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字

结字

结字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708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8篇、专利文献49121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书画世界、中国书法、青少年书法(少年版)等; 结字的相关文献由590位作者贡献,包括滕西奇、森木木、马健中12等。

结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8 占比:1.42%

专利文献>

论文:49121 占比:98.58%

总计:49829篇

结字—发文趋势图

结字

-研究学者

  • 滕西奇
  • 森木木
  • 马健中12
  • 于魁荣
  • 李守信
  • 祁毓麟
  • 苗永清
  • 钱方法
  • 于生德
  • 何应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卢芃
    • 摘要: 卢芃创作感想此作以文徵明小字隶书为取法对象。文徵明代表作如《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四体千字文》《清明上河图记》等,极尽肃穆静雅之风。我在创作此作的过程中,用笔求劲挺果敢,同时强调书写感;结字效法文徵明以篆法写隶,以求古意;单字置于1.2c m×1.2c m格子之中,根据字间笔画的繁简适当调整字形大小,以实现整体章法的和谐统一;通篇力求将每个字清晰地呈现于纸面,虽不求新奇,但在笃守法度的同时又不能失其逸趣。
    • 徐宪坤
    • 摘要: 明代郭谌所撰《草韵辨体》,是一本学习草书的参考书籍,此书共五卷,依照《洪武正韵》编次;所辑书家自汉迄元,草书各体兼备;音以字系,字以类从,旁笺主名,用使披览;所见刻本点画精到,结字严谨,字与字大小统一,大都摹刻精良。
    • 杜啟涛
    • 摘要: 《定州北庄子汉墓黄肠石题铭》既代表着早期汉隶书写的雏形,也体现着官方引导下的民间工匠书写的真实状况,其结字规范、整饬,又不乏率真之意,为后世行草书的书写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东汉初期皇室墓葬题铭与晋人书迹对比,来蠡测汉代书法对晋人结字之“理”的启示。
    • 周敬
    • 摘要: 颜真卿楷书以雄浑正大,端庄典雅的风貌著称,而颜楷风貌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共经历了学习时风、取法多元、风格确立三个阶段。颜真卿早年书风受褚遂良楷书风格的影响,笔画瘦劲,结构开张疏朗。中年以后,颜真卿致力于楷书变革,倾心于开创一种符合中唐"博大丰茂"的书法风貌。他运用篆隶书中的用笔结字等特征去改造当时以"瘦劲清丽"为尚的楷书,其所书的《麻姑仙坛记》就是颜体变法成功的杰出代表作。
    • 尚丹; 李静
    • 摘要: 《墙盘》铭文堪称西周金文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其铭文文字较多,记载内容涵盖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从书法角度讲该铭文在笔法、结构、章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对后世书风影响深远。本文着眼于《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重点探讨该铭文的释文、笔画、结字、章法等。结合前人的书学研究,可将其特征总结为笔画凝练,线条婉转,结字修长,结构均衡,有行有列,布白适中,疏密得当,气息纯净,典雅雍容,内含灵变。此外该铭文在成行成列的布局章法下存在明显的文字重心起伏与摇曳,可以看做金文章法由错落到整齐过渡的代表,承载着西周时期金文书法的时代特点及当时正统书风的审美取向,是当代书法学习与书法教育的重要范本。
    • 宋民
    • 摘要: 八大山人行书的笔画简约、古厚、圆畅、遒韧,结字奇荡、峻扬、疏阔、纵展,章法参差、欹侧、腾越、多重,表现出散率、幽远、拙朴、浑浩、闲适、空明、高旷、超拔等意味、情趣、气度,既彰显了鲜明的风格特征,又具备了行书书体的艺术典范性,充分体现了行书的笔画技法、结字规律、偏旁形式和章法特性,艺术意蕴丰厚,审美格调高超。八大山人行书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艺术地位,在当代书法教学和审美教育中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价值。
    • 秦永龙
    • 摘要: 在宏大的学问烘托、浸润下,启功的书法呈现出独一无二、超尘绝俗的面貌。至于他创立的书法教育理论体系,则可以用“破旧立新”来概括。他擅于根据个人书法实践之所得提炼学书法则,立足于对执笔法、结字法、“刀笔之辨”、如何临帖等问题的深入挖掘,纠正了长久以来人们关于书法诸多问题的错误认识,为当代书法教育有着非凡贡献。
    • 曹忆江
    • 摘要: 工匠,在旧时代的中国,本来是泛指靠一门手艺讨得生计的手工业者群体。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总有他们在活动:架桥,他们谙熟麻石凿成多少角度可以拼搭起一桥人马而行稳致远;河工,他们算得透岁修的物料人力成本;治印,他们选料严谨,结字洽切,细如铁线,粗似钢锁,锋到之处便成鬼斧神工气象。
    • 郑利权
    • 摘要: 唐代楷书诸家,最具个性,最富有特色的当首推李邕。唐代楷书体势端庄子正,匀称协调,而独李邕以行楷入碑,体势欹侧,结构奇险,而能独步书坛。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为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邕学书,初从二王入手,得二王似奇反正、若断还连的体势,在结字上独抒新意,形成欹侧取势、笔力雄健、险峭疏朗的独特风格。《宣和书谱》谓:“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 曹薇
    • 摘要: 赵孟頫曾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对唐、宋人笔法理论的准确说明与归纳。我们在书法教学时,一方面要继承,另一方面也要创新。《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2年9月刊的《智慧书法:传统艺术学习的现代化改造》一文,作者徐姣老师分享了现代书法教育的“智慧”和“创新”,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传统的书法课堂焕发活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