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09175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传染病信息、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军第六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2007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等;新型隐球菌的相关文献由1051位作者贡献,包括史东东、周泽奇、彭洁等。

新型隐球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09175 占比:99.95%

总计:809583篇

新型隐球菌—发文趋势图

新型隐球菌

-研究学者

  • 史东东
  • 周泽奇
  • 彭洁
  • 李宁
  • 粟艳
  • 章强强
  • 李航
  • 苏明权
  • 万汝根
  • 何永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书林; 肖郑伟; 郭徽灵; 颜来鹏; 廖艺琳; 王万涛; 张锦平; 李俊杰; 苏凌波; 汤发强
    • 摘要: 目的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髋关节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及相关文献复习,关注此病的发生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髋关节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并以英文关键词“Cryptococcus”和“joint”或“arthritis”、中文关键词“隐球菌感染”和“关节”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报道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综合分析关节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39岁,因“左侧髋部肿痛2个月”入院,既往因肝硬化在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长期口服抗免疫排斥药物及激素治疗。髋关节经穿刺引流液培养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感染,严格抗真菌治疗后好转。文献共检索到9例关节隐球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92岁;主要受累部位是膝关节4例,其次是髋关节3例。8例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肿痛,1例合并发热;影像学多表现为关节周围溶骨性病变5例,其中2例合并局部软组织肿物形成。经及时手术干预和(或)抗真菌治疗后,7例患者治愈且随访未见复发,1例于出院3个月后不明原因死亡,1例确诊后要求转院失访。结论关节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极易与肿瘤、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当临床上怀疑本病时,应尽早行穿刺液或组织病原学检测,以免误诊和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 李恒; 韩月东
    • 摘要: 1病例简介病例1,男,35岁,主诉: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20 d余,体温最高39.0°C,咳嗽5 d,头痛、乏力、伴右侧肢体麻木。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于社区诊所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治疗3d后体温正常,几天后再次出现发热。10余年前行阑尾切除术,白细胞减低4年未诊治。
    • 周津如; 陈秀杰; 朱宇智; 李华丽; 李咏梅; 周旭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MR特征,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脊液培养或墨汁染色证实的且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7例AIDS患者中枢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影像学特征。9例行平扫及增强检查,8例行平扫检查。结果:16例患者具有阳性发现。血管周围间隙(VRS)增宽10例,表现为穿支动脉走行区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脑膜炎3例,MR增强后可见大脑表面脑膜增厚并轻度强化;脑膜脑炎3例,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扩散不受限;胶样假囊5例,表现为典型的基底节区肥皂泡样改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DWI扩散不受限,增强后无强化;肉芽肿1例,表现为颅内多发类圆形结节,周围可见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等信号,DWI呈边缘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4例患者合并有脑积水表现。结论:AIDS相关中枢系统隐球菌病的MR表现主要为VRS增宽、胶样假囊、脑膜炎、脑膜脑炎、肉芽肿,其中VRS增宽和胶样假囊为最常见和最典型的表现。
    • 杨玮; 张思琴
    • 摘要: 目的研究五种目前临床非常规使用化学物的体外抗隐球菌活性,为隐球菌病的治疗增加新型药物的选择。方法选择2018~2021年本院分离得到的10株临床不同来源的新型隐球菌分离株作为实验菌株;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质谱技术(MALDI-TOF-MS)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以氟康唑为参考药物对五种非常规药物雷夫康唑(RFC)、盐酸舍曲林(SRT)、小檗碱(BRB)、香芹酚(CRV)、布洛芬钠(IBU)药物分别测定抑制90%菌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_(90))及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与氟康唑(FCA)进行两两组合或临床可能使用的其他两种药物组合进行联合药敏实验测定MIC_(90),并计算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ICI)。结果雷夫康唑、盐酸舍曲林、小檗碱、香芹酚、布洛芬钠药物的MIC_(90)分别为≤0.03μg/ml、4~8μg/ml、8~32μg/ml、128~512μg/ml、2~8 mg/ml;联合药敏显示各双药组合的FIC指数分别如下:SRT与FCA为0.38~1;SRT与BRB为0.53~1.13;BRB与FCA为0.31~0.75;SRT与IBU为0.63~1.50;FCA与IBU为2.13~4.13。结论五种试验药物体外均具有一定的抗隐球菌活性,尤其是雷夫康唑具有极低的MIC_(90)。舍曲林、小檗碱也具有较低的MIC_(90)值,体外活性接近氟康唑。香芹酚、布洛芬钠体外抗隐球菌活性相对有限。联合药敏实验中,除了氟康唑与布洛芬钠显示体外拮抗作用外,其他不同药物组合之间基本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
