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侏罗世

早侏罗世

早侏罗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35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等;早侏罗世的相关文献由72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嫔、汪洋、陈润生等。

早侏罗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4.8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4358 占比:94.90%

总计:4592篇

早侏罗世—发文趋势图

早侏罗世

-研究学者

  • 黄嫔
  • 汪洋
  • 陈润生
  • 黄长煌
  • 刘松杰
  • 孙跃武
  • 张涛
  • 李中会
  • 李奎
  • 李睿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涛; 吉峰; 王文东; 王久懿; 赵喜东
    • 摘要: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战备村一带新发现早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共测试2个锆石LA-ICP-MS U-Pb年龄.第一个测年样品为绢英岩化流纹岩,谐和图上测点偏离谐和线右侧为典型的不谐和年龄,与谐和线相交年龄为192.0±1 Ma,MSWD=1.2,为流纹岩喷出后的冷却结晶年龄;第二个测试样品为弱硅化流纹岩,谐和年龄为178.0±1 Ma,系微量放射性Pb丢失的结果,其成岩时代为应与绢英岩化流纹岩时代相近.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具有高Ti流纹岩和Ⅰ型流纹岩特征.流纹岩的Mg#值(0.43~0.73)及CIWP标准矿物中紫苏辉石含量(0.25%~0.96%)佐证了流纹岩是由基性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而来.
    • 魏永峰; 肖倩茹; 吴建鑫; 肖渊甫; 杨剑红; 林美英
    • 摘要: 早侏罗世库局OIB型玄武岩分布于北喜马拉雅带东端,其作为夹层产出于早侏罗统普普嘎组下部层位,围岩为粉砂质板岩、泥岩。代表性样品玄武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锆石24个分析点的n(^(206)Pb)/n(^(238)U)年龄为115.2~240.9 Ma,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0.8±1.2 Ma(n=16,MSWD=3.6),为早侏罗世早期,代表了岩浆的结晶时代。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有低K_(2)O、中MgO及高TiO_(2)、P_(2)O_(5)、TFeO特征,(La/Yb)_(N)为4.4~10.3,δEu=0.89~1.07,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为大陆边缘裂谷背景的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的拉斑玄武岩。库局OIB型玄武岩与含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Gt>Sp)有关,显示出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印记。岩石成因模式可以解释为正在孕育的地幔柱诱导的上涌软流圈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混合后在拉张背景下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这种地幔热柱或热点可能与Kerguelen热点的早期活动有联系,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在侵位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下地壳混染。早侏罗世库局OIB型玄武岩的发现填补了北喜马拉雅带东端早侏罗世岩浆活动记录,为认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早侏罗世构造演化提供基础资料。
    • 张艳; 裴昌蓉; 孙守亮; 万传彪; 孙跃武
    • 摘要: 辽宁西部金羊盆地北票组是辽西地区重要的含煤及生烃潜力层,但对其孢粉组合研究较少。通过分析金羊盆地章吉营子凹陷SZK01井北票组14.0~299.2 m连续取心的16块样品的孢粉鉴定数据,建立了Paleoconiferae asaccatus−Chasmato⁃sporites hians−Alisporites parvus孢粉组合,并作为金羊盆地北票组的孢粉地层学标准。结果表明:以孢粉组合中的特征分子结合锆石U-Pb年代学数据(172.6~189.0 Ma)可以确定SZK01井北票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通过分析古植被、古干湿度和古气温带认为SZK01井北票组沉积期为湿润的温带气候,以针叶林植被景观为主;SZK01井北票组孢粉化石颜色以棕色为主,孢粉颜色指数为3.90~4.01,反映有机质成熟度为低成熟-高成熟,古地温为60~135°C,是生油和与找油的主要层位。研究成果为金羊盆地下侏罗统油气勘探提供了孢粉学理论依据。
    • 刘同辉; 阿米娜·托合提; 王续文; 兰宝石; 宫相宽
    • 摘要: 对宝鸡岩体王家山一带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包体显具有岩浆结构,发育大量针状磷灰石,可见由钾长石核、钠长石幔和更长石边所组成的具有复杂成分环带的环斑结构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相对富MgO,属于镁质黑云母和镁角闪石,成分上显示壳幔混合成因.这些特征表明,暗色包体的形成经历了幔源岩浆注入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过程,指示秦岭造山带存在一期早侏罗世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岩浆活动和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形成于非造山环境.
    • 崔芳华; 徐学纯; 郑常青; 姚文贵; 施璐; 王路远
    • 摘要: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成因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3~186 Ma,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全碱含量较高,属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I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Pb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及P元素;岩浆成因锆石εHf(t)值为-12.94~-7.3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5~1.69 G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陆缘花岗岩特征类似,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古太平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俯冲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而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克拉通俯冲作用的响应..
