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测井识别

测井识别

测井识别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5394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地质论评、内江科技、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三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等;测井识别的相关文献由70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贵文、赖锦、冉冶等。

测井识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3945 占比:99.92%

总计:254142篇

测井识别—发文趋势图

测井识别

-研究学者

  • 王贵文
  • 赖锦
  • 冉冶
  • 单玄龙
  • 康志宏
  • 施玉华
  • 李延丽
  • 李昌
  • 沈安江
  • 潘保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玳笠; 许露露; 龚志愚; 陈康; 周向辉; 杨洁; 文剑航; 任志军
    • 摘要: 辽河西部古近系广泛发育泥页岩层,是页岩油气勘探的热点层系。利用测井技术识别该地区页岩并区分页岩类型,有助于提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本次研究利用辽河西部凹陷常规老井的钻测录井资料,对该地区页岩的岩性特征及测井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类型主要有油页岩、暗色泥岩、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和白云质泥岩。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三段、水体稳定的深湖相区,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星形图测井相统计认为泥岩可表征为CAL>10 in且1Ω·m测井识别方法快捷有效且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赖富强; 李仕超; 王敏; 刘粤蛟; 钟路路; 黄兆辉; 王海涛
    • 摘要: 针对页岩油储层矿物组分复杂多样、矿物体积含量模型不统一、矿物组分准确定量评价困难等问题,以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岩心X衍射全岩矿物岩心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资料为基础,引入有机骨架,构建页岩油储层“双骨架”矿物组分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在经过储层三孔隙度校正之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奇异值分解最优化反演方法计算页岩油储层有机骨架和无机骨架矿物组分体积含量。研究表明,采用最优化反演方法计算得到的矿物体积含量与X衍射测量结果相关性达到0.60以上,并在实际井中得到验证应用。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储层精细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 黄玉越; 王贵文; 宋连腾; 王松; 张益粼; 黄立良; 赖锦
    • 摘要: 中国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影响页岩油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及成像测井方法总结归纳了研究区裂缝的发育特征,提出“常规+成像+岩心”的页岩储集层裂缝测井综合识别方法,建立了典型裂缝发育类型的测井综合识别图版。结果表明,玛湖地区天然裂缝在风三段密集发育,风一段次之,风二段中部几乎不发育。裂缝主要在长英质页岩、云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中发育,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与低角度成岩裂缝为主,开启程度高,少数被碳酸盐矿物充填,走向主要为NW-SE向。基于裂缝参数定量计算结果,结合岩性及矿物组分和地应力等因素分析了储集层裂缝有效性。研究认为,脆性矿物组分含量高、走向平行于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的高角度未充填裂缝发育段对储集层有效性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与产液资料较为吻合。此裂缝测井综合评价方法效果显著,可为页岩储集层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提供方法支撑。
    • 邱晨; 闫建平; 钟光海; 李志鹏; 范存辉; 张悦; 胡钦红; 黄毅
    • 摘要: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沉积微相细分,明确了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泸州地区页岩沉积微相可细分为5个大类、8个小类,其中强还原富有机质富硅深水陆棚相物性好、含气量高、TOC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是最优微相细分类型,主要分布于龙一段一亚段一小层;(2)利用无铀伽马、自然伽马、钍含量、声波时差、中子、横波时差及钍铀比等7条敏感曲线,通过K-means的贝叶斯判别法划分的页岩地层微相细分类型,与取心结果的吻合率高于90.0%。
    • 李嘉奇; 鲜本忠; 王剑; 连丽霞; 陈思芮; 贺静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白垩统清水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压汞实验等方法分析成岩作用特征;根据岩心成岩相测井响应关系,进行测井成岩相识别和储层评价。结果表明:四棵树凹陷清水河组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丰富,非均质性较强,既存在粗孔喉、连通性较好的粒间孔隙,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也存在细微孔喉、低渗透率的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属于特低孔—特低渗、超低孔—超低渗储层。研究区识别4类成岩相,其中强压实致密相多见蚀变凝灰质充填,发育于河道边缘薄层砂岩;钙质(铁泥质)致密胶结相集中发育于河道主体厚层砂岩的顶底部,孔喉结构较差;凝灰质致密充填相发育于分布最广的弱动力环境,粒间杂基多而物性差;欠压实溶蚀相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排替压力较低、孔隙结构最好。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中子测井及电阻率多元统计结果平均判识率达80.6%。该结果为取心井测井成岩相的研究和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的认识、有利储层发育带的评价和优选提供支持。
    • 赵笑笑; 闫建平; 王敏; 何贤; 钟光海; 王军; 耿斌; 胡钦红; 李志鹏
