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戴复古

戴复古

戴复古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3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河南社会科学、浙江学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戴复古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继定、何方形、吴茂云等。

戴复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29.6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433 占比:70.18%

总计:617篇

戴复古—发文趋势图

戴复古

-研究学者

  • 张继定
  • 何方形
  • 吴茂云
  • 张瑞君
  • 徐苏
  • 诸葛忆兵
  • 赵淑萍
  • 在彼
  • 张继定1
  • 李圆疆

戴复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南海学刊编辑部
    • 摘要: 2015年立春,一群怀揣梦想的社科人筹划创办了这份以“南海”命名的学术期刊。他们以南宋诗人戴复古的诗句“沧波万顷海南海,翠碧几重山外山”自勉——即便置身“海南海”,还要放眼“山外山”。这是《南海学刊》创刊之初为自身设定的学术视野和初心使命!
    • 王姣锋
    • 摘要: 戴复古多次游历泉州和广州等海上贸易港口城市,并形诸诗文。内容上,戴氏海上丝绸之路诗歌表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港口城市生活方式改变、泉广等地民夷杂处的独特民俗景观、与海航伴随的佛教文化传播及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等。同时,也注意到繁华背后潜伏的危机,如铜钱外流、海航凶险等,表达了对国事的关注和对商人的同情。艺术上,戴氏海上丝路诗歌语言质朴平实,极少使事用典。
    • 张继定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多种书刊在论及安徽宿州灵璧石之特色时,程度不等地引述所谓宋代诗人方岩《灵璧磬石歌》"灵璧一石奇天下……"的诗句。其实,现存宋代文献并无姓方名岩之诗人的记载,姓王号方岩者倒有一位,他就是《宋史》卷四O五《王居安传》[1]的传主。但他虽然酷爱奇石,但并没有写过《灵璧磬石歌》。那些书刊所引"方岩"之诗句"灵璧一石天下奇,宝落世间何巍巍"云云,只不过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灵璧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首段若干诗句的拼接或改动。出现这种张冠李戴现象,恐怕与有关读物的编著者误读戴氏这一诗题并失于文献查考、人云亦云有关。
    • 何方形
    • 摘要: 戴复古《论诗十绝》形成于南宋特有的文化语境中,即事名篇,自创新题,内涵多重而主体自具,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的新收获。戴复古自觉地、多角度、多方位地尝试以论诗的形式探索诗歌(偶尔及词)创作规律与美学原则,展示兼容并包的诗学理念,在本体论、审美性等方面都有独特见解,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 费君清; 楼培
    • 摘要: 自从元代诗论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于广座中口不谈世事"之后,这种看法就很大程度上被固定下来,为后世很多学者所沿袭,甚至还被进一步解读为戴复古不关心世事或是有意逃避社会现实,并由此引发了对他的一些负面评价.其实,这种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从南宋史料尤其是戴复古自身作品看,戴复古完全是一个充满入世热忱的忠勇之士.他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居江湖之远而有廊庙之忧,敢于刺君王、诋时忌、忤达官、哀民生,有爱国爱民之心,对世事热切关切与参与.由于戴复古平时比较注意讲话的方式与场合,恪守底线,未逆龙鳞,故得到一些官员士绅的肯定.因此,对方回此言不能片面理解而误读.应当结合戴复古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的实际来加以综合判断,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从而纠正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戴复古的误解.
    • 张立敏
    • 摘要: 七律《月夜舟中》是《千家诗》中的一篇,作者署名戴复古,原诗如下: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通行本《千家诗》的源头为七言《千家诗》,它的成书时间迄今未能确知。大体而言,该书最迟成书于明初,或是元人编选,后来经历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增补过程。七言《千家诗》编选之初就收录了这首诗,足见它的影响。
    • 陈兰村
    • 摘要: 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布衣诗人,终年81.其晚年心态主要表现为:思归求安,但求诗名;子孙孝敬,感受亲情;读书忘老,村居潇洒.其晚年诗作内容侧重表现为:关心时局,忧国忧民;多写乡居生活,多抒家族亲情.无论国事家事,更有真感情,更具真境界,更自成高格.其晚年诗艺主要体现为:晚节渐于诗律细,其诗远宗杜甫,近学陆游,终显成效;增加用典,扩大张力,对仗工巧,更趋成熟.
    • 孙丽丽
    • 摘要: 古代和现在一样炎热的,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着了火。古人的纳凉方式诗词中多有记载。“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韩愈的《郑群赠簟》中,他把暑热比作炭窑和蒸锅。唐代王毂在《苦热行》中,把高温天气比作大洪炉:“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面对难耐的酷热,就像进了蒸汽浴室一样难熬。唐代范灯在《六月》里写道:“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宋代戴复古感到“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这时人们身上流下的汗,如水泼般,如浆般,诗人把炎热天流汗的情形,形容的逼真而形象。
    • 月下婵娟
    • 摘要: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写这首《祝英台近》的女子无名无姓,且早已消失在数百年前的南宋。历史吝啬于在她身上着笔,除了这阙柔肠百转的小词和一个“戴复古妻”的名号,她的一切都模糊成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