    • 王鑫
    • 摘要: 带着标本冋到所里,笔者和傅强赶紧整理、观察、照相,实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系列观察有序进行着,很快,笔者的心里越来越有底了。各种资料都指向一个结论:我们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花朵,它源自1.74亿年前的早侏罗世!
    • 李世临; 张文济; 李延钧; 刘波; 邓勇
    • 摘要: 2020年,江汉油田在川东地区部署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水平页岩气井测试取得工业油气流,展示了东岳庙段页岩气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对东岳庙段页岩油气勘探仍处于初步阶段,对其烃源岩尚无系统的研究.为此充分利用区内完钻井岩心、岩屑资料,开展岩石学特征和地化分析,对烃源岩进行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东岳庙段主要发育碳质页岩、介壳页岩和泥岩,厚度25~40 m;②从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量来看,东岳庙段发育较好—好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福禄场—大猫坪—高峰场—五百梯一带;③从干酪根镜检和岩石热解数判断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Ⅱ2型为辅;④油藏与凝析气藏成熟度(换算为镜质体反射率)划分界限在1.1%,凝析气藏与湿气藏界限在1.4%左右.东岳庙段烃源岩处于成熟晚期到高熟早期阶段(研究区统计样品数据中77.4%以上的镜质体反射率值大于1.1%,19.3%以上的镜质体反射率值大于1.4%),以生成凝析油气—湿气为主,因此川东地区东岳庙段应以页岩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 傅强
    • 摘要: 自100多年前达尔文时代开始,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距今约1.7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南京花的发现为破解达尔文的"讨厌之谜"提供了重要契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南京花的化石产地是南京栖霞区西岗街道乌龟山的一采石场,因不断采石,大量珍贵的化石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通过总结回顾南京花发现的重要意义及其化石产地的现状,并结合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实践得出:南京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对破解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达尔文的"讨厌之谜"具有重要意义;南京花化石产地一直处于采石过程中,化石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急需进行保护;相关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需通力协作,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自然遗产.
    • 王沛颖; 赵鑫
    • 摘要: 长梁子组是辽宁本溪地区田师傅盆地下侏罗统中的一套含煤地层,岩性以灰黑色、灰绿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本文报道了最新在长梁子组上段发现的部分介形类化石,共1属11种,并提出长梁子组上段介形类化石组合以“花桥达尔文介–桃川达尔文介组合”(Darwinula huaqiaoensis-D. taochuanensis Assemblage)为特征,其中以花桥达尔文介为优势种,提高了本研究区介形类化石的分类研究程度。
    • 李化启; 李天福; 吉风宝
    • 摘要: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古洋盆的性质和早期演化仍存在很多争议.为探讨怒江构造带中-东段早侏罗世构造-岩浆事件的性质和微地体构造、造山格局,对怒江带东段分割八宿微地体的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角闪石40 Ar-39 Ar年代学研究.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经历了强烈变质变形,显示绿帘角闪岩相的矿物学组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左倾的轻稀土元素亏损型,显示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但在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图解上,样品又显示Rb、Ba、Th、U、Pb、Sr的富集和Nb、Ta的亏损,表明变玄武岩样品具有N-MORB和岛弧的双重特征,形成于不成熟的弧后盆地扩张中心,为SSZ型蛇绿岩的组分.同卡变玄武岩获得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161±2 Ma,与邻近同卡微陆块中石榴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怒江带中段安多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的黑云母40 Ar/39 Ar冷却年龄(165~167 Ma)相近,从蛇绿岩构造就位的角度,为约束怒江构造带东段次级洋盆的闭合时限和嘉玉桥变质地体于侏罗纪早期沿同卡—俄学一线与同卡微陆块碰撞拼贴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对怒江构造带北缘早、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事件的综合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构造带不同区段、不同分支的演化、俯冲造山极性及造山时限可能有所不同.这个类似多岛-增生造山的模式表明,青藏高原腹地的造山可能是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质体沿不同层级的洋盆渐次消减、渐次拼贴的结果,并不一定存在那种古特提斯大洋关闭后中特提斯大洋再接着打开的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