    • 摘要: 为了研究沾化凹陷沙三段湖相页岩夹层与页岩油产能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岩心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测井资料识别夹层类型。结果表明:(1)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的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形成裂缝。其中砂质夹层长英矿物和灰质夹层碳酸盐岩矿物的质量分数高达46.7%,57.95%;(2)夹层中发育异常压力缝、矿物收缩缝、层间缝,在砂质夹层中还发育构造缝。出现裂缝的夹层平均渗透率高达7.59 mD;(3)夹层主要发育微—纳米级孔隙,有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孔隙连通性较好。粒间孔常见于砂质夹层。溶蚀孔常见于灰质夹层,大孔隙较多;(4)夹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都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高电阻率特征,砂质夹层具有自然伽马在高背景下低回返、三孔隙度曲线和深侧向电阻率向右偏移,灰质夹层的三孔隙度曲线呈明显向右"靠拢"。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后的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曲线进行重叠可快速识别夹层且分辨率更高、更直观,能够有效地识别湖相泥页岩夹层,为页岩油评价提供依据。
    • 盛达
    • 摘要: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是常规测井评价的一大难点问题,其中油层低阻在很大程度上对测井解释符合率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低阻油层的解释符合率,该文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岩心实验分析、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角度针对渤中凹陷地区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低阻油层主要为薄层低阻油层和泥质引起的低阻油层。另外,采用纵向响应离散法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依据校正后数值的高低可以对薄层低阻油层进行识别;用双饱和度法可以对泥质引起的低阻油层进行识别。通过获取渤中凹陷低阻油层成因与两种方法对低阻油层的识别效果,为充分挖掘低阻油层潜力和油田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 李栋; 胡克来; 张燕; 赖锦; 王贵文; 王松; 张祥龙; 马源; 江程舟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环西—彭阳地区长8段储层蕴含丰富油气资源,但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且受异常低压、黏土矿物附加导电以及高束缚水饱和度影响,油水层分异差,测井响应特征差异不明显,流体性质识别难度大。本文通过岩芯薄片观察、常规测井等资料,对长8段储层四性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段岩性主要是中、细砂岩,平均孔隙度14.68%,渗透率7.13×10^(-3)μm^(2)。在此基础上引入视地层水电阻率作为有效参数,建立R_(wa)-AC交会图版,该方法考虑了不同储层物性的差异对储层电性的影响,克服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因素的影响,突出了含油气信息,能有效识别不同的流体类型,通过该方法实现了12口井70个层位流体性质测井判别,与试油资料验证良好。研究成果对于长8段储层测井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见。
    • 李昌; 沈安江; 张建勇; 周进高; 蔡君; 刘江丽; 王鑫
    • 摘要: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岩石结构组分,对于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碳酸盐岩地层通常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缝洞发育,如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较精确地识别其基于岩石结构组分分类的岩相一直是个难题。目前有效测井参数与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已经成为提高岩相识别精度的有效手段,其中Lucia的视岩石结构数参数在国外碳酸盐岩地层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ARFN技术建立的条件为非裂缝和非水层,这使得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以四川盆地GM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例,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首先,参考Lucia的岩石类型分类方案,将岩相划分为3大类:颗粒白云岩(包括砂屑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泥晶白云岩(包括泥晶白云岩和泥质泥晶白云岩)。然后,通过岩-电关系分析优选出最敏感测井曲线,包括密度、声波时差和自然伽马。根据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薄片鉴定资料,按照水层和非水层条件,对Lucia的视岩石结构数公式进行改进。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ARFN曲线能够快速定量识别岩石结构组分,尤其对颗粒白云岩和泥晶白云岩的识别率很高。最后,将改进的ARFN作为输入测井参数之一,与K邻近分类算法(KNN)结合进一步提升岩相测井识别精度。取心井岩心资料验证表明,改进后的ARFN将平均识别符合率从74%提高到80%以上,有效推动了四川盆地GM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工作。
    • 衣健; 李慧勇; 单玄龙; 郝国丽; 杨海风; 王清斌; 许鹏; 任淑悦
    • 摘要: 综合利用岩心、壁心、铸体薄片、储集层物性、常规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建立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暴露型和覆盖型两类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分方案,明确不同储集层结构单元的地质特征和储集空间构成,并确立其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识别标志。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垂向上可分为风化壳和潜山内幕两个一级储集层结构单元。风化壳可进一步划分黏土带、风化砂砾岩带、淋蚀带和崩解带4个二级储集层结构单元;潜山内幕中可识别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2个二级储集层结构单元,其中内幕裂缝带可进一步细分为碎裂段和裂缝密集段。暴露型潜山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风化砂砾岩带、淋蚀带、崩解带叠加碎裂段和内幕裂缝带碎裂段4个部位,储集层的形成受风化和构造改造双重控制;覆盖型潜山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风化壳叠加碎裂段和内幕裂缝带碎裂段中,有利储集层发育主要受构造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