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5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957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2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大会等;感染性肺炎的相关文献由925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刚、代芊、向华等。

感染性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8 占比:2.3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957 占比:97.61%

总计:21471篇

感染性肺炎—发文趋势图

感染性肺炎

-研究学者

  • 丁刚
  • 代芊
  • 向华
  • 吴旭耀
  • 宋志梅
  • 张帆
  • 王大成
  • 王娟
  • 王琳
  • 王铁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国梁; 朱晓萍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患儿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NIP患儿194例作为NIP组(轻症136例、重症58例),同期住院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儿基本信息(日龄、性别、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抽取2组患儿入院1 h内静脉血,采用贝克曼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NLR、P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NI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NLR、PLR预测NIP及重症NIP的诊断价值。结果NIP组与对照组患儿CRP、NLR、PL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NIP组患儿CRP、NLR、PLR值与轻症NI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NLR、PLR预测NIP的AUC分别为0.662、0.583、0.841(P<0.05),预测重症NIP的AUC分别为0.705、0.795、0.5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PLR升高,患儿发生NIP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PLR、NLR有助于诊断NIP,对预测重症NIP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 尹丽娟; 宝凌云; 姚静
    • 摘要: 目的探索应用电动牙刷的机械振动作用来协助新生儿进行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开展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电动吸痰护理,实验组使用电动牙刷进行机械振动后再进行电动吸痰,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肺脏超声变化情况。结果应用电动牙刷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组患儿在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气分析结果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动态观察2组患儿肺部超声图像变化,可见B线逐渐减少,胸膜线和A线的恢复,实变范围缩小等征象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吸痰前先施以机械振动,可以使痰液排出更充分,从而提升治疗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刁莉萍; 林宝杰; 谭薇; 何海燕; 钟春霞
    • 摘要: 新生儿肺出血(NPH)是指新生儿肺大量出血且至少累及2个肺叶,常发生在一些严重疾病的晚期。NPH发病率为1‰~12‰,其中重度肺出血导致出生后第1周病死率约19%,主要病因包括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脑膜炎、重症败血症等[1-2],而胎膜早破是NPH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3]。
    • 阮旭峰; 邱蕾
    • 摘要: 目的分析2019—2020年该院儿童感染性肺炎痰培养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对其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后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痰培养结果: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20株(25.0%),流感嗜血杆菌16株(20.0%),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18.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各8株(各10.0%),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5株(6.3%),军团菌3株(3.8%),肺炎衣原体2株(2.5%),其他3株(3.8%)。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在80.0%以上;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头孢克洛、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在8/16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明显(均13/15以上);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我院儿童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各类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明显,临床应根据实际细菌分布情况及儿童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
    • 贺建龙; 朱彩艳; 白小云
    • 摘要: 目的探讨hs-CRP、IL-8及血气分析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方法将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设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同院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呼吸道常见病毒;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8;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I-STAT1型血气分析仪分析观察组的血pH值、BE值、PaO_(2)及PaO_(2)。结果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共检出104株病原体。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为34株、68株、2株。观察组的血清hs-CRP,IL-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pH值、BE值、PaO_(2)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PaO_(2)值显著升高。hs-CRP/IL-8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及准确度均高于hs-CRP、IL-8单独检测(P<0.05)。结论新生儿可通过检测hs-CRP,IL-8水平及血气分析作为诊断感染性肺炎的辅助方式,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况兆忠; 郝阳; 魏殿军; 李会强
    •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PN)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NICU连续收治的IPN新生儿为IPN组,依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IPN患儿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新生儿150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行PCT、CRP及WBC检测,比较IPN组与对照组、IPN重症组与轻症组PCT、CRP和WBC水平差异。结果:共有150例诊断为IPN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重症77例,轻症73例。IPN组PCT、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曲线特征(ROC)分析结果显示,PCT=0.485,鉴别IPN组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为100%,PCT、CRP和WBC三者联合鉴别诊断IPN轻度组和重症组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可达到。结论:PCT、CRP和WBC对新生儿IPN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 杨慧慧; 李会兵; 袁晓燕; 刘韬; 梁伟翔
    • 摘要: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经临床确诊为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肺脏超声检查结果及同期有床旁X线检查、CRP及血气分析结果的病例(感染组),将床旁肺脏超声检查结果、肺脏超声评分与X线、CPR及血气分析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选择同期因非呼吸系统疾病入住NICU患儿(对照组)的肺脏超声作为对照,探讨床旁肺脏超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与感染组之间患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儿胎龄小于对照组患儿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超声评分与CRP值成中等程度相关,与呼吸指数成正相关(P<0.05)。结论:床旁肺脏超声作为无创、无辐射、高性价比、高诊断率的检查手段,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协助诊断及随访的常规影像学检查项目。
    • 周宏侠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晚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方法 94例晚期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PCT(1.24±0.80)μg/L、CRP(6.93±5.15)mg/L低于对照组的(2.15±0.83)μg/L、(10.14±5.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红霉素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机体炎性反应。
    • 刘兴政; 雷杨; 温宁蓉
    • 摘要: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炎性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炎性反应状态。
    • 王青
    • 摘要: 目的: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方案的效果加以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药方案为美罗培南;治疗组给予美罗培南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检测并比较肺功能、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4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美罗培南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恢复其肺功能,且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