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断面积

断面积

断面积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2661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湖南林业科技、林业勘查设计等; 断面积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守正、苟滨、马学东等。

断面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26616 占比:99.59%

总计:26725篇

断面积—发文趋势图

断面积

-研究学者

  • 唐守正
  • 苟滨
  • 马学东
  • 马恩东
  • 高国友
  • 杜纪山
  • 李春明
  • 龙时胜
  • 刘勇
  • 张建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胜华; 李鹏程; 李树清; 黄飞; 王荣荣
    • 摘要: 为探究瓦斯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安全岩柱的影响,以重遵高速松坎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揭煤应力演化等相关理论,建立了瓦斯隧道三维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FLAC软件对2种开挖断面和3种煤层倾角的隧道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煤岩应力变化规律,获得了开挖断面面积和煤层倾角对安全岩柱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煤层倾角,开挖断面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反之越薄;开挖断面面积相同时,煤层倾角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
    • 龚召松; 曾思齐; 贺东北; 石振威; 龙时胜; 姜兴艳; 陈亚文
    • 摘要: [目的]建立湖南省楠木次生林林分断面积与蓄积相容性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为林分的生长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清查样地中的楠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的联立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样地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联立方程系统.[结果]基础模型包括3个含林分变量的内生变量,模型M1、G2、M2拟合的确定系数(R2)分别为0.860、0.907、0.778;相比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不仅在R2上有所提高(0.960,0.913,0.915),其平均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也有明显的降低;对比残差分布图,发现混合效应模型拥有分布范围更小、分布更均匀的残差值;通过对比混合效应模型不同模拟的AIC、BIC值,同时结合似然比(LRT)检验,确定了M1、G2和M2的随机参数分别为(β1,β3)、(β6)和(β1,β3,β6).[结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楠木次生林相容性联立方程系统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与适用性,更准确地预估该林分的生长与收获,为其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陈哲夫; 肖化顺; 龙时胜
    • 摘要: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以样地为随机效应的随机参数,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方程,其确定系数(R2=0.746)和预测精度(P=98.13%)最大,残差平方和(SSE=0.025)最小;材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Richards方程,其R2为0.703,预测精度为97.20%,SSE为1.034;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均为μ1、μ2、μ3.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基础模型有显著提升,其中断面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46提升到0.974,平均误差Bias由0.00026降低到0.00001;材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03提升到0.984,平均误差Bias由0.00173降低到0.00013.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对应的基础模型均有所提升.[结论]含样地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可为该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指导.
    • 王洪山; 王自仲; 李志鹏
    • 摘要: 以湖南省15个栎类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从6种生长模型中选取栎类断面积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含林分类型哑变量的栎类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栎类单木断面积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单木哑变量模型相比于其它基础模型,模型的R2由0.785提高到0.869,RRMSE由16.65%减少到9.28%,模型精度显著提高;在栎类+杉木林林分类型中,栎类断面积生长较快,生长速率优于其它2种林分类型.含林分类型的哑变量模型在拟合优度方面高于基础模型,说明栎类断面积生长受林分类型的影响,构建栎类单木断面积模型可为不同林分类型下栎类的生长预估提供参考.
    • 李晓燕; 段爱国; 张建国; 赵世荣; 冯随起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杉木幼龄期断面积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以揭示在这两个控制因子下杉木林断面积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2012年春在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良种和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8年的逐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2个杉木种子园良种(第1代种子园良种和第3代种子园良种)和4种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7株·hm-2)控制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动态效应.[结果]初植密度对林分断面积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同一林龄下,初植密度越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愈大.林分断面积生长的良种效应差异不显著,但低初植密度下(1 667和3 333株·hm-2),第3世代良种的断面积生长要高于第1世代良种,且随林龄增长这种现象愈明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良种和初植密度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低初植密度下,良种对断面积生长的正效应和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正效应具有叠加效应,且随林龄增长这种叠加效应愈明显,而高初植密度下(5 000和6 667株·hm-2),不同良种和密度组合下的断面积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低初植密度下,杉木幼龄林分断面积生长的良种和密度效应具有叠加效应,第3世代良种初植密度为3 333株·hm-2的断面积生长显著高于第1世代良种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随初植密度增大,良种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 吴旭平; 吕勇; 张雄清; 易烜; 朱光玉
