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书法、篆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0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448种,包括收藏.拍卖、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等;文徵明的相关文献由889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彬、吕友者、文征明!明等。

文徵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0 占比:99.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总计:1141篇

文徵明—发文趋势图

文徵明

-研究学者

  • 向彬
  • 吕友者
  • 文征明!明
  • 单国霖
  • 清风慕竹
  • 许晓俊
  • 朱万章
  • 荷衣蕙带
  • 高鸿
  • 何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卢芃
    • 摘要: 卢芃创作感想此作以文徵明小字隶书为取法对象。文徵明代表作如《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四体千字文》《清明上河图记》等,极尽肃穆静雅之风。我在创作此作的过程中,用笔求劲挺果敢,同时强调书写感;结字效法文徵明以篆法写隶,以求古意;单字置于1.2c m×1.2c m格子之中,根据字间笔画的繁简适当调整字形大小,以实现整体章法的和谐统一;通篇力求将每个字清晰地呈现于纸面,虽不求新奇,但在笃守法度的同时又不能失其逸趣。
    • 邱俊霖; Adam(图)
    • 摘要: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 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 著名的画家,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 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落霞孤鹜图》是唐寅山水画的代表 作。此画为立轴水墨画,描绘的是耸峙的 高岭中,几株疏垂的杨柳掩映着精巧典雅 的水榭楼阁,阁中一人独坐怅望远处的晚 霞与归鸟,旁有童子侍立。阁楼之下是茫 茫大江,烟水微茫,远处山峦叠嶂,陡立 的山石间生长着盘根错节的古藤老木,画 面尽显辽阔苍凉。
    • 李骛哲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渚翁所绘的《兰竹图》卷,卷中以墨笔绘竹、兰、石两段,后有明代文徵明、谈相、陈梦鹤三人所作题跋。「东渚翁」应是别号,并非画家的姓名,他究竟姓甚名谁呢?其生平经历乃至书艺、画艺又是如何?是否有其他作品存世?有关这些问题,前人并没有研究和定论,本文结合文献试对此图作者身份及其艺术价值进行探讨……
    • 窦效民
    • 摘要: 窦效民自幼秉承家教,赌爱书法。七岁临池学书,揩书主要临习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乐毅论》,以及文徵明、王宠部分经典作品;隶书主要临习《张迁碑》《礼器碑》《西狭颂》等;行书以“二王”法帖为主,兼及董其昌、文徵明、八大山人、于右任诸家;草书主要临习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及张旭、怀素大草等,50余年坚持不懈。
    • 罗昕
    • 摘要: 本文是对文徵明细笔山水画色彩的研究。文徵明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以山水画更为突出,其山水作品形式又可分为粗笔山水和细笔山水两种,细笔山水的成就又略高于粗笔。后人对其细笔山水的研究多基于笔墨构图,很少涉及色彩。但其提出的"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以故上古之画尽于神,中古之画入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有以优劣论也",这种色墨相辅相成、未有优劣之分的说法,说明他对色彩有独到的理解。笔者从文徵明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和作品出发,分析其哲学思想和艺术理念。
    • 车旭东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渚翁所绘的《兰竹图》卷,卷中以墨笔绘竹、兰、石两段,后有明代文徵明、谈相、陈梦鹤三人所作题跋。“东渚翁”应是别号,并非画家的姓名,他究竟姓甚名谁呢?其生平经历乃至书艺、画艺又是如何?是否有其他作品存世?
    • 吴川淮
    • 摘要: 黄君寔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他是广东省台山市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东方美术史。他同时还是著名画家、学者、书画鉴定家。著作有《王羲之〈兰亭序〉真伪辩》《顾洛阜藏宋元书法名迹》《文徵明及其交游》《项元汴与苏州画坛》《黄君寔书法集》等。20世纪80年代初,他曾执掌佳士得拍卖,不知过眼过多少古人的墨迹,堪清真伪,积功于世。
    • 李舒
    • 摘要: 人生那么长,走得慢点又何妨。真奇怪,我人在上海,心里还惦记着之前在故宫文华殿“林下风雅”展的那张文徵明《兰亭修禊图》。明明在角落处,在这幅画前停留的人远远比不上前面展厅的《听琴图》。暗幽幽的灯光下,一点点凑近,再凑近,我瞬间察觉到自己的失态--面孔几乎要贴在玻璃上,尽管再三屏住呼吸,仍旧可以感到十步之外保洁阿姨的白眼。但我不在乎,仍旧趴在那里,企图和展柜里的那张画作最小距离地亲近,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金笺设色。
    • 韩恺; 邵斌
    • 摘要: 吴门画派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和绝妙的笔墨运用,成为了明清时期的主要画风倾向,至今仍是绘画艺术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近现代吴门画派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唐寅、文徵明的经典画作分析了其画风特点、主要手法及其意境内涵,发现吴门画派多通过写实渲染画作意境,并且其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以及丰富多样的墨色变化的艺术特征沿用至今。
    • 许宏香
    • 摘要: 邂逅金农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时,《千里江山图》正在故宫如火如荼地展出,我排不进看展的队伍,临时起意拐到斜对面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兜了几圈,见疏密有致的楷书行书,端稳安详,清新雅正,一时竟升起了好感,对其《红衣罗汉》更是过目难忘。看惯了西洋画扑面而来各色人等,我不禁会想,古代绘画如何画人?带着这种“普通读者”的心境,得知北京画院美术馆开放明清人物画展后,便一大早赶了过去。置身现场,如入流水宴席,陈洪绶、曾鲸、文徵明等等,大家自不必说,我却更被一排小尺幅的画作吸引,那些画仿佛在招手:“快来看,这里好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