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产后关爱

流产后关爱

流产后关爱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9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等;流产后关爱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兰英、黄小凤、冯丽嫦等。

流产后关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2.7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94 占比:97.28%

总计:6367篇

流产后关爱—发文趋势图

流产后关爱

-研究学者

  • 黄兰英
  • 黄小凤
  • 冯丽嫦
  • 张江琴
  • 徐海燕
  • 李洁明
  • 李雪芹
  • 罗兰
  • 陈少君
  • 高秋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贤鹦; 胡颖; 曾淑梅; 孙彦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对促进青少年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的效果.方法:选取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的青少年女性共2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产后关爱服务,观察组采用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统计分析两组青少年LARC知识问卷得分,术后即时LARC落实率、术后6个月LARC续用率、重复流产率、终止率及避孕效果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问卷回答正确率在50.0%以上的条目(均为3个)及LARC知识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回答正确率在50.0%以上的条目及LARC知识得分(10个,10.0±2.0)均好于对照组(5个,6.3±1.8)(P0.05).结论: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人工流产后LARC的认知及即时落实率,提高后续使用率,减少终止率,提高避孕效果满意率.
    • 刘艳勃
    • 摘要: 目的 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PAC)模式在非人工流产的妇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非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0例。根据术后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采取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及生殖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0.80%)明显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的优良率(8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C模式可有效改善非人工流产的妇科术后患者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及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 李玉卉
    • 摘要: 目的探析意外流产患者采用流产后关爱(PAC)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9例意外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4例)与观察组(28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流产后关爱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避孕知识、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5.48±2.97)、(96.24±1.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6±3.52)、(77.59±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6.52±1.65)分,对照组为(81.63±1.7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护理应用于意外流产患者中,对提升患者避孕知识、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杜莉; 何丽芸; 沈心荷; 梁鹏飞; 毛红芳; 许芸; 金龙妹; 曹莉莉; 葛啸天; 徐飚; 朱丽萍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2016-2020年51 287人工流产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1月-2020年10月上海市3个区4家二甲以上医院所有人工流产病例登记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人工流产病例51 287人次,年龄(30.7±6.2)岁,非本市户籍占78.4%,未婚者占23.8%。(2)2016-2020年人工流产人次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重复流产占比一直保持在65%左右,非本市户籍人工流产数量较本市户籍下降明显。(3)本市户籍人工流产者年龄以30~39岁居多,非本市户籍者年龄以20~29岁者居多(P<0.05)。非本市户籍人工流产者≤24岁占比高于本市户籍,<19岁者在非本市户籍和本市户籍中分别占6.0%和2.6%。(4)本市户籍与非本市户籍者人工流产高危因素顺位一致,教育程度高、本市户籍、无生育史的女性出现高危因素的风险较低(P<0.05)。(5)几乎所有人工流产均为非意愿妊娠(99.96%),其中51.5%为未避孕,48.4%为避孕失败。非本市户籍者未避孕原因占比高于本地户籍,尤其在≤24岁者更为明显(均P<0.05)。(6)避孕失败而导致人工流产的最常用避孕方式为避孕套(68.9%)、安全期避孕或体外射精(23.0%)和紧急避孕药(3.7%),使用高效避孕方法失败者占比低(4.2%)。非本市户籍采用高效避孕方法失败的占比高于本市户籍(P<0.01)。结论:2016-2020年上海市51 287例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未避孕和采用非高效的避孕措施避孕失败,重复人工流产比例提高,应加强宣教,推广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降低重复流产。
    • 高越; 张丽珊; 赵方燕; 施君瑶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数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工流产术后女性的心理健康及生殖健康均可产生积极影响。目前,流产后关爱项目已在我国推广十年,众多的女性从中受益。本文针对流产后关爱服务在国内的发展进程、对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影响以及国内学者对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的探索进行综述。
    • 彭玉英
    • 摘要: 当前社会中,适孕年龄女性发生意外妊娠的情况较为普遍.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已经沿用多年,主要分为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两种,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在不断提升,但仍旧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加上接受流产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未婚女性,其在面对人工流产时,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更有甚者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形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为此,对意外妊娠流产女性加强临床护理与心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优质护理在产后流产关爱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
    • 张钰; 曾俐琴; 黄小凤; 沈庆君; 赵春梅
    • 摘要: 目的 了解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及避孕现状,探讨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对未育青少年女性避孕措施选择及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未育青少年女性患者,通过PAC咨询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避孕及重复人工流产等状况.结果 ①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1137人次,占同期青少年人工流产总数的85.30%(1137/1333),占人工流产总数的29.51% (1137/3853);术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39% (266/1137),人工流产总次数≥3次者占5.54%(63/1137)、半年内重复人工流产(即≥2次人工流产)者占2.73%(31/1137)、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6.86%(78/1137).②PAC后选择高效避孕方法较术前显著增加(2.73%比84.43%,P<0.001),其中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使用率均显著增加(2.73%比83.46%,P<0.001;0比0.97%,P=0.001),使用IUD的已婚人数多于未婚人数(5.71%比0.86%,P=0.047);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OC续用率逐渐下降(83.01%、5.95%、2.46%),而IUD续用率相对稳定(0.97%、1.14%、1.23%).③PAC后半年及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率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1.26%比2.73%,P=0.022;3.70%比6.86%,P=0.003).结论 未育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高,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PAC能显著提高高效避孕措施即时落实率.尚需进一步提高IUD即时落实率和COC续用率.
    • 曹婷婷
    • 摘要: 目的:了解海淀区2010~2018年计划生育手术变化趋势,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0~2018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上报的《北京市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和质量季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海淀区2010~2018年计划生育手术总数呈下降趋势,外地户籍占一半以上,且2016年以前构成比有上升趋势,2017年下降8.68%;2)终止妊娠手术占73% 以上,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无痛人流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药物流产降幅最大;3)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人数逐年减少,皮下埋植人数自2013年后逐渐上升,2016年取出宫内节育器人数明显增多.结论:海淀区2010~2018年计划生育手术呈下降趋势,终止妊娠手术占比仍高,医疗机构应因地制宜,开展流产后关爱,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避孕宣教,指导落实长效高效避孕措施.
    • 赵爱华
    • 摘要: 目的:分析38岁以上女性意外妊娠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术后即时实施流产术后关爱服务(PAC).评价规范的流产术后关爱服务(PAC),对35岁以上女性意外妊娠接受人工流产术术后避孕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38岁以上女性意外妊娠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术后遵循PAC流程规范服务者,作为观察组(n=40);选取同期38岁以上门诊意外妊娠,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按常规的人工流产服务者,作为对照组(n=40).术后随访1、3、6个月,比较两组女性术后避孕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实施情况、术后随访状况、再次妊娠的状况及再次妊娠实施人工流产术后PAC的落实状况.结果:观察组采取避孕的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具体实施避孕陈措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用的1、3、6个月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后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38岁以上女性意外妊娠人流术后即时PAC,提高女性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和使用,降低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及重复人工流产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淮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心理评估基础上采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青少年流产女性的心理及避孕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未婚青少年168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4例.常规组采用PAC服务,干预组在常规PAC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及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况、避孕知识知晓程度、术后高效避孕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干预组高效避孕落实率高于常规组.结论 基于心理评估基础上采用PAC服务能有效改善青少年流产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术后避孕知识掌握度及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重复流产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