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后胰腺炎

术后胰腺炎

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07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宜春学院学报、浙江预防医学、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一届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2015第八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治疗内镜高峰论坛等;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百静、刘云燕、刘续宝等。

术后胰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079 占比:99.69%

总计:25156篇

术后胰腺炎—发文趋势图

术后胰腺炎

-研究学者

  • 丁百静
  • 刘云燕
  • 刘续宝
  • 周文策
  • 孟文勃
  • 张磊
  • 张肇达
  • 张辉
  • 智发朝
  • 朱晓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江源; 葛贤秀; 王飞; 李全朋; 蒋国斌; 张秀华; 缪林
    • 摘要: 目的 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用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及并发胰腺和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5月入院行ERCP的30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和既往病史等,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为97.33%,37例(12.33%)患者术后并发胰腺和胆道感染,其中术后胰腺炎(PEP)20例,胆道感染17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体重指数(BMI)>28 kg/m2]、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多次插管、插管时间>60 min以及胰管显影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治疗史以及胆管中高位梗阻为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需加强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东哲; 韩绍腾; 隋春阳; 张升瑞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初学者在独立操作时胆总管下段角度与出现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PEP)的关系.方法 由初学者操作的ERCP手术病人65例,按胆总管下段与垂直线成角的角度分为小角度(≤30°,34例)及大角度(>30°,31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插入胰腺情况,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术后出血等.结果 小角度插管时间为(10.05±2.67)分钟、大角度为(9.35±2.79)分钟,小角度导丝入胰管概率为47.1%、大角度为32.2%,小角度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20.6%、大角度为19.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角度PEP发生率为26.5%、大角度为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初学者独立操作时胆总管下段大角度病人出现术后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低.
    • 高黎黎; 张霞芬; 张昊
    • 摘要: 目的 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P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非扩张性和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组和非扩张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根据术式将非扩张组患者分为:EPBD组、小切开组和联合治疗组(小切开术+EPBD),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与扩张组患者相比,非扩张组患者术后1周内急性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HP)的发生率较高(P0.05),并发症中仅PEP和HP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小切开组和联合治疗组PEP和HP发生率较EPBD组低(P<0.05).结论 小切开术及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且PEP和HP发生率低;结合减少操作及成本效益原则,小切开术对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镇坚; 王小忠; 许选; 郭燕环; 陈雍
    •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ERCP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RCP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0例患者中,ERCP操作总成功率为97.4%(974/1000),其中诊断性ERCP 168例,治疗性ERCP 832例.共出现并发症118例(11.8%),主要为PEP 54例(45.76%)和胆道感染51例(43.22%).其余13例分为别上消化道出血8例(6.78%),穿孔5例(4.24%).110例(11.0%)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ERCP史、SOD病史、胆胰腺恶性肿瘤、置胆管支架、置胰管支架、导丝进入胰管、ERCP时间、术前胆红素升高、胆胰管汇流异常以及抗生素预防与PEP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胆胰腺恶性肿瘤、导丝进入胰管及ERCP时间≥60 min均是术后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OD病史、胆管结石、胆胰腺恶性肿瘤、既往ERCP史、胆胰管汇流异常、术前胆红素水平、抗生素预防、置胆胰管支架及ERCP时间与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胰腺恶性肿瘤及既往ERCP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预防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其余发生并发症的13例患者经使用抗生素、持续胃肠减压等内科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ERCP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并早期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吴灶璇; 王桂良; 邱萍; 龚敏; 李兴; 文剑波
    • 摘要: 背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是一项广泛且重要的诊治胆道及其胰腺微创技术,但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出现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生长抑素和吲哚美辛预防PEP的经典药物,学者们对生长抑素、吲哚美辛单用或联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吲哚美辛、生长抑素单用或联用使用的选择适应征及其对高风险ERCP患者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01/2020-12我院行高风险ERCP治疗的患者729例,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组;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分析4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术后6 h、12 h、24 h VAS疼痛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浓度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吲哚美辛组PEP发生率、住院成本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和术后6 h内VAS疼痛评分显著性降低、术后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性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和吲哚美辛组比较,生长抑素组住院成本、住院时间、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PEP发生率、术后6 h、12 h、24 h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及术后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性降低.与吲哚美辛组比较,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住院成本、住院时间、高淀粉酶血发生率、PEP发生率、术后6 h、12 h、24 h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显著性降低、术后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性降低.与生长抑素组比较,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PEP发生率、住院成本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血淀粉酶发生率和术后6 h内VAS疼痛评分、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性降低,而术后12 h至24 hVAS、TNF-α、IL-6和IL-8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风险ERCP患者,吲哚美辛能降低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改善短时间内的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于ERCP操作过程较简单、时间较短、预计术后腹痛程度较轻、时间较短的患者.生长抑素能降低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改善较长时间内的患者生活质量和PEP发生率,降低住院成本,适合于ERCP操作过程较复杂、时间较长、预计术后腹痛程度较重、时间较长的患者.二者联用在术后6 h内对于降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交互作用,适合于ERCP操作过程更复杂、操作时间更长、预计术后腹痛程度更重的患者.
    • 胡世平; 朱宏斌; 王东旭
    • 摘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在ERCP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趋势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并使ERCP广泛开展受到一定困扰.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该并发症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PEP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优化的预防策略进行概括和总结.
    • 徐佳琪; 陈启龙
    • 摘要: 术后胰瘘(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也是最凶险的并发症,其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然而POPF的发生率仍未见明显改善,这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发生机制,缺乏准确的预测手段以及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关.各国研究团队建立了多种胰瘘预测体系,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分层预测胰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甄别POPF高危患者后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目前,对POPF的预防可从改善营养、决策个体化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而针对B、C级胰瘘应选择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未来,应建立可操作性及准确性强的预测体系并制订POPF分层管理方案以优化POPF管理.
    • 渠博扬; 许梅花
    • 摘要: ERCP(内经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是现在用于临床治疗胰、胆相关疾病较常见的治疗方法,ERCP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小且减轻病人痛苦利于患者接受,使ERCP技术被广泛使用.ERCP技术属于入侵性操作,仍存在风险,一些患者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高淀粉酶血症等疾病,而术后胰腺炎最为常见.为减少其发生应做好预防措施.
    • 朱文霞; 薛素梅; 姬晓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杜密克对ERCP术后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的预防与血尿淀粉酶值的影响.方法 将5-7月行ERCP术患者作为对照组,8-10月为口服杜密克组.结果 口服杜密克组ERCP术后6、24 h血清淀粉酶值、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的预防和血尿淀粉酶值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杜密克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的发生;也可降低ERCP术后血淀粉酶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