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案外人

案外人

案外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27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人民司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案外人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宇、王洪光、于锐等。

案外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3 占比:44.4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527 占比:55.36%

总计:952篇

案外人—发文趋势图

案外人

-研究学者

  • 乔宇
  • 王洪光
  • 于锐
  • 任壮
  • 侯兆晓
  • 吕逸榛
  • 吴泽勇
  • 周运宝
  • 宿云达
  • 常纪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政
    • 摘要: 2021年1月1日,刘某良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某涉案房屋对外出租,并委托案外人阿红作为租赁中间人对外招租。1月3日,王某霞发送微信给阿红称她有意向承租涉案房屋并同意月租金5600元且3年不递增,随即通过阿红转付定金5600元给刘某良。从1月3日至1月14日期间,王某霞与刘某良通过微信就签订涉案房屋租赁合同事宜进行沟通协商。最后,因租期等问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没有实际签署租赁合同。刘某良认为王某霞构成违约而主张没收定金,王某霞诉至法院,要求刘某良退还定金。
    • 张晓毓
    • 摘要: 在我国刑事法律实践中,一直偏于注重定罪量刑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保护,忽视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中案外人权利的保护。在刑事执行程序中,不仅案外人的诉讼参与权缺乏法律保障,案外人的权利救济渠道也相当狭隘,案外人的利益诉求往往得不到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在刑事执行程序中补位“申请执行人”的角色,同时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强化财产审查,并拓宽案外人执行过程中的救济渠道,以期用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
    • 白云
    • 摘要: 本文以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为研究内容,概述了该制度内涵、特征、定位,梳理了该制度发展历程,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诉权与证明责任的承担主体、内容、举证责任分配,剖析了该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 摘要: 【裁判摘要】出租人将土地出租给承租人,当该土地被强制执行时,案外人主张承租人向其转租土地,且其在土地上兴建建筑物并对之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合法权益时,可通过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在审理次承租人以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时,既要依法维护次承租人的正当权利,也要防止其滥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妨害强制执行程序的正常进行。对于次承租人提起的执行异议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一条(修改后第三百零九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 麻国娇
    • 摘要: 《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5条规定案外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且无法提起新的诉讼解决争议的,可以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条司法解释明确了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丰富了案外人寻求救济的途径。
    • 宋连斌; 陈曦
    • 摘要: 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在我国《仲裁法》中阙如.为遏制虚假仲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实践表明,该制度虽能够遏制虚假仲裁,但难以承载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的全部重任.在案外人语境下,现行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是一种将裁决既判力与执行力混同处理的实用主义做法,因案外人撤销裁决制度的缺失导致其难以逻辑自洽.我国未来立法在完善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渠道时,可在国内仲裁中尝试引入仲裁第三人,并设立案外人撤销裁决制度.同时,应当防止撤销程序对裁决执行的不当干扰,以达到裁决的高效执行和实体公正的合理平衡.
    • 程远景; 顾东升; 穆晓枫
    • 摘要: 2020年11月3日,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施工合同纠纷案时,案外人郑某杰、李某、刘某三人蔑视法律权威,故意驾车冲击执行现场、拦截警车并辱骂、撕扯执行干警,严重阻碍干扰法院执行工作。
    • 李春双
    • 摘要: 基于裁判效力的相对性,另案生效裁判原则上对本案执行并无排除效力。但由于确认裁判的对世性,该生效裁判对本案执行具有一定阻碍效力。同时,另案生效裁判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应定位为关键证据,其并不具备直接排除执行的效力。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法官须依照确权——权利对比——禁止性因素排除的三步思路进行。另案生效裁在权属认定、权益衡量和禁止性因素排除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法官应在综合分析另案生效裁判和其他案件因素的基础上,作出案外人权利是否足以排除执行的裁判。
    • 张子澜
    • 摘要: 《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正式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将近十年了,作为其一大亮点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确定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基础上,更是解决了人民调解协议执行力弱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赋予了人民调解协议一定的权威性.但是,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因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拥有着既尊重当事人合意,又有一定权威性这两大特征,使得不少协议双方的当事人恶意串通,导致假借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程序侵害案外人利益的情形普遍出现.且在此背景下我国立法尚未对这些权益受到侵害的案外人提供明确、有效的救济途径,导致案外人维权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可以在规范化的条件下得以长远发展.
    • 蒋娟
    • 摘要: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是逝者留给亲人的一种安慰。国家保护自然人的继承权,但现实生活中因继承而引发的纠纷却时有发生。本文重点解读《民法典》中有关继承的新规定。1.录像遗嘱有效力天津市津南区的张某共生育三个子女,妻子先死亡,自己因患癌症于2019年病逝。张某在住院治疗期间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立了遗嘱。该遗嘱是在其弟弟的见证下,由案外人录像而成。事后,几个子女就该录像遗嘱的效力产生分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