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陪护病房

无陪护病房

无陪护病房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7543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中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六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会议、第十七届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等;无陪护病房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莉、李银芳、邓波等。

无陪护病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7543 占比:99.97%

总计:217609篇

无陪护病房—发文趋势图

无陪护病房

-研究学者

  • 李莉
  • 李银芳
  • 邓波
  • 万瑜
  • 何丽红
  • 何华云
  • 刘凯
  • 向莉
  • 张利利
  • 曾立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维英; 陈媛; 林媛媛; 白雅萍; 陈瑞娥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8月20日发表的国内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文献,采用Note Express3.2、Excel 2007、BICOMB书目文献系统、SPSS等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6篇文献,有15篇为高被引文献;所有第一作者均只发表1篇文章,目前暂未形成核心作者群;4篇文献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共涉及104个关键词,研究对象以老年、ICU、新生儿、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主;制订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用药、交接、转运环节的安全管理等是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结论立足新型医疗管理模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案,丰富该领域研究对象,继续完善、细化安全管理内容,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无陪护护理开展。
    • 周雅婷; 易敏; 张先红; 何华云; 孟玉倩; 尹华英
    • 摘要: 目的:了解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医学叙事能力现状,探讨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为临床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81名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不熟悉或未接触过叙事护理150人,占82.87%,其叙事能力总分(143.83±18.71)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25.94±5.34)分;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叙事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叙事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医学叙事能力较低,其叙事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叙事能力也越高。从提升自我效能感出发不断增强医学叙事理念与感知,为助力儿科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医学叙事能力的提升提供思路。
    • 梁蝶; 虞瑰; 黄建林; 周敏; 邱明星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Kano模型建立的无陪护病房在前列腺癌根治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泌尿外科常规护理,术后家属陪护照顾;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Kano模型进行需求调查问卷后优化护理服务,无家属陪护,护士及护理员照护协助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留置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评分及住院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引流拔除时间更早、术后住院天数更短,自我护理能力更强,住院满意度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无陪护病房的实施,能有效保证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
    • 武杰; 骆启芬
    • 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长期照护护理员管理体系对综合医院无陪护病房医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4月,将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按照长照护理员管理体系构建前后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比较两组患者的院感控制情况、被服成本情况,并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被服成本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构建长照护理员管理体系后,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构建前(P<0.05)。结论构建长照护理员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医养结合的护理效果,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家属三方的满意度。
    • 刘丽娟
    • 摘要: 目的:探究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就职的专科护士(n=16例)为本文实验对象,对16例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观察培训前后护士的沟通能力、临床知识掌握能力、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培训前相较,护士培训后的沟通能力评分如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患者问题、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能力评分、临床知识评分显著提高,护士离职率显著降低,与培训前的71.43%相较,培训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两组数据相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陪护病房加强护士的共情能力建设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沟通效率及知识技能水平.
    • 许旭黎; 王琴
    •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筛选出新生儿无陪护病房60例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5%聚维酮碘溶液+冰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布湿敷干预,并开展相应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调查两组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70.0%,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4.26±1.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7.92±1.52)天,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提升家属满意度.
    • 武东菊; 林帅帅; 李淑英
    • 摘要: 目的 放疗患者对无陪护病房模式的态度及其原因的质性研究.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0例肿瘤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Colaizzi分析.结果 30%(3例)的患者支持开展无陪护病房,50%(5例)的患者不支持开展"无陪护病房",原因主要包括依赖家人、感觉不方便、担心费用太高、担心护理质量、觉得完全没必要5个方面.结论 大部分放疗科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的了解欠佳,现阶段无陪护病房的开展仍面临较大挑战.需加大对无陪护病房的宣传,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同时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无陪护病房模式.
    • 于红莉; 白馨
    • 摘要: 目的 了解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实施无陪护病房的现状.方法 在我院2016年8月至今收治的耳鼻喉科病人中实施无陪护病房模式,共有2360名患者参与这次实验.实验中患者术后的病房都给予无陪护病房,患者术后入住无陪护病房期间的日常生活均由护理员负责,分析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的支持情况.结果 结果可知,共有1250例患者支持无陪护病房,支持率为52.97%,有1110例患者反对无陪护病房,反对率为47.03%,对反对的患者进行调查可知,反对无陪护病房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龄、住院时间、家庭收入、住院次数等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耳鼻喉科术后患者实施无陪护病房的支持率并不高,但是无陪护病房对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帮助,可以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因此,在临床上还应该大力的推荐这种无陪护病房模式.
    • 包永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中实施人性化带教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纳入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人员共40名,依照抽签法分组,各20名.对参照组行一般带教,对实验组行人性化带教.计算2组护理人员的自评满意度、综合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自评满意度、综合考核成绩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中实施人性化带教,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带教效果显著.
    • 赵小云; 易勉; 瞿纪仲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无陪护病房护工岗位培训现况和培训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无陪护病房护工岗位培训现状、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医院护工培训方案.方法 护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培训现状、培训需求三个维度;每个科室随机抽取10名患者,5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工的岗位职责、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三个维度.结果 99人中初中毕业60人,从业前未经过培训有97人,愿意参加培训72人;患者对护工工作整体满意度77.9%;医护人员对护工工作满意度77%.结论 护工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规范化培训,在消毒隔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职责、沟通交流、安全意识、职业精神方面的培训有待加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