腹股沟内环.近十年多种腹股沟疝微创术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改进,技术方法变化多样,可经腹腔内和腹膜外手术入路,使用3个、2个或1个套管,选择体内或体外结扎技术以及使用网片、凝胶或粘合剂填充物.虽然手术具体使用的器械及操作过程各不相同,但趋向于使用更少的套管及内镜器械以达到微创的目的,已实现从三孔向单孔腹腔镜技术的转变.经过不断发展,在不损伤输精管和生殖血管的前提下对内环进行完整无张力的腹膜外结扎,同时避免结扎过多腹壁组织成为当今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并降低复发率的重要原则.
  • 摘要:通过分析肠神经元病变的客观存在与相关临床症候,研究了先天性巨结肠症,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节细胞减少症,而且病理检查还常见:肠神经元变性、萎缩、固缩,提示其可能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病变。指出诊断及病理检查要求的问题,提出了肠神经元病变的保守治疗及术后的康复训练。肠神经节细胞未成熟新生儿普遍存在,发育和成熟以及高级中枢参与排便控制的过程持续到 1-3 岁。对小儿功能性便秘及神经元未成熟,积极干预的扩肛治疗:获得专利的扩肛器基础上的扩肛治疗术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排便训练。
  • 摘要:便失禁的定义是粪便和气体不自主排出,包括气体、液体大便、固体大便的不自主排出以及便急和污粪的症状.便失禁时患儿不能控制大便及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排出大便,是一个非常令人尴尬的社会问题.失禁会对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排便控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几个不同的神经通路和盆底肌以及肛肠的协同和相互作用,排便控制的因素有:粪便的容量和粘稠度,小肠传输,结肠传输,直肠的膨胀性、张力和容量,直肠的运动和排空能力,肛直角,肛门直肠感觉和反射机制,肛管的运动,盆底肌的完整性。大便失禁的治疗方法有肠道管理,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及电刺激治疗,结肠切除术等疗法。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手段用于大便失禁的治疗,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根据大便失禁产生的原因、失禁的程度、病人的依从性及经济条件来进行选择,有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 摘要: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慢性肾脏损伤模型,用于研究肾脏损伤机制、筛查肾脏损伤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研究肾脏损伤治疗新方法.本文分析了先天性肾积水,后天性肾积水,以及可逆性输尿管梗阻。啮齿类动物出生时仅10%肾单位发育,生后7-10天剩余肾单位发育完成,生后第一天结扎或腰大肌包埋制作完全或部分输尿管梗阻模型,模拟人类胎儿孕中期肾积水。手术操作需要手术显微镜。通过基因突变、敲除、过表达制作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基因及分子通路对梗阻性肾病不同阶段肾脏病变的影响。肾脏基因表达和蛋白产生的改变,为疾病进展生物学标志物以及干预治疗提供了靶标肾脏病理改变。针对一个特殊细胞的分子治疗可能对其他细胞群有不利作用;需要针对多个通路的联合治疗。干细胞可以迁移到受损组织部位,通过发挥免疫调节、抗炎症、转分化、稳定血管、限制病理性的炎性血管生成等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基因的治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