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32693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地质通报、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2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2012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等;数学地质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鹏大、侯景儒、刘承祚等。

数学地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2693 占比:99.44%

总计:32877篇

数学地质—发文趋势图

数学地质

-研究学者

  • 赵鹏大
  • 侯景儒
  • 刘承祚
  • 何凯涛
  • 刘静
  • 夏玉成
  • 李素矿
  • 杨永国
  • 陈华文
  • 陈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1征稿范围《地质学刊》创刊于1977年,季刊,地球科学类科技期刊,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是中国地质学会东南地区重点期刊,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刊。
    • 摘要: 《现代地质》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地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近7年来一直保持在1.0以上,并荣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奖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广泛征集地学领域各学科及其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内容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勘探、能源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海洋地质、灾害地质以及探矿工程等。欢迎广大作者蹦跃投稿。
    • 摘要: 《现代地质》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地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近7年来一直保持在1.0以上,并荣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奖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广泛征集地学领域各学科及其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内容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勘探、能源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海洋地质、灾害地质以及探矿工程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 摘要: 1征稿范围《地质学刊》创刊于1977年,季刊,地球科学类科技期刊,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是中国地质学会东南地区重点期刊,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刊。
    • 摘要: 1 办刊宗旨《地球科学》是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地球科学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的.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刊登内容主要包括: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找矿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探矿工程、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计算机应用及地学领域的边缘学科.
    • 成秋明
    • 摘要: 数学地质或者数学地球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学科定义,导致了学界对该门学科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甚至常常不把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笔者曾任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的执行主席、副主席、主席十余年,见证和领导了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从数学地质向数学地球科学的转变,以及学会相关的杂志、会议等名称和内容的更新.期间于2014年在学会年度报告中提出了数学地球科学的新定义和学科内涵,2018年在庆祝学会50周年的数学地球科学手册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地球科学学科的定义、内涵、贡献和前缘等.本文将在以上数学地球科学新的学科体系框架下探讨数学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科学进展、学科前缘和科普教育.在回顾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与数学地质学的差异,介绍了数学地球科学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化学、沉积学、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和能源预测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从国际地球科学前缘方向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的学科前缘,介绍了定量研究地球复杂性、大数据-深度机器学习与复杂人工智能等新的学科增长点.回答诸如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数学地球科学家对地球科学的贡献?数学地球科学是否处在地学前缘等问题.
    • 丁熊; 陈雷; 范翔宇; 唐洪; 尹相东
    • 摘要: 文章针对西南石油大学"数学地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体会,采用"线下课堂互动式面授"+"线上线下自发组队比赛"+"课程思政激发"三元结合的方法对提升该课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对该课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探索,并通过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了采用三元结合教学法前后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基于三元结合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浅显易懂,而且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使该课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周敏; 王涵; 张娜; 庞宇来; 陈黎; 欧阳沐鲲; 张伟
    • 摘要: 对于新钻开发井,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大小是决定新钻井能否实施的关键指标,所以准确、快捷地预测气井绝对无阻流量对于气藏储量动用、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对无阻流量是通过气井投产后采用稳定试井获得,对于未钻的井现场多数采用类比法,但精度低,影响钻井决策.针对绝对无阻流量预测的问题,首先开展了绝对无阻流量影响因素的渗流理论分析以及与实际生产动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开展了绝对无阻流量与各地质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建立了新钻开发井绝对无阻流量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并对不同模型进行了统计学检验以及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绝对无阻流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地层系数(kh)、地层压力(pe)、孔隙度(Φ)、动态储量等,各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建立的4种模型中以kh、pe两个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对新钻开发井的实际预测中精度较高,预测模型中需要的参数kh、pe在现场生产中也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单快捷,解决了新钻开发井快速预测问题,为新钻开发井是否实施提供了依据,因此,该方法对气藏打开发井、特别是低渗透气藏后期补打开发井的决策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王方里
    • 摘要: 传统地质勘查成果的表达主要采用剖面图和平面图,这种表现形式的实质就是将三维空间当中的地层,地貌和构造以及一些其它的地质现象反映到某一个平面上进行表达.虽然该方法也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是其空间信息的损失与失真和制图过程的繁杂及更新困难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该技术的提出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其利用计算机与可视化技术,能够直接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表达地质体及地质环境.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三维地质建模在地质找矿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地勘在找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