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换热

换热

换热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081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6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340583篇;相关期刊541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制冷技术、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冶金热电专业年会、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与数字化设计学术交流会等;换热的相关文献由33765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杜忠诚、任丽萍等。

换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6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0583 占比:99.62%

总计:341889篇

换热—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银亮; 杨海霞
    • 摘要: 将蒸汽冷凝水携带的热量通过热风幕用于厂房加热,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给出了工艺流程和详细的工艺计算过程。
    • 纪发达; 王敬伟
    • 摘要: 针对硅酸钠生产过程中,大量蒸汽外冒导致蒸汽余热资源被浪费的现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研发出一种新型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使外排蒸汽得到回收和合理再利用;。本文主要介绍该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及有益效果。实践证明,该装置不仅降低了能耗,节约了生产用水,而且实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并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 张锦鹏
    • 摘要: 将矩形结构综合管廊等效近似为圆筒形结构,综合考虑土壤导热热阻、壁面对流换热热阻及内热源对综合管廊通风降温的影响,建立了综合管廊一维稳态传热数学模型,求解得到管廊通风风速的解析表达式,辅以简单的Excel迭代计算可用于综合管廊实际工程换热通风量的计算。考虑壁面传热后机械通风量明显低于壁面绝热计算通风量。分析了综合管廊通风换热风速和通风量的影响因素,对通风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为内热源发热量和室外空气温度。
    • 刘立军
    • 摘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试验井项目继2021年10月26日历时88天成井2745m后,经过4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及稳定运行测试,于2022年3月1日顺利通过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清华大学江亿院士担任专家组长的评审验收。
    • 侯思雨; 孙永霞
    • 摘要: 本项目是集商业、餐饮和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由A、B两座塔楼组成,供暖热源为城市热网,末端供暖方式为地板辐射供暖。首次设计时考虑在A塔的24层避难层(标高为89.000)设置一个换热站,业主方考虑到地上房间的后期使用价值高,最后决定将换热站移至地下三层的总换热站(标高为-14.300)。本文针对两种换热方式,从技术经济方面进行相关比较分析,所得结果可以为后期同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
    • 苗宇欣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ORC低温发电系统试验站构成,对ORC低温发电试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试验效果,总结试验不足,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出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改造建议,使系统进一步在功能上、结构上得到优化、提升,为实现设备大规模生产制造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支持。
    • 房贤仕; 李秋英; 陈杰; 邱国栋; 蔡伟华
    • 摘要: 管内气液两相流动因传热的复杂性与流动的不稳定性限制了换热关联式的研究.与管内单相流动相比,管内气液两相流换热关联式的研究并不成熟.已有的换热关联式也因适用范围、运行工况等因素有较大差异,因此在选择换热关联式时需要格外慎重.文中将现有的管内气液两相流换热关联式进行了归纳分析,介绍了不区分流型与区分流型的换热经验关联式以及理论关联式,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张立琋; 曹高盼; 张正阳
    • 摘要: 采用冲击换热方式对燃气涡轮导向叶片端壁外侧腔体进行冷却,对于延长燃气涡轮的使用寿命和保障其安全运行十分有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燃气涡轮导向叶片端壁外侧腔体内凸台形表面的冲击冷却换热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冲击换热过程的熵增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冲击气流雷诺数的增大,冲击靶面与冲击孔面上的平均努塞尔数增大;雷诺数一定时,增大冲击靶距,冲击靶面和冲击孔面平均努塞尔数减小,但冲击靶面上的被冷却范围增大,换热更加均匀;增大凸台上表面的宽度,冲击靶面上的被冷却范围相对减小,冲击靶面和冲击孔面的平均努塞尔数分别减小与增大;凸台上表面比其两侧的下表面换热更好;冲击冷却过程的熵增主要来源于因黏性耗散产生的熵产及换热产生的熵流,流动涡旋区的熵产是熵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凸台形冲击腔的结构参数及操作参数,提高其冲击换热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
    • 马进伟; 李葱; 方浩; 杜涛
    • 摘要: 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辐照能加热水和空气,实现太阳能的光热利用。为进一步探究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利用CFD技术对水集热、空气集热、空气-水复合集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换热工质在不同温度、流速条件下的集热特性。辐照度800 W/m^(2)的模拟工况显示:水集热模式下,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集热效率不断升高,流速0.1 m/s、入口温度290 K时热效率最高,可以达到74.73%;空气集热模式下,流速1.0m/s、入口温度300 K时集热效率最佳,为51.74%;复合集热模式下,水集热和空气集热过程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空气、水流速分别0.5 m/s、0.1 m/s,入口温度300 K时,综合热效率最高,达到71.66%。从能量利用效率角度分析,水集热模式适用于春秋两季,空气集热模式适用于冬季,空气-水复合集热模式适用于夏季。
    • 汪俊; 王昌胜; 王晰
    • 摘要: 通过OpenFOAM对湿法贮存下的乏燃料池内的热工水力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燃料组件区,由于多孔介质下的阻力,该部分流场流速较小。位于进水口正下方的套筒内的水流受到强迫对流的影响产生了自上而下的流动,远离入水管正下方的贮存格架内的水流受到自然对流的作用,均自下而上地流动。这种流动导致了经由注水直接冲刷的正下方的格架内的水温极低,邻近套筒内的局部高温;入水管正下方的格架内的温度分布受到水流方向的影响,呈现出底部温度高、顶部温度低的分布特征。由于位于出口下方的套筒与邻近套筒组成了回路,使得周围邻近套筒的水温出现极大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