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延成型

流延成型

流延成型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58652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塑料包装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1年十四省市热处理暨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热处理学术交流会、2009中国超硬材料行业技术发展论坛、2007年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等;流延成型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江东亮、张景贤、丘泰等。

流延成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8652 占比:99.97%

总计:358759篇

流延成型—发文趋势图

流延成型

-研究学者

  • 江东亮
  • 张景贤
  • 丘泰
  • 严密
  • 向军辉
  • 段于森
  • 谢志鹏
  • 高峰
  • 黄勇
  • 黄政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佳悦; 张文超; 李大玉
    • 摘要: 为研究燃料电池等领域所使用的高性能定向多孔陶瓷,采用流延成型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一维定向通孔ZrO_(2)支架,利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得ZrO_(2)陶瓷生坯,并在生坯表面丝网印刷石墨条纹,然后将其叠层,热合为整体后再烧结。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多孔陶瓷支架的孔结构影响规律,并对多孔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多孔陶瓷的孔径规则,孔道平行排列,孔密度高。并且随着陶瓷层厚度的增加,孔道边缘逐渐变得整齐,同时多孔ZrO_(2)的抗热震循环(25~1000°C)达47次。
    • 党新安; 李诗朦; 杨立军; 张宋千; 郭小莉
    • 摘要: 采用流延成型法,以酚醛树脂为粘结剂,石墨为骨料,碳纤维为添加剂,制备了氢燃料电池用石墨复合双极板。以石墨复合双极板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为衡量指标,结合扫描电镜(SEM)的表征分析,研究了树脂种类、树脂质量分数、石墨目数、石墨质量分数等材料配比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F-2123的酚醛树脂质量分数为30%,200目的石墨质量分数为68%,碳纤维质量分数为2%时的电导率及抗弯强度性能最优,分别为127 S/cm、29.2 MPa;随着碳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双极板的抗弯强度增加,但电导率有一定程度减小。
    • 崔唐茵; 刘镇; 魏春城
    • 摘要: 流延成型技术是一种制备二维平面陶瓷薄片的成型方法。随着5G时代的到来,陶瓷薄片材料在电子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原料粉体入手,讨论了有机添加剂对制备陶瓷薄片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干燥环境对陶瓷薄片表观性能影响;概述了目前常用的陶瓷薄片加工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未来陶瓷薄片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进行了展望。
    • 韦鹏飞; 周洪庆; 李国铭
    • 摘要: 为优化CaO=Al_(2)O_(3)=B_(2)O_(3)=SiO_(2)(CABS)玻璃/Al_(2)O_(3)系低温共烧陶瓷(LTCC)流延工艺,提高CABS玻璃/Al_(2)O_(3)系LTCC材料性能,采用偶联剂对CABS玻璃/Al_(2)O_(3)复合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对黏结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优化,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流延工艺优化对LTC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能有效提高CABS玻璃/Al_(2)O_(3)复合粉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润湿性,提升浆料固含量和生瓷带密度,当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质量分数为1?5%时,浆料固含量为66?58%,生瓷带的密度为1?90 g/cm^(3),均达到最大值;通过探究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对生瓷带性能的影响,发现使用质量分数为9%的B98型(重均分子量为4×10^(4)~7×10^(4)g/moL)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备生瓷带的密度最大为2.03 g/cm^(3),该生瓷带经850°C烧成后,材料微观结构较为致密,综合性能优异,烧成密度为3.12 g/cm^(3),10 MHz下测得的介电常数为7.98,介电损耗为1.5×10^(-3),与Ag电极共烧呈现出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 刘杰; 董子靖; 宋佳敏
