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当代启示

当代启示

当代启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0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0篇、专利文献33篇;相关期刊810种,包括廉政文化研究、学理论、理论观察等; 当代启示的相关文献由159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坤、刘於清、刘军等。

当代启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0 占比:97.73%

专利文献>

论文:33 占比:2.27%

总计:1453篇

当代启示—发文趋势图

当代启示

-研究学者

  • 陈坤
  • 刘於清
  • 刘军
  • 孙璐
  • 彭大成
  • 费利群
  • 邓群刚
  • 付开镜
  • 刘歆
  • 刘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玥; 游博
    • 摘要: 瑞典模式是-种建立在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之上,以高福利、追求普遍主义的公平正义、团结互助、人道主义等为主要特征,具有瑞典文化特色的政治模式。这一政治模式既具有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的普遍特征,又体现了瑞典独特的国情与文化,被视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
    • 徐宝娣
    • 摘要: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动乱的历史时期,但是同时也是我国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大家辈出,理论层出不穷,涌现了诸如老子、孔子、墨子等各个学派的创始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现象,推动了我国思想与文化的形成。在众多流派和大家之中,荀子是不得不说的一位,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与孟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贡献,荀子主张“性恶论”.
    • 乔巧; 唐海燕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是对文化的本质、内容、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要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弘扬主流文化;坚持“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进文化创新;坚持“民族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吸收国外文化的优秀成分。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抓住机遇,最终实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 曹洁婷
    • 摘要: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类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并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力确证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但也无法否认人的能动性发挥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就是人对自然的受动性。这种受动性主要表现在人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然规律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诸多“偶然性”基础上的客观必然性。一旦人与自然对立冲突,人类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报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启示我们,要珍爱自然、敬畏自然,将自然的发展纳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扬帆起航的新起点,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对于解决国家治理中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 王春亮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主动作为、勇于发声,塑造了党的良好国际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党的国际形象塑造遵循着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主体逻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和积极应对国际变局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必须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牢牢立足于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接续推进党的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良好外部环境。
    • 赵小雨
    • 摘要: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平等与自由的维度描绘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应然图景,即人与自然界相互平等、生态系统中人与人生态地位平等、人类自由的实现依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并以自然环境作载体。运用恩格斯平等观与自由观审视当代社会生态发展实际,发现平等维度中人与自然地位失衡、自由维度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通过对历史、文本和理论的梳理,总结出恩格斯平等与自由维度中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瓦解生态问题的现存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科学生态观;秉持生态共同体理念消解生态殖民主义的错误取向。
    • 康敏; 王时霞
    • 摘要: 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散落在各类著作中的阅读实践及理论数不胜数,孔子删《诗经》可以看做是选择文本形成群文的最早实践,孟子也特别提出"以意逆志"的读书方法,宋已有阅读方法的专门书籍《朱子读书法》,其中循序渐进一章中关于群文阅读已有专门论述。但当代群文阅读的理论梳理及实践中却鲜有提及。
    • 张融融
    • 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疫灾频发,时人在与疾疫斗争的防疫治疫实践中逐步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疾疫防控体系。中国古代疾疫防控体系包括疫前有效防疫、疫时大力治疫、疫后积极反思三个环节,涵盖了疾疫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防治结合、形成定制、官方主导、官民合力等特征。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疾疫防控体系,合理借鉴中国古代疾疫防控经验,对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李宏韬; 谢菲
    • 摘要: 严复救贫思想包括3个方面:以政治建设为实现救贫的前提、以商业繁荣为实现救贫的基础、以“民”的发展为实现救贫的根本。其救贫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从严复对贫与困、国贫与家贫理论关系认识的深入以及对落后观念习俗和救贫政策的现实洞悉与批驳中去认识。严复救贫思想注重兼容中西、正视优劣,并始终以“民”的发展为实现救贫的价值旨归,对当今反贫困理论与实践建设仍存在有益启示。
    • 李月; 闫佼丽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经验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是权力关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论、国民党法西斯主义论以及中间力量幻想主张等复杂意识形态话语背景下,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和话语内容,通过隐蔽性和渗透性的话语构建策略,向民众迂回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应借鉴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继续在国家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个体层面重视情感融合和多元传播渠道的运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