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本效率

成本效率

成本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73000篇;相关期刊360种,包括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管理现代化、现代商业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2015)、第四届海西纸业论坛暨学术交流年会、首届北京青年农经学者论坛等;成本效率的相关文献由7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毅、李晓庆、涂正革等。

成本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7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3000 占比:99.31%

总计:73510篇

成本效率—发文趋势图

成本效率

-研究学者

  • 张毅
  • 李晓庆
  • 涂正革
  • 刘强
  • 宋慧英
  • 张娟
  • 张淑安
  • 徐辉
  • 李健
  • 李景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雅鑫; 李彤; 祝丽云
    • 摘要: 养殖效率是规模化奶牛养殖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成本最小化为理论假设,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对2009—2018年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成本效率、成本非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养殖的成本效率与养殖规模呈正相关;死亡损失费用、料奶比高则是导致成本非效率的主要原因;奶牛养殖成本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基于此,可以采取小规模养殖向大中规模集聚、在疾病防控以及饲料配制上进行重点突破、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进行奶牛养殖的方法,力求提高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的成本效率
    • 马晓萍; 王明利; 张浩
    • 摘要: “粮改饲”政策的稳步推进对于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为探究“粮改饲”政策下肉牛养殖效率变动,本研究基于安徽、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云南共8个省(区)“粮改饲”政策实施区的22个试点县肉牛生产监测面板数据,结合成本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2013-2019年政策试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以来,与非试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明显上涨相比,试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变动较平稳,其中粗饲料比例提升了7.3个百分点,精饲料占比有所下降,粗、精饲料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政策实施前相比,多数省(区)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生产投入物质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与非试点相比,试点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正效应提升,政策的实施对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整体上,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试点肉牛养殖劳动投入冗余度最高。应继续适度扩大“粮改饲”政策的实施范围,加强技术指导,种养结合,以养定种,进一步消纳要素冗余。
    • 范亚辰; 田雅群
    • 摘要: 基于273家农村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法测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同时使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GMM模型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影响,并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从作用机制上看,在互联网金融对成本效率的整体影响中,有80.51%是通过恶化存款结构的间接渠道实现的;在互联网金融对利润效率的整体影响中,有61.11%是通过缩窄收入来源的间接渠道实现的。
    • 朱稚玉; 汤晓丽; 沙莎; 金倩
    • 摘要: 目的评价脐静脉置管(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在早产儿肠外营养静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进一步评价此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NICU符合中心静脉置管指征的97例早产儿,采取前后对照试验,将2018年7月-2019年3月入组的4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9年4-12月入组的4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对照组使用PICC置管方案;评价2组患儿中心静脉临床应用效果及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达上腔静脉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1.2%(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使用开始日龄及胎龄周均早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开始日龄及胎龄周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外营养治疗期间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VC联合PICC方案为早产儿生后早期提供了一条安全且有效的中心静脉通路,更契合早产生后早期TPN的治疗需求;综合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此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优于PICC置管方案。
    • 孙会国
    • 摘要: 本文运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的模型测度了2010-2017年中国29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规模经济,并对效率值和规模经济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国有大型银行趋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国有大型、股份制和其他商业银行都存在规模经济。进一步地收敛性检验表明:无论是成本效率还是规模经济,都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σ收敛。本文结果意味着,所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兼并与收购促进银行业务发展。
    • 阮小平; 俞婷; 张红红
    • 摘要: 全渠道发展作为一种精细化管理方式,已被证实为契合零售业专业化分工发展趋势的运营模式。将全渠道发展模式研究深入至双循环发展战略,对于零售业商业模式变革、业务渠道升级、成本管控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双循环发展视域,通过2011-2020年沪深上市零售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全渠道发展对零售业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渠道发展能够通过降低人力与销售成本,显著提升零售业成本效率;营业增长率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全渠道发展模式可通过提升营业增长率提高零售业成本效率
    • 赵丽佳
    • 摘要: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撑,我国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投资规模较小、成本效率不高,虽然都有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但研发费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它提高成本效率的作用,规模优势也因为新能源产业在我国正在处于规模成长阶段而失效。因此,本文以我国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A企业成本效率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2015—2019年A企业的数据作为样本,建立适当指标,利用Excel和Frontier 4.1构建模型,对A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成本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刘玮; 何青华
    • 摘要: 偿二代更加全面地度量了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本文首次基于中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革的视角,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再保险安排对财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再保险能够显著提升财险公司成本效率,且非比例分保提升效率的效果优于比例分保;偿二代下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得以增强,再保险安排尤其是非比例分保安排提升效率的能力显著增强、空间显著增大.因此通过再保险尤其是非比例分保,中国财险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提升成本效率的空间.
    • 李静; 陆玲玲; 张淑安
    • 摘要: 基于构建的成本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度量在不良贷款约束下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及构成成分,并使用分数响应模型解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波动上升,但近年来呈现下滑趋势,成本效率损失前期来源于价格无效率损失,后期则是配置无效率的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优势,是国有银行成本效率高的主要原因;银行规模、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程度对银行成本效率有推动作用,而以不良贷款率衡量的银行资产质量对成本效率起相反效应.
    • 张晓芳; 孙娜
    • 摘要: 通过随机前沿分析估算了47家上市零售企业5年的成本效率,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企业五年间全渠道整合水平进行分析、测量并赋值,以公司规模和线下渠道数量为调节变量,使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全渠道整合水平对零售企业成本效率的影响及公司规模和线下渠道数量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全渠道整合水平对零售企业成本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而公司规模和线下渠道数量的影响显著为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