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胜气田

东胜气田

东胜气田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2290篇;相关期刊35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西部探矿工程、石油地质与工程等; 东胜气田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辉、荀小全、张占杨等。

东胜气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4.30%

专利文献>

论文:2290 占比:95.70%

总计:2393篇

东胜气田—发文趋势图

东胜气田

-研究学者

  • 王东辉
  • 荀小全
  • 张占杨
  • 归平军
  • 李灿
  • 周舰
  • 张永清
  • 曹绍贺
  • 李阳
  • 梁志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志彬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和东胜气田单井建产模式建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经济有效开发难度逐年增大。为了有效降低建产投资、提高建产效率,借鉴“地质工程一体化”低成本开发理念,以大牛地气田和东胜气田所部署丛式井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平井组、定向井组和混合井组部署模式相适应的工厂化压裂作业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序式”和“拉链式”工厂化作业模式能够提高不同井组的施工效率;(2)一体化在线混配压裂技术能有效解决丛式井组压裂施工用液量大、用液速度快的难题;(3)丛式井组部署和工厂化压裂能有效缩短建井周期和作业成本,提高改造效果。结论认为:大牛地气田和东胜气田采用“水平井”“定向井”和“定向井+水平井”3种混合井组部署模式和工厂化压裂施工,能够有效提高天然气储量动用率、缩短建井周期、降低建产投资,是实现强非均质性致密低渗透气藏效益开发的必由之路。
    • 赵润冬
    • 摘要: 针对井下节流天然气井需要通过判断井筒积液严重程度来优化采气工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计算井下节流气井无积液条件下的理论产气量,并与实际产气量进行对比来判断井筒积液程度的方法。假设气井无积液条件下,根据油套环空静气柱模型、油管Beggs&Brill管流模型,由油压、套压计算节流器进、出口压力;通过设定气井产气量,结合节流器进、出口压力和节流器嘴径计算得到理论产气量。将254组实际产气量与理论产气量的比值与套压降速率、产气量月递减率、泡排工艺实施比例及实施效果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实际产气量与理论产气量的比值小于0.75时,井筒存在严重积液,诊断符合率为91.6%。
    • 荀小全
    •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新召东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以新召东盒1段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目的层沉积特征,进一步结合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曲线、物性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储层特征研究,指出了盒1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召东盒1段为冲积平原辫状河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阴山古陆,主要发育辫流水道、心滩、河漫等沉积微相;②盒1段砂岩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多样,储层砂岩平均孔隙度为8.6%,平均渗透率为0.69 mD;③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与微裂缝发育是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结论认为:①辫状河心滩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储层属于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超低渗透率型,孔喉组合以中细孔-中小喉为主。②储层物性明显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即随着沉积水动力增强,岩石粒度增大,物性越好;储层物性也受成岩作用的控制,随着压实作用增强和胶结物含量增加,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裂缝的发育则可以有效改善储层物性。
    • 刘晓东
    • 摘要: 近年来,东胜气田某井区山2段试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部分层段试气成果显示,采用常规的声波时差-深感应(或深侧向)电阻率交会图版和常规的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选择的测试层段,其试气成果与预期并不对应。分析认为,在应用试气成果建立声波时差-深感应(或深侧向)电阻率交会图版和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时,对识别气水层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信息,其实在选择测试层段的过程中已经被忽略,因而造成交会图版和解释标准识别可靠性较差,即幸存者偏差的影响导致了关键信息的被忽视;为克服幸存者偏差的影响,通过研究测试选层过程中未考虑到的影响因素,如深、中感应电阻率变化幅度差,进一步优化山2段气水识别交会图版和常规测井气水识别标准,较好的识别了气水层。
    • 何发岐; 王付斌; 王杰; 邹彦荣; 安川; 周小勇; 马亮帮; 赵永强; 张瑾; 刘棣民; 姜海健
