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学海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理论研讨会等;泰州学派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树俊、蔡文锦、季芳桐等。

泰州学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0 占比:99.4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26%

总计:392篇

泰州学派—发文趋势图

泰州学派

-研究学者

  • 张树俊
  • 蔡文锦
  • 季芳桐
  • 张克伟
  • 姚文放
  • 杨国荣
  • 蔡桂如
  • 李双龙
  • 邵晓舟
  • 钱成

泰州学派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新民
    • 摘要: 罗汝芳乃泰州学派发展至顶峰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其“求仁”思想既重悟觉又重践履,一方面强调内证自修工夫并形成了一套心性学的义理系统,另一方面也重视外在绝对主体实践而包裹了一层社会文化的形态特征。他是知识精英与庶民大众的沟通者,也是大传统与小传统两种文化的整合人。透过他一生心路跋涉历程及话语言说主张,也能一窥泰州王学共同的价值诉求与思想理论特征。本文所论题域甚广,主要涉及八个方面。(一)王艮与颜钧:两位泰州学派的先驱;(二)制欲与求仁:艰难的心路跋涉历程;(三)归宗性地:人天一体境界的开出;(四)觉悟与实践:真谛与俗谛的彻底打通;(五)以学为政: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六)儒学下乡:基层教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七)明明德于天下:民间社会秩序建构的代言人;(八)理想与关怀:《罗汝芳学谱》的现实意义。
    • 朱志云
    • 摘要: 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应利用大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平台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提升地区文化自信。泰州是苏中地区独居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地方高校在大学语文课堂应积极打造梅兰芳艺术、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和郑板桥三绝这四张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名片,助推地方文化品牌建设。
    • 摘要: 李贽(1527-1602),初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方面,提出“童心说”,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之风,强调创作应表现作者的真性情,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而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说》),就是说创作要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抒发已见。
    • 刘涛
    • 摘要: 嘉靖年间,王艮高足徐樾、朱锡通过与闽南学人交流、参与建构文化符号,两次将泰州学派思想传入漳州。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在漳州海洋社会深入人心,成为其冲破明朝“海禁”政策的动力。
    • 常新
    • 摘要: 泰州学派是阳明之后一个主要学术流派,在阳明生前逝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泰州学派成员地域分布广泛,学术思想驳杂,与“名教”所认同的“中行”相悖,自明晚期以来就受到理学内部的批判。在近现代学术研究中,泰州学派的学派归属问题存在分歧,另外由于特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研究者往往将泰州学派视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是与传统社会相决裂的“革命者”。但泰州学派并非理学的反叛者,而是理学内部对自身诸多弊端的批判者。
    • 桑东辉
    • 摘要: 韩贞作为明代中后期的平民儒者,继承了泰州学派的乐学精神,并将泰州学派的平民教化思想落实到道德践履和日常教化中,体现了泰州学派道德美学意蕴。从思想渊源上看,韩贞的道德美学思想一方面来源于儒家的孔颜之乐和泰州乐学传统,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地受到他早年学佛经历的影响。此外,他艰难困苦的社会底层生活所激发出的对美好道德的向往也是其道德美学的源头活水。韩贞将其道德美学精神落实在良知发动之美、安贫乐道之美、奉献助人之美和教化乡里之美等方面,极大地缓和了阶级冲突、营造了乡邻和睦的小气候而为时人所称道,并因此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泰州学派的平民教化思想。
    • 朱捷
    • 摘要: 日本学士院院士岛田虔次是日本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早提出“中国的近代”问题的学者,他在战后日本学术界最早对战前历史观进行反省,且最早对克服所谓“亚洲停滞论”这一重要历史课题展开研究,他在儒学史的叙述脉络中成功发现了中国近代思维的萌芽,构建了中国近代思维发展论。本文以泰州学派为线索,爬梳岛田中国近世思想史叙事形成的历史脉络,分析隐藏在文本背后特定时代的历史境况,揭示岛田中国近世思想史叙事建构的精神动力。
    • 潘红
    • 摘要: 泰州学派是明朝后期从民间诞生、在基层传播的儒家学派。泰州学派诸贤长期扎根基层,开展讲学宣教活动,其讲学呈现出活动中心基层化、成员构成底层化、理论解读通俗化、语言表达口语化等特点,适应了广大民众的需求,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的传播。泰州学派的民间传播对于当代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方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
    • 钱成
    • 摘要: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推动了晚明儒学平民化时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形成与流行。具体到泰州学派产生、流行的核心地区——泰州而言,明清以来泰州戏曲“倍盛于前”,成为“江南文脉”视域下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成为“江南文化”渡江北上的现实体现。泰州戏曲文化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平民儒学思想和“言情”文化思潮。从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可见泰州学派的文艺思想深刻影响了晚明以降诸多艺文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社会教化和文艺发展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 钱成
    • 摘要: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推动了晚明儒学平民化时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形成与流行.具体到泰州学派产生、流行的核心地区——泰州而言,明清以来泰州戏曲"倍盛于前",成为"江南文脉"视域下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成为"江南文化"渡江北上的现实体现.泰州戏曲文化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平民儒学思想和"言情"文化思潮.从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可见泰州学派的文艺思想深刻影响了晚明以降诸多艺文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社会教化和文艺发展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