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42317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学园、继续教育研究、科教导刊等;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万俊、全细珍、吴晗等。

教师职业幸福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2317 占比:99.80%

总计:42403篇

教师职业幸福感—发文趋势图

教师职业幸福感

-研究学者

  • 万俊
  • 全细珍
  • 吴晗
  • 季大琴
  • 李光荣
  • 李翠泉
  • 范婷婷
  • 谢贤娟
  • 谭诤
  • 谭贤政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林全
    • 摘要: 教师职业幸福感,即教师在教育这一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由教育生活质量和生存心理状态的意义体验构成。目前学术界关于教师职业生命质量的内容与结构观点不尽相同,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国内研究人员贾海薇等人提出的观点为主要研究对象。
    • 费琳; 刘巍; 张鹏程
    • 摘要: 工作投入是个体对本职工作所投入的积极态度,如乐观、创造力和激情等积极品质。教师工作中投入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时间和精力等,教师在对本职工作沉浸式投入过程中追求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然而,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仅是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结果,也与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而教师自我价值感的产生又离不开教师的获得感,即教师获得感所伴随的积极体验会加强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那么,教师自我价值感和教师获得感能否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链式中介关系呢?为此,展开本项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厘清教师工作投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关注教师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更有助于深化教师获得感这个新变量的进一步研究。为考察小学教师的工作投入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以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张轶文等人修订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估小学教师的工作投入,王金素等人编制的《自我价值感》问卷评估小学教师的自我价值感,乔爽编制的《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量表》评估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韩芬编制的教师获得感问卷评估小学教师获得感。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23.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工作投入、自我价值感、教师获得感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除了社会接纳与工作吸引力两个分维度相关不显著,其余维度相关显著。教师工作投入通过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工作投入也能通过教师获得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工作投入通过“自我价值感→教师获得感”链式中介作用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结论:教师工作投入、自我价值感、教师获得感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自我价值感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获得感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价值感与教师获得感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 摘要: 李广、盖阔在《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提升教师专业尊严的落脚点应在提升教师专业价值品质“师尊”源于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教师价值大小并不在于教师自己,而是取决于教师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传统的教师价值与“道”密不可分。
    • 吴昭贤; 梁建业
    • 摘要: 教师职业幸福感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快乐体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教学环境、教改冲击、社会地位、学校管理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缺失。基于此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提出构建良好环境、构建发展平台、培养健康人格、完善学校管理以及提升教师自主意识的建议,以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 刘强; 傅其娅
    • 摘要: 教师职业幸福感事关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事关教育发展的质量,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计量学方法分析了CNKI数据库近二十年来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研究文献,绘制出科学图谱,对科研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热点主题进行细致梳理。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群体呈分散状态,但初步形成了合作团体;研究机构以师范类大学为主,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影响因素”等词是近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当前,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正沿着方法多样化、学科多元化方向发展,未来研究的重要路向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教师边缘群体的幸福感状态以及双减政策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 王秀娟
    • 摘要: 相比于普通人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高。有研究认为: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是普通人的两倍;相较于其他25个常见职业,教师的职业压力排在前六。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仅是为了教师的个人需求,更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因此,在学校管理层面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以及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校长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头人,也是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摘要: 据《中国教师报》2022年5月18日03版报道:落实“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而守住主阵地,关键在教师。因此,高质量落实“双减”,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压力问题,贴心关爱教师,切实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要树牢“教师第一”理念,站稳“教师”立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无论实施教育管理,还是开展各项活动,学校都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所需所盼,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理解教师,善待教师。要尊重教师管理学校事务的权利,听取教师意见,接受教师建议,让教师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二要力戒形式主义,消除“留痕思维”对教师的折腾。要切实树立“重实绩”的思想,减少为反映过程管理而要求的各种留痕行为,力避为管理而留痕,将工作的重心直指工作实绩。要注重学习及教研的实效性,尽可能减少各类功利化比赛和评比,让教师集中精力教书育人。
    • 王梦轩; 强延晓
    • 摘要: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学前教育是人一生受教育的起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平顶山市110名农村和城市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总体上低于城市幼儿教师,农村和城市幼儿教师在职业认知、工资满意度、合理收入、职业成就感、从业年限、学历和从业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和“与同事关系”上并无显著差异。文章基于以上现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幼儿园和教师三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 王子涵
    • 摘要: 管理是一门艺术,但许多教育管理者热衷于严密的制度建设,把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量化到很细、很小,结果是教师与管理者在对立的情绪中斤斤计较,既失去了奉献精神,又失去了个体归属于集体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制度。制度不仅可以约束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这是管理者在管理中应该清楚的问题。
    • 陈金平; 程红艳
    • 摘要: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弄清其影响因素则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采用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这源于职业信念支撑下的身份认同和专业能力支持下的通过教学实践取得的工作成效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等4种不同层次生态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师整体职业生态环境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办高校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教师产生工作的不安全感、办学经费投入不足降低了教师待遇和地位、企业式经营管理模式挫伤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应在这3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