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拳谱

拳谱

拳谱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相关期刊20种,包括中州学刊、商业文化、武当等; 拳谱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远、李春光、张宝银等。

拳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100.00%

总计:219篇

拳谱—发文趋势图

拳谱

-研究学者

  • 王志远
  • 李春光
  • 张宝银
  • 杨志英
  • 吴信良
  • 曹树人
  • 李师融
  • 李广
  • 江澜
  • 王开文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赵宝安
    • 摘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被誉为“足球城”之地的大连,武术运动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大连地区流传至今的武术拳种中,五行通背拳是大连最大的一个武术门派,因此大连在中国通背拳界素有“通背窝”“通背城”之说。号称“燕北大侠”的修剑痴曾精研此拳。修剑痴的武术造诣极深,并留有许多著作,其中以《拳谱》《断门枪》在中国武坛最为著名。
    • 太极那些事
    • 摘要: 初学太极拳往往感觉这也学不好,那也学不好,真是伤透脑筋。其实,掌握关键部位的练习,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腰腰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拳谱说:“主宰于腰”。又说:“千变万化,单凭腰一转”,即身体各种姿势完全靠腰一转,可见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练太极拳,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则叫放松。所谓放松,就是身体任何部位都没有僵硬的地方。当然对练拳有一定水平的人来说,应当注意“虚非全然无力”,即松也不是全然不用力,否则就懈了;但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则应当强调打拳要放松,浑身上下都不要有力,因为“虚非全然无力”所讲的“力”,指的是长期练太极拳过程中培养出的太极拳的劲,而初学者只要一用力。
    • 周方辉
    • 摘要: “拳须师徒相授,且对练,方为真拳”是来源于布衣拳谱《叙》篇章里的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拳术必须通过师父对徒弟进行言传身教的方法来传授,并且需要对抗性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拳术。反过来思考,它表达了这么一层意思:真正的拳术必须具备格斗能力。为什么必须具有格斗能力才是真正的拳术?为什么只有进行真正的对抗训练才能拥有格斗技能?为什么只练习拳术套路或击打拳具不能获得有效的格斗技能?作为一种拳术(体系比较完整的拳术),一般具有格斗、强身、观赏和养生的特点。
    • 魏博1
    • 摘要: “掤”在汰极拳术中是占有重要一席的文字,因为棚乃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在太极十三式位于首势,也是太极推手八法之一。《王宗岳太极拳谱》对太极拳释名日:“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拥、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捌、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
    • 龙勿用【美国】1
    • 摘要: 民初北京宋书铭传出“老五派”太极拳拳术和《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老谱,其中宋氏所传太极拳源流和拳法似乎大不同于杨露禅系所传.但却为杨系传人全面接受.成为不解之谜宋氏所传也被1930年代以来的武艺学者徐震、唐豪等认定系“伪拳伪谱”。今宋氏故事和拳法已近乎完全失传.仅有一些零星拳法和民初以来口传笔书的文献近年颇多民国时期抄本面世,尤其寇孟杰抄藏本、吴图南抄藏本允为善本.可见宋谱原貌.由此我可以对宋谱进行文献学研究.
    • 苗兴中1
    • 摘要: 我国传统太极拳对于“用意”研究颇深。纵观太极拳的拳论拳谱,处处可见对太极拳用意的描述。如“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命意源头在腰隙”,“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等等,足见“用意”在太极拳习练中的重要性。今根据太极宗师杨澄甫先生和我祖父的传授,并积诸家太极拳之精华,对太极拳的“用意”详解如下。
    • 王开文1
    • 摘要: 作为一个独立的拳种,必然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基本要求,而该拳种承袭拳谱的作者、成书年代、结构内容及其所承载的信息量则成为衡量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螳螂拳发展史上形成的较有影响的拳谱资料,主要有升霄道人《衣钵真传》、梁氐遗留之《可使有勇》《拳棍枪谱》、宋子德《(螳螂)拳谱》等。
    • 二水居士
    • 摘要: 杨班侯赠子全佑的杨家传抄老拳谱三十二目,吴鉴泉题签《太极法说》,在杨家传抄老拳谱三十二目中《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二三丰老师之青》《张三丰以武书得道论》三篇。
    • 魏博
    • 摘要: 近代武术泰斗吴图南大师生于清末武将之家,他的长辈家族成员常出入清王府,对杨禄禅父子在京师及王府教拳的状况更为清楚。由于对杨禄禅宗师太极拳威名的了解,早年吴图南师从杨少侯、吴鉴泉两位太极拳大师,秉承了两家经典绝学,系统地学习了太极拳功,后来又掌握了宋氏家传的拳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