    • 李晓旭; 李同心; 曹培明; 胡永芳; 杨坤; 何静; 李小凤; 刘敏; 周刚; 廖国建
    •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艾滋病患者临床分离新型隐球菌的基因型和药敏谱,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2017年3月1日—2018年7月31日送检的艾滋病患者行真菌培养的体液标本,对培养分离出的真菌采用商品化真菌鉴定和抗菌药物MIC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行药敏试验;同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各菌株基因型,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各菌株的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 1063份体液标本行真菌培养,分离出病原真菌619株,其中189株鉴定为新型隐球菌,占30.5%(189/619).对患者入院首次分离的54株新型隐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和鉴定分型:1株(1.9%)对伏立康唑耐药,1株(1.9%)对氟胞嘧啶耐药,3株(5.6%)对伊曲康唑耐药,54株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经鉴定基因型均为VNⅠ型;MLST分型主要为ST5,占85.2%(46/54).54例艾滋病患者中,男42例,占77.8%(42/54),临床检测指标中脑脊液压力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重庆市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较多见,主要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中年男性为主;其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较敏感,ST5是其感染的主要克隆系.
    • 李帆; 刘贤贤; 丁国锋
    • 摘要: cqvip: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对免疫功能受损或正常的宿主均可致病。隐球菌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和骨骼,亦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脏器。本文报道1例高龄老人皮肤隐球菌病继发血流感染,抗感染联合局部治疗后痊愈的案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隐球菌血流感染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农民。因"发热4 d,左下肢肿痛1 d"于2019年7月10日入住我院感染科。
    • 王会伟; 蔡良奇; 李航; 薛潇春; 刘晓刚; 陈青; 陈晓燕; 潘炜华; 廖万清
    • 摘要: 隐球菌病是威胁肾移植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本文旨在报道我国肾移植患者合并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 in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C-KT)的情况.通过对20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隐球菌病平均发病时间为肾移植后(5.48±4.09)年,就诊时间为发病后(27.28±30.69)d,入院后确诊时间为(31.6±44.0)d.本研究中C-KT患者误诊率为23.1%,误诊患者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7.5%.此病可侵袭全身各个系统,最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呼吸系统(肺)和皮肤等.临床特征除发热、头痛、呕吐外,还常见为恶心、咳嗽、胸闷气短,结节红斑、脓肿溃疡伴或不伴皮肤疼痛、触痛.诊断方法主要是墨汁染色、乳胶凝集素试验等,检出标本主要为脑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肺、皮肤病例活检组织等.首选治疗药物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尿嘧啶和伏立康唑等,临床中有氟康唑耐药病例的报道.C-KT患者的总死亡率为15.8%.本文对全面了解肾移植患者合并隐球菌病的特征及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剑华; 何盼盼; 赵莎; 张雪萍; 徐杪; 闫鹤立; 王向波
    • 摘要: 目的:在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中行MRI检查,对其临床和MRI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就诊的6例检查脑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 R I临床特点分析、诊查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呈现数量不同、大小不同的点状、圆状信号,且能观察明显增厚情况.经详细观察病灶反应为无水肿或占位.MRI能一定程度有效显示出肿块的病理上的特点.结论:经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检查可对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进行有效定性判断,MRI表现与其生物学特征相关,该技术在检查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与筛查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学手段,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权怡; 王鸣柳; 顾桂敏
    •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临床分离的30株新型隐球菌的变种分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r DNA的ITS区,对30株新型隐球菌进行变种分类;用比色微量稀释法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5种药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29株为新隐球菌格鲁比变种,1株为格特隐球菌。30株新型隐球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分别为100.00%、90.00%、86.67%、76.67%和53.33%,且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存在3.33%和13.33%的耐药。结论广西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以新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为主,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结合实验室提供的药敏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 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