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明

晚明

晚明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9篇、专利文献5399篇;相关期刊658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青春岁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晚明的相关文献由9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玲、周向频、吴衍发等。

晚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9 占比:18.30%

专利文献>

论文:5399 占比:81.70%

总计:6608篇

晚明—发文趋势图

晚明

-研究学者

  • 刘春玲
  • 周向频
  • 吴衍发
  • 蒋炜
  • 刘晓东
  • 陈宝良
  • 庞乃明
  • 柳素平
  • 万明
  • 孙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姜文浩
    • 摘要: 在晚明"大变迁"的背景下,南直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脆弱,成为了疫灾的高发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南直隶的疫灾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就发生时间而言,崇祯年间疫灾发生密度最高;在发生地区上,以苏州府、扬州府、应天府、淮安府、凤阳府等地区疫灾暴发次数为多。频繁的疫灾不仅直接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而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官方力量和以士绅、宗族、医家为主体的民间力量都进行了积极应对,形成了社会性的防疫救灾网络。这些举措包括开仓赈粮、捐赀救济、施医送药、施棺助葬等方面,为当地的疫灾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张涛
    • 摘要: 明人毛一鹭的《云间谳略》收录了其担任松江府推官时的案件判语和公文。对书中女性材料的梳理可以发现,涉案女性中大部分为沉默的受害者。尽管晚明商品经济的发达为女性走入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捆缚女性的道德和法律枷锁并未松弛,她们无法获得经济独立,反而加速了自身的物化、商品化,其社会生存空间仍旧逼仄。
    • 陈娟
    • 摘要: 晚明尚"奇"书风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对赵董书风的历史终结,是明代书家的一种文化自觉。晚明尚"奇"书风之所以形成,是具有重大社会文化背景的。它将书家从传统枷锁中解放出来而纵情放飞自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徐建新
    • 摘要: 《晚明望族编刊活动研究——以湖州闵、凌、茅、臧四大望族为中心》是赵红娟教授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于202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通过对湖州四大望族书籍编选、评点、序跋、刊刻及销售活动的系统研究,从四大望族经济实力、科举仕宦、文化素养、人脉资源、编刊特征、编刊家个案、著名选本与刊本的传播等方面,来揭示晚明江南望族图书编撰、刊刻和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文化意义。全书体例严谨,视野开阔,整体观照,点面结合。
    • 高胜兵
    • 摘要: 晚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西学”主要指来自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有关天主教的宗教文化知识。二者对晚明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较之于自然科学,有关天主教的文化知识对晚明中国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与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具有极大的关系。晚明中国因科举取士的制度传统,其自然科学相对于西方,具有“弱势”特点,因而容易接受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而儒释道合流的文化系统却让晚明中国人在信仰上比较“成熟”,因此很难接受作为信仰文化的天主教文化。这种文化现象也符合以色列著名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
    • 郑佳佳
    • 摘要: 晚明时期出现的士商互动潮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诸多方面,也对江南地区的园林产生了深厚影响。文章将通过对晚明苏州和扬州的园主人身份和造园意趣等的分析比较,并以较典型的苏扬两地相关的园主人及其园林特征为例,剖析士商互动影响下两地园林的异同及成因,以期对园林历史研究和园林艺术的传承保护有所启发。
    • 胡健文
    • 摘要: 在以往的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史研究中,万历年间首批在南昌受洗的明朝皇族成员鲜为人知,且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中外相关研究对其罕有涉及。本文以利玛窦回忆录中的原始记载作为考证出发点,以朱明皇室在南昌一支的族谱信息为检索依据,结合中西方描述南昌皇室的相关文献史料,经过层层筛选与排除,将这批受洗者的身份范围缩小在几人之间,以期丰富学界对于晚明中国天主教徒的认知。
    • 李志远
    • 摘要: 生态学因其理论与方法具有普适性而被借鉴到文化艺术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戏曲学界亦开始借鉴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戏曲生存状态进行研究。虽然至今仍较少有对戏曲生态学进行学科性质研究的成果,但对其体系性构成却已多有阐说。具体到晚明戏曲生态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对晚明地域戏曲生态、具体戏曲生态因子于晚明戏曲生态的影响和晚明戏曲生态次级生态的研究三种类型。今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晚明戏曲生态进行研究,需要从清晰认知戏曲生态、建构相对完整的戏曲生态系统、重视关系研究、正确认识晚明戏曲生态事实四个方面着力,其结论才更具有学理性参照意义。
    • 仪平策; 周坤鹏
    • 摘要: 晚明家具的美学风格整体上呈现多元化甚至矛盾化的特征,这一现象的成因尚有深入探讨的理论空间。引领家具审美风尚的晚明文人在心学影响下突破理学窠臼,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以“平淡自然”范式为主的古典美学崇“真”尚“淡”的趣味,这一文化语境推动了自然天成、平淡素朴的家具风格的流行。“真”这一范畴在浪漫美学思潮中又得以拓展,并发展出追求主体情性之“真”的新“真趣”,从而使晚明士民愈发重视家具审美中的情感体验,追求家具审美和设计的个性化与新奇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走向物欲化。这种意涵丰富的家具审美“真趣”成为晚明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 陈一家; 张德顺
    • 摘要: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可以应用于实际设计的程度。从过往的设计经历看,古典园林再生最难的在于重塑园林的空间层次。当水文地形都发生改变后,如何做到园林空间的神似,需要我们对园林各要素的布置原则与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对晚明江南园林中建筑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布局特点的认知,从而在今后的古典园林再生设计时做到有据可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