    • 摘要: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发现在该地区天然气中普遍伴生具有工业价值的氦气。通过对东胜气田166口井天然气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为0.045%~0.487%,达到含氦-富氦气田标准。气田中部独贵加汗区带及北部什股壕区带2个基底断裂发育区氦气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大于0.1%,具有较大的氦气勘探开发潜力。纵向上从下(盒1段)到上(盒3段)氦气含量依次降低,盒1段和盒2段氦气含量较高,均大于0.1%,为主要的氦气勘探开发层系。根据氦气同位素组成发现,东胜气田氦气为典型的壳源成因,主要来源于基底的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氦气分布受基底岩相和深大断裂双重控制,高值区主要沿泊尔江海子等通基底断裂两侧分布,在二级断裂的通氦源断裂与四级断裂的输导体系交汇处和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基底发育区富集。通过对东胜气田重点天然气井中短期内氦气含量随气井生产动态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天然气在较长的开发时期内氦气含量保持稳定;按照体积法计算,其氦气探明储量为2.444×10^(8)m^(3),三级储量为8.304×10^(8)m^(3),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特大型含氦—富氦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建议选取东胜气田作为氦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试验区,加快论证建设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同时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中氦气成藏规律、资源潜力评价以及氦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指导氦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
    • 梁志彬
    • 摘要: 东胜气田锦30井区储层存在强非均质性,水平井水平段存在渗流阻隔带。采用密切割多簇压裂设计方法,缩小缝间距,可降低渗流阻隔带的影响。通过启动压力测试得到储层泄气半径,依据泄气半径优化压裂段长为71~83 m,段内2~3簇,簇间距15~25 m。根据极限限流理论优化射孔参数,2簇射孔孔密度为16孔/m,单簇1 m;3簇射孔孔密度为10孔/m,单簇1 m。根据储层物性参数,优化裂缝导流能力为30μm^(2)·cm,支撑半缝长为200~250 m。锦30井区采用密切割多簇压裂技术实施6口水平井,平均产量达到5.7×10^(4)m^(3)/d,是邻井的2.5倍。
    • 吴照伟
    • 摘要: 东胜气田大斜度井由于测试封隔器最大坐封井斜角限制,压力计未下到储层中部,距离储层上百米,当气水同产时,井筒积液现象严重,导致地层压力出现异常。针对井筒积液给测试地层压力带来的难题,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现场实例,提出后期应对大斜度井气井井筒积液的有效方法,以保证准确获取储层参数。
    • 路建欣
    •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气井上调产量后的动态变化,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东胜气田的锦58井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提产井按提产幅度、液气比大小分级,分析了整体以及单井的压力、弹性产率、递减率、预测最终采出气量EUR等生产动态指标,总结提产后气井的生产规律,同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气井上调产量后会伴随压力瞬降,且随着提产比例的增大,压力及EUR损失越大;②提产气井液气比越高,提产后对压力、EUR影响也越大。结论认为:①在满足产量需求的同时还应保证气井稳定的生产,致密含水气藏提产气井应尽量优选液气比小于3 m^(3)/10^(4) m^(3)的气井,并且要将提高配产比例尽量控制在50%以下;②致密含水气藏开发过程中应通过合理配产将生产压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近井地带的压降速度和地层流动能力,延缓气井进入低压阶段,保证后期连续稳定生产,提高单井EUR。
    • 徐兵威; 王世彬; 刘城成
    • 摘要: 针对东胜气田盒1段底水气藏压裂裂缝易沟通下部水层,导致底水快速锥进,水淹气井后无产能,有效建产难度大的技术瓶颈。将遇水固结型支撑剂和二次加砂压裂技术结合应用,在压裂缝底部形成人工遮挡层,在控制裂缝高度的同时有效阻挡气水界面上升,提高气水渗透率比率,降低裂缝内水流阻力,延缓气井见水周期,实现致密低渗底水气藏经济有效开发。控水二次加砂压裂技术东胜气田盒1段底水气藏累计试验应用10口井,施工有效率达90%,相比邻井常规压裂工艺产气量提高60%,液气比降低31.7%,其中JP58-A井测试无阻流量达20.4×10^(4) m^(3)/d,在实现压裂增产的同时取得较好控水效果。
    • 李德红; 罗宏志; 李明忠; 王翔; 张军义; 王健; 张辉
    • 摘要: 东胜气田刘家沟组钻井井漏频发,钻井液漏失量大,井漏治理效率低,导致钻井周期长。借助地质和测井资料、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刘家沟组裂缝宽度,明确裂缝型井漏机理。统计刘家沟组漏失数据,基于漏失速率与压差关联性,经数据拟合建立漏失压力预测模型,绘制东胜气田漏失压力横向分布剖面,为钻井防漏技术优化提供定量依据。基于循环压耗、激动压力计算模型,形成井筒压力预测方法,分析循环排量、机械钻速、下钻速度和钻井液性能对井筒压力影响规律,进而优化钻井参数。优选刚性颗粒、纤维材料和片状变形材料,优化粒径级配和组分配比,开发随钻预承压堵漏体系,砂床承压能力可以达到7 MPa以上。经现场应用,东胜气田水平井漏失率由57%降至25.7%,平均单井钻井液漏失量减少80.6%,平均单井漏失次数减少88.1%,助力钻井周期缩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