    • 摘要: 基于湖南省15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K-means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含立地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1)海拔(HB)、坡度(PD)、坡位(PW)、土壤厚度(TH)、土壤类型(TL)对林分断面积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显著性顺序为TL>TH>PD>PW>HB;2)在8种常用的理论生长方程中,Schumacher(M5)的确定系数最高(R2=0.7636),被选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的基础模型;3)将不同立地因子组合的107个立地类型(ST)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确定系数(R2)提高至0.8951;4)将107个立地类型(ST)聚类为5个立地类型组(STG),进一步构建了杉木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其确定系数(R2)提高至0.9202.研究表明:基于立地因子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客观解释了立地因子对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提高了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模拟精度.
    • 刘胜华; 李鹏程; 李树清; 黄飞; 王荣荣
    • 摘要: 为探究瓦斯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安全岩柱的影响,以重遵高速松坎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揭煤应力演化等相关理论,建立了瓦斯隧道三维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FLAC软件对2种开挖断面和3种煤层倾角的隧道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煤岩应力变化规律,获得了开挖断面面积和煤层倾角对安全岩柱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煤层倾角,开挖断面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反之越薄;开挖断面面积相同时,煤层倾角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
    • 郭光智; 李晓燕; 姜丽; 段爱国; 张建国
    • 摘要: 以广西大青山3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和10、14、16、18等4个立地指数级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的动态变化,探索南亚热带不同密度、立地条件下杉木林断面积生长的长期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随林龄增长而增加,且11~16年生期间增长快速,除A密度林分,其余密度林分断面积达到峰值后均呈下降趋势.立地指数级相同时,密度越大,林分断面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达到峰值越早且峰值越大.不同密度的林分断面积随林龄增长,差距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林分断面积的生长受密度、立地的叠加影响,且较低密度林分受立地的影响更大.幼龄林阶段,林分断面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与林龄、密度、立地指数呈正相关;成熟期,中等密度C的林分断面积最大.
    • 王帅玲; 龙时胜; 曾思齐; 杨盛扬
    • 摘要: [目的]构建湖南栎类次生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其经营措施和生长收获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6期国家连续清查数据(1989—2014年)中以栎类为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选用7种常用的生长理论方程,以林分断面积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构建基础模型.通过评价指标选出最优基础模型,构建含有地位指数、林分年龄和林分株数的混合效应模型(林分株数为随机变量)和参数化模型(林分株数为连续变量),比较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和参数化模型拟合效果的差异.[结果]3种模型的预估精度由高到低为:参数化模型(98.36%)、混合效应模型(97.71%)、基础模型(92.84%),最终将参数化模型作为湖南栎类次生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在林分年龄、林分株数及地位指数中任意两个影响因素相同时,林分断面积总生长量(林分断面积5 a的生长量)随着另外一个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且密度越大,相邻两个密度的断面积总生长量差距越小;5 a的生长量到最大值后密度越大生长量减少速度越快;其他因素相同时,林分株数越多,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越早(20 a),地位指数越大,断面积5 a的生长量越大.[结论]以林分株数为连续变量的参数化模型生成的湖南栎类次生林林分断面积总生长量曲线、5 a的生长量曲线符合林分生长规律,且预测精度较高,可以为湖南栎类次生林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钟栋明; 黄华蓉; 李临兵; 徐誉远
    • 摘要: 构建栎类(Quercus s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类型林分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以湖南省31个样地共1646株栎类与1154株杉木为研究数据,7个常见模型作为栎类、杉木的单木基础模型,基于样地随机效应构建栎类、杉木的单木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结果 表明,栎类断面积的最优基础模型为Gompertz,杉木断面积的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栎类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相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R2提高了0.053,SSE与RRMSE均有所降低;杉木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相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R2增加了0.035,SSE与RRMSE均有所降低;栎类断面积的成熟年龄在50年以后,杉木断面积的生长速率在30年左右逐步放缓.文章在栎类、杉木单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样地随机效应,模型拟合精度明显提高,说明栎类、杉木的断面积生长都受到年龄与样地的综合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