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缝防水

接缝防水

接缝防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61735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科技资讯、中国塑料、中国建筑防水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2007'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二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等;接缝防水的相关文献由106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文其、何川、杨志勇等。

接缝防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1735 占比:99.92%

总计:161869篇

接缝防水—发文趋势图

接缝防水

-研究学者

  • 丁文其
  • 何川
  • 杨志勇
  • 谢宏明
  • 肖明清
  • 吴炜枫
  • 江玉生
  • 金跃郎
  • 张勇
  • 王士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秀仁
    • 摘要: 通过多年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明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1)从全方位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工业化建造理念的角度,提出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并结合明挖装配式结构的特点提出主要设计内容;2)针对装配式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结构体系的确定、基坑工程和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接头选型、结构拆分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基坑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涵盖支护选型、基坑宽度的确定、桩墙+内支撑体系技术设计要点、基坑回填技术设计要点等,并总结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关键技术。
    • 王佳莹
    • 摘要: 金属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外墙属于围护系统主要构件,其防水性能深刻影响建筑的整体功能,其接缝部位是防水的先天薄弱点,需要重点研究。本文研究了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的防水系统的布置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接缝部位是预制外墙防水的关键位置,在设计和施工时要遵循疏堵结合的原则,同时需充分考虑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的综合设计应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一道或多道材料防水加构造防水的配置,如果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无法使用构造防水工艺,则需设置多道材料防水工艺。接缝施工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预制外墙缝的防水效果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接缝防水的施工质量。
    • 赵帅
    • 摘要: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公主府站明挖结构接缝防水深化设计中,选用高强度灌浆料、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以及三元乙丙基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等多种防水材料设计了6种防水方案,并在室内进行了耐水压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灌浆料、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以及三元乙丙基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试件防水等级均可达到>P12的水平,但采用高强度灌浆料的灌浆层剖切截面存在较多气孔,密实性能不佳;当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时,需要两道止水胶厚度均达到40 mm方可达到P10的防水等级,由于遇水膨胀止水胶需在现场制作,工艺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建议在车站接缝防水中采用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
    • 谢建波
    • 摘要: 文章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东延段工程黄埔客运港站预制装配段试点项目为例,通过分析该工程设计方案及施工情况得出,预制装配式结构技术在建筑功能、结构安全、施工拼装、防水等方面均成效显著,对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风险,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节约资源能源作用明显。该研究结果为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模式提供了参考,同时表明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地铁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良好。
    • 龙浩然
    • 摘要: 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并结合当前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自身特点,对明挖法中预制结构的防水设计进行优化,在明挖预制结构中采用接缝柔性防水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进行适应性研究,最终实现在预制结构防水工程施工中简化工序、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目的。
    • 鲁志鹏; 马天宇; 谢宏明; 张忆; 王士民; 何川
    • 摘要: 针对高水压作用下盾构隧道防水问题,提出一种螺栓孔外侧间隔布置双道密封垫的新型防水体系,并依托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完整接缝防水体系模型进行模拟,对外道密封垫的背水面施加逐级水压,用以模拟外水压力击穿外道密封垫后,在双道密封垫之间的空腔后形成水压的过程中外道密封垫的受力状态,揭示管片接缝密封垫的变形与接触应力分布特性。并开展相关试验验证仿真结果,对外道密封垫在最不利工况下的防水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仿真计算与防水试验结果一致,在外道密封垫发生渗漏水后,新型双道密封垫空腔中所形成的水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道密封垫受力变形状态,提升外道密封垫的防水能力,较单道外道密封垫防水性能更优。
    • 马天宇; 王士民; 谢宏明; 张琛
    • 摘要: 目前普遍使用的单道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防水型式无法满足水下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新要求,而既有的双道密封垫防水体系受螺栓孔防水性能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防水性能。依托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提出将双道密封垫均放置于螺栓孔外侧的新型防水体系,并结合设计对比分析双层密封垫连续布置和间隔布置2种型式的防水性能。基于不同的沟槽布置形式,设计可更换内胆的T字缝耐水压测试设备,并开展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螺栓孔外侧连续布置的双道密封垫的防水性能表现不佳;2)在讨论连续布置双道密封垫的匹配策略时,发现“外主内辅”对整体防水性能有2.02%的提升,“外辅内主”则导致整体防水性能下降4.71%;3)较单道密封垫,螺栓孔外侧间隔布置双道密封垫防水体系的整体防水性能可提升9.68%~16.13%。
    • 文彦鑫; 霍永鹏; 吴悦; 常鑫; 张天; 晏启祥
    • 摘要: 为探究高水压盾构隧道管片密封垫装配力与防水性能,依托上元门越江隧道工程,通过装配力试验、耐水压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7种不同截面形式的密封垫在不同压缩阶段内密封垫变形特征、装配力增长规律以及耐水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密封垫的压缩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密封垫装配力近似线性增长,阶段Ⅱ装配力增加缓慢,阶段Ⅲ装配力随压缩量增大快速增加至最大值。密封垫最大装配力和最大压缩量越大,其耐水压力越高,并且其装配力随压缩量增加而增长得越平稳,越有利于密封垫防水。对于不同的截面形式,在同一管片沟槽形式下,密封垫高度越高,其最大压缩量一般越大,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完全闭合时的装配力越大,且三角形封闭孔型优于其他孔型,底面为整片橡胶连接的密封垫优于底面为梳齿结构的密封垫。
    • 吴仲良
    • 摘要: 硅酮类密封胶检测标准参差不齐,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本文针对不同标准以及标准更新前后的内容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在执行标准过程中对基材同密封胶的粘结性、拉伸粘结性、密度等典型检测项目的注意事项。
    • 董林伟; 杨志勇; 江玉生; 王振勇; 王号; 孙子越; 齐明玉
    • 摘要: 橡胶老化会引起材料力学性能改变,进而造成防水失效,针对接缝处密封垫开展老化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地铁6号线起点—金安桥区间为我国第一条暗挖装配式隧道。隧道采用管片作为二衬结构,以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作为管片接缝处防水材料。为检验接缝防水是否满足耐久性要求,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对密封垫的橡胶材料开展了加速老化试验,预测其使用寿命。针对寿命预测计算流程繁琐,编制相应的程序,解决了数据处理中参数需反复试算的难题。此外,对管片密封垫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老化对密封垫防水的影响,指出密封垫的设计耐水压力至少提高至原设计水压的1.75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