    • 摘要: 采用机械混合法将钡铁氧体、石墨烯、二氧化硅进行混合,制备多元复合吸波剂,以水性聚氨酯为粘结剂,使用流延工艺制备多元复合吸收剂涂层织物,并分析其结构以及吸波性能.
    • 殷术贵; 郭伟科; 黄栋; 张华伟; 吴后吉; 张春华
    • 摘要: 由于流延薄膜厚度很薄(微米级),若薄膜采用1∶1的几何模型对薄膜传热进行耦合模拟时,网格数量达百亿级别,仿真计算非常困难.论文提出薄膜加厚的传热仿真模型,即对薄膜几何模型扩大,辊筒和冷却水管道几何模型保持不变的方式,顺利实现了流延薄膜冷却过程的传热仿真模拟.研究发现:薄膜及流延辊表面温度场出现螺旋型分布,即"流道痕"现象,与热成像仪测试结果吻合;在有螺旋导流片位置处,薄膜及辊筒表面温度高,冷却水流道处温度低,薄膜轴向方向薄膜温度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在±1°C以内;薄膜在流延辊上冷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温度骤冷阶段和温度平稳阶段,薄膜的冷却主要发生在骤冷阶段,骤冷时间0.03s内,薄膜温度可从220°C迅速冷却到40°C以内;提高螺旋流道内冷却水流速时,薄膜在周线方向的温度变化较小,在轴线方向薄膜平均温升斜率受流速影响较大.文中最后给出的流延辊螺旋流道内冷却水流速与薄膜轴向温升斜率的关系,可为流延辊流量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任路超; 张明伟; 杜庆洋; 潘健; 马立修; 刘宇
    • 摘要: 低温共烧陶瓷材料的应用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流延生瓷带的性能。文章围绕低温共烧陶瓷材料流延成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TRIZ创新工具,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因果链分析,找到关键问题。运用TRIZ矛盾思想解析关键问题,结合矛盾矩阵、分离原理等准确寻找发明原理,在发明原理的启示下设计实验,以获得理想的解决方案。
    • 刘磊仁; 聂光临; 黄丹武; 赵振华; 包亦望; 伍尚华
    • 摘要: Al_(2)O_(3)作为应用最广的陶瓷基板,优异的力学强度、韧性与导热性能是确保其安全可靠服役的前提。稀土金属氧化物(La_(2)O_(3)、Y_(2)O_(3))掺杂是提升Al_(2)O_(3)陶瓷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然而,单一掺杂的强化效果有限,因此,采用La_(2)O_(3)-Y_(2)O_(3)复掺的方法以望进一步提升Al_(2)O_(3)陶瓷基板的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La_(2)O_(3)-Y_(2)O_(3)复掺对Al_(2)O_(3)陶瓷热导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延工艺分别于1550°C、1600°C保温2 h制得了Al_(2)O_(3)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和La_(2)O_(3)/Y_(2)O_(3)掺量之比对Al_(2)O_(3)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550°C时,随着La_(2)O_(3)/Y_(2)O_(3)掺量之比的降低,Al_(2)O_(3)陶瓷的热导率逐渐增大,而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 wt.%La_(2)O_(3)-1wt.%Y_(2)O_(3)复掺制得的Al_(2)O_(3)陶瓷最高抗弯强度为(682.24±41.51)MPa、最高断裂韧性为(5.58±0.56)MPa·m^(1/2),且其热导率较5 wt.%La_(2)O_(3)单掺试样高20.3%;当烧结温度为1600°C时,随着La_(2)O_(3)/Y_(2)O_(3)掺量之比的降低,Al_(2)O_(3)陶瓷的热导率逐渐增大,而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逐渐减小,即掺加5 wt.%La_(2)O_(3)的Al_(2)O_(3)陶瓷(5:0-1550°C)最高抗弯强度为(629.57±31.15)MPa、断裂韧性为(5.71±0.34)MPa·m^(1/2)。由上述两个烧结温度获得的最优强度-韧性试样的性能对比可知,La_(2)O_(3)-Y_(2)O_(3)复掺的强化效果与烧结温度密切相关,4:1-1550°C试样的热导率与弯曲强度分别较5:0-1600°C试样高5.6%、8.4%,说明La_(2)O_(3)-Y_(2)O_(3)复掺有利于低温烧结制备力学-热学综合性能优异的Al_(2)O_(3)陶瓷。
    • 胡善海; 钱玉鹏; 江学峰; 王飞; 丁锋; 赵绍林
    • 摘要: 以改性膨胀蛭石和滑石填料为原料,蓖麻油为分散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粘结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采用球磨法制备蛭石基流延浆料。考察浆料固含量和各组分添加量对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合适的浆料配方为:固含量质量分数为50%、蓖麻油用量为粉体质量的2%、PVB用量为粉体质量的6%、DBP用量为R=0.8时,流延浆料具有典型剪切变稀行为的塑性流体特性,该配方制备的蛭石基流延坯料表面均匀,无裂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