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膜孔

气膜孔

气膜孔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32篇,主要集中在航空、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66905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工程、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第十三届发动机试验与测试技术学术会、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等;气膜孔的相关文献由105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惠人、岳珠峰、温志勋等。

气膜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9050 占比:99.98%

总计:669163篇

气膜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泽; 张志强; 韦文涛; 田昊
    • 摘要: 对于多台份某型发动机在试车后出现的带热障涂层涡轮叶片表面附着较多环境沉积物 CMAS 进而导致热障涂层脱落失效的故障,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对 CMAS分布规律、成分特征和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MAS 沉积物在叶盆面较厚、叶背面较薄,靠近缘板处较厚、叶身中部位置较薄,进气边较厚、排气边较薄;厚度较薄处的附着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较厚处的附着物结构较疏松,大多呈块状不均匀分布;涡轮叶片热障涂层表面沉积物及气膜孔堵塞物的成分以 CMAS为主,同时还有中低温部件碰摩磨屑生成的 Fe_(2)O_(3)、TiO_(2)和 NiO;由 CMAS腐蚀引发的热障涂层失效模式主要有气膜孔堵塞引发周围涂层烧结失效、涂层表面和内部应力失配、陶瓷层柱状晶被冲击撞断以及8YSZ热障涂层被溶解。
    • 毕超; 张超; 樊楚一; 房建国
    • 摘要: 针对高压涡轮叶片气膜孔的轴线方向测量难题,将非接触式的视觉测量技术与常规的多轴坐标测量技术相结合,搭建了气膜孔五轴视觉坐标测量系统,以在气膜孔的测量方法和设备方面开展探索与研究。为了获取被测气膜孔的轴线矢量参数,提出了采用景深合成技术来实现气膜孔形貌的三维重建,并将工业相机获取到的图像序列转化为三维物理数据的测量方法,而后通过空间直线拟合获取到了被测气膜孔的轴线矢量,以表征气膜孔的轴线方向。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选取某型高压涡轮导向叶片作为被测物体,应用该测量系统对其前缘部位上的目标气膜孔进行了轴线矢量参数的10次等精度重复测量试验,轴线角度的重复性测量误差不大于0.30°,从而提供了一种气膜孔轴线方向的测量技术解决方案。
    • 吴博; 陈阳; 张云鹏
    • 摘要: 针对高压涡轮导向叶片气膜孔加工问题,进行了皮秒激光加工DD5高压涡轮导向叶片的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激光功率、离焦量及单层进给量对叶片气膜孔加工的重熔层、锥度和加工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膜孔的加工效率随着激光功率和单层进给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孔由正锥形变为圆孔或微倒锥后再变为正锥形;皮秒激光处于负离焦状态时,气膜孔的重熔层更易控制,且孔更易接近圆孔或倒锥形;当加工参数为激光功率60 W、离焦量-0.2 mm、单层进给量0.03 mm时,加工的气膜孔呈现直圆孔,无重熔层、热影响区和微裂纹。
    • 肖强; 马国庆; 靳龙平
    • 摘要: 针对飞秒激光加工镍基高温合金叶片气膜孔时孔壁易出现沟槽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同倾角对气膜孔孔壁的影响,发现倾角越大,孔壁越容易出现沟槽,当倾角为60°时,沟槽最深可达11.05μm,且沟槽只存在于入口下方处,其余位置并未发现沟槽。对飞秒激光能量密度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在距离焦点1mm,2mm和3mm处,光斑能量密度面积比镍基高温合金烧蚀阈值的面积分别高100%,76.1%和49.6%,证明了在叶片实际加工过程中激光的离焦加工较为明显。结合大倾角气膜孔孔口材料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认为大倾角气膜孔孔壁出现沟槽的原因是飞秒激光离焦加工导致孔口下方向处加工过量,因此提出了一种涂层防护的方法来减少孔壁沟槽。经过实验验证,孔壁沟槽可以减少至2.54μm。
    • 李其; 马毅力; 张丽
    • 摘要: 随着现代军用飞机战斗性能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对航空发动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涡轮叶片设计上使用了大量的结构复杂、分布不均、方向各异的冷却气膜孔.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技术对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叶片气膜孔检测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大量密集取点,获得气膜孔内表面的轮廓,从而按圆柱进行计算评价,以解决气膜孔形状、位置和方向的检测难题.
    • 廖涛; 董一巍; 张赛涛; 毕超; 房建国
    • 摘要: 气膜冷却是在涡轮叶片的表面轮廓上设计大量孔径0.1~0.8mm、孔深3mm以上的微小通孔,通过微小孔内对流,在部件表面形成薄层冷气膜,以达到隔离高温燃气流保护部件的目的.气膜孔具有孔径小、数量多、深径比高、空间角度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目前尚未有其精确检测的理想方案.本文面向叶片气膜孔精确测量需求,提出了基于虚拟测量的气膜孔误差分析方法,在对叶片型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气膜孔形位参数模型,在基于虚拟测量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气膜孔形位参数的误差修正方法.经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气膜孔定位误差分别为1.34μm和4.25μm,均小于定位精度误差范围±10μm;气膜冷却介质流通面积误差为0.038mm2,证明本文提出的气膜孔误差分析与预测方法能够满足气膜孔测量与加工要求.
    • 郭云修; 李广超; 曾睿; 张魏; 朱建勇
    • 摘要: 为阐明热障涂层工艺造成的气膜孔堵塞对气膜冷却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吸力面在气膜孔堵塞比为0.2、0.5和0.8,吹风比为0.5、1.0、1.5和2.0时的气膜冷却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堵塞比越大,气膜冷却效率下降幅度越明显,孔下游气膜覆盖面积越小;相比无堵塞情况,堵塞比为0.8时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退化为51%~98%,堵塞比为0.5时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退化为24%~86%,堵塞比为0.2时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退化小于5%;中小堵塞比时气膜冷却效率受吹风比变化的影响明显,大堵塞比时气膜冷却效率受吹风比变化的影响较小;随着堵塞比的增大,孔内喉部区域冷气出流时动量增大,冷气射流得到抬升,使气膜贴附性大幅变差。
    • 石凤仙; 孙智君; 滕跃飞; 曹玮
    • 摘要: 某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为镍基单晶合金叶片,在室温下进行振动疲劳试验后发现叶片开裂,通过宏观观察、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叶片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气边叶根和榫头伸根的开裂形式均为疲劳开裂;进气边叶根气膜孔内壁存在多处小缺口及榫头伸根亚表面存在疏松缺陷,这些缺陷部位容易形成裂纹源,促进了裂纹的萌生,裂纹扩展后最终导致开裂失效.
    • 李其; 马毅力; 张丽
    • 摘要: 随着现代军用飞机战斗性能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对航空发动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涡轮叶片设计上使用了大量的结构复杂、分布不均、方向各异的冷却气膜孔。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技术对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叶片气膜孔检测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大量密集取点,获得气膜孔内表面的轮廓,从而按圆柱进行计算评价,以解决气膜孔形状、位置和方向的检测难题。
    • 崔海军; 张明岐; 潘志福
    • 摘要: 电液束加工技术是基于电化学阳极溶解原理建立的冷加工技术,是一种优质的小孔加工技术.首先,基于电液束加工技术原理,介绍了电液束加工设备的特点及面对的需求.其次,对电液束加工设备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针对加工难题研制的相应电液束加工设备.最后,结合目前国内的产能需求,对